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5:38
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
――兼与杨振宁教授商榷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曾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不同的教育。
聪明的孩子                        智慧的学生
1. 能够知道答案                       1. 能够提出问题
2. 学习努力                           2. 不仅玩得愉快,而且考试成绩也好
3. 带着兴趣去听                       3. 表现强烈的感受,表达有力的观点
4. 能理解别人的意思                   4. 能概括抽象的东西
5. 能抓住要领                         5. 能演绎推理
6. 完成作业                           6. 寻找课题
7. 乐于接受                           7. 长于出击
8. 吸收知识                           8. 运用知识
9. 善于操作                           9. 善于发明
10. 长于记忆                          10. 长于猜想
11. 喜欢自己学习                      11. 善于反思、反省
从“西安事变”的教学比较看,中国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几乎囊括了“聪明的孩子”的所有特点。美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天赋教育)培养的学生也几乎囊括了“智慧的学生”的所有表现。
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可列一大串,但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奥赛需要“考生”去回答现成的答案;诺贝尔奖需要“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东西。善于做习题的“考生”解决的是“常态结构问题”;勇于创新的“学生”不但需要解决“常态结构问题”,还必须解决“非常态结构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获奥赛奖,但中国的高校无成人或诺贝尔奖?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只培养考生,不培养学生。
只占世界人口不到5%的美国获得70%以上的诺贝尔奖,科技领先世界,其基础教育功不可抹――为美国这个创新型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智慧学生”,输送取之不尽的创新型人才.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