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刺激点”的科学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6:27
揭示“刺激点”的科学原理
医学突飞猛进发展的年代里,全世界又兴起了对细胞学研究的高潮,在细胞分子学的研究中又成功的作了“克隆”试验,这对人类的医学和生理学事业的科学性进展打下了又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在对细胞学的研究中,不断的揭示了很多生物生命的科学奥秘。
 
 
在1976年两位德国生理学家,一个是47岁的埃尔温.内尔,一个是49岁的贝尔特.扎克曼,他们两个因运用称为(斑夹)的独特技术证实了细胞膜上具存有极微小的离子道,并探明了它们的功能,而在1991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在进行基础研究中发现,细胞的不断运动,和不断的与体液进行交换的内在功能因素,就是依靠离子到的开闭作用来实现的,一类是受膜电压控制的,电压闸门通道,如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另一类是受化学闸门控制的配体闸门通道,其开闭是收化学物质的调解,如乙酰胆碱力争道等。通过这一研究,证实了细胞虽是生命体运动的基础,但它本身的运动因素是依赖于生物电压和化学物质的作用,这就是说生物电和化学物质才是生命运动基础因素的基础了。
 
 
在研究与分析中了解到如果细胞不是受膜电压的控制作用,离子道是不会发生开闭作用的,对体液也发生不了交换的作用。可想而知,这时的这时的细胞就不会发生任何功能运动了,这就是细胞发生僵化的主要原因,细胞的僵化可导致局部的微循环障碍,影响液体流量,造成功能失调,这就是局部发生病态反应的主要原因,反言之,如果能够恢复细胞“膜电压”对“离子道”发生正常的开闭运动与体液发生交换作用,这就是愈病的原因和恢复基础功能的根本条件。
 
 
我们不仅要了解细胞与自然物质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了解这些物质的特性以及相互影响的自然变化规律。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研究与实践探索,终于了解到这些物质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但它们的态性均属于固定性不强的物质。在肌体无论受到任何病变与伤害时,它们就会随时改变电极方位,使收伤细胞电位改变和电压降低,这时细胞离子道由于失去了它们的控制作用,不能与体液发生交换作用,细胞结构也就有了明显的紊乱和方位的改变等,并形成了僵化状态,相应的影响着局部微循环的正常运动这就是常见到的疲劳、发热、红肿、疼、胀、酸、麻、痒等多种不同类型与程度的病态表现与感受。
 
 
平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患者,他如果长期发生严重的腿痛病,有时痛的厉害,日子长了,患处的腿就明显的细了,这就是因为在大面积的细胞群体中(全腿)由于长期形成“膜电位”方位混乱、“膜电压”不足等失调状态,使大面积细胞处于僵化之中,由于长时间不能于体液发生物质交换,使群体细胞遭受消亡而减少,这就是导致腿细的主要原因,这在临床中是经常遇到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