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判断股市底部应该听谁的 - 财经频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4:15

李志林:判断股市底部应该听谁的

www.eastmoney.com2010年07月26日 09:52李志林新快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0)

股市评论人李志林(资料图)

  各行各业都有基本功,股市的是什么?20年实践告诉我:是抄底。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但中国有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1.4亿股民对报刊、网络、广播,尤其是电视中的股评观点,对各种消息,特别热衷、关注、敏感、甚至迷信。尤其是判断股市底部在哪时,更多的是盲从,开口就是“某人说还要跌”,“人家讲还要跌到××点”,结果总是陷入“底部踏空—中位轻仓追涨做差价—高位满仓吃套”的怪圈。

  1

  关于“二次金融危机和经济二次探底

  全球金融危机下,2008年从6100点跌到1600点,所以当希腊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后,很多人认为,将再演变为二次金融危机和第二次经济探底。真是杞人忧天!历史重演需要间隔期。正如二次大战后,世人一直担忧第三次将很快爆发,但过去75年也没等到。第一次金融危机过去不到两年,怎么可能再爆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症结在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及其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化和杠杆化。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如今英国、德国、美国股市分別重上5300点、6100点、10300点,会是二次金融危机的表现吗?

  2

  关于“五大利空”

  上半年股指暴跌30%,是由“加息”、“将发生严重通胀”、“经济将二次探底”、“刺激政策将退出”、“房产税即将开征”这五大利空传闻造成的。媒体渲染更加剧市场恐慌。但上半年良好的经济数据,已排除了前3个利空;国家领导人的一再表态,也消除了第4个;财政部官员对房产税试点的时间表述,实际上也排除了第5个。那么,其背后原因就必然转变为“五大利好”,2319点就自然是下半年的底部;收复1/2或1/3失地,顺理成章。

  3

  关于“要做右侧交易”

  从5月17日至6月28日,大盘在2500点—2600点搭了一个半月的平台。无论从基本面、估值,还是跌幅,都可视此为底部。但做空主力借助农行发行,硬用暴跌击穿这一平台,随后,频繁看到基金、券商、机构在媒体反复强化一个主题:“还有更可怕的第5浪下跌”、“不要左侧抄底,而应右侧交易,哪怕涨200点后再追涨”。为什么?利益。因为击穿2500点“挖坑”,是为了拣恐慌性割肉盘。如果大家都在左侧抄底,做空主力岂不喝西北风?

  所谓的“右侧交易”,就是等主力填满坑,完成左侧抄底,当指数站上30天线(那就是上周一、周二连涨51点、53点,比底部高出200多点的位置)再追涨。此时仍有好价钱的股,买了也不会涨;能涨的早已涨了20%—30%。刚一追进,周三只涨7点,周四大振荡,周五又涨大盘股,只赚“葱姜钱”,筹码就被振掉。更多人指望二次探底,但等了一周也没等到。

  在我看来,主动抄底就应在左侧,即地量(447亿元)、地价(2319点一线)、2330点上方连续收盘不破、指标底背离、市场普遍绝望、没人敢说底时。虽然抄底时的指数只比现在低6%—7%,但新兴产业小盘股却比现在低20%。这样才敢重仓,并且拿得住底部筹码,等待收益最大化。喋喋不休鼓吹“右侧交易”,多半是诈人的。

  4

  关于“抄底应该听谁的?”

  有人认为,要听大机构的。但2007年底,20大机构看次年涨到8000点—10000点,结果跌到1664点;2008年底,20大机构认为次年上半年没有行情,结果从1700点涨到3478点;2009年底,20大机构又一致看今年上半年涨到4200点—4500点,结果跌到2319点。再说基金,历次大底时都看空,大顶时都看多,已成反向指标。有人说,要听“首席经济学家”的。这个称谓本身就是个“伪职称”。人事部从未制定过,各大学、研究院也无这个职称,连很著名的教授都不敢自称“经济学家”,而基金、券商则自封,借助这个头衔忽悠。且不说“首席”很荒唐,“学家”更不配。有人主张听专家的。但股市无专家,只有赢家与输家。创造出波浪理论的大师们,更在股市中输得精光。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可信者,那就是社保基金。因为,998点、6124点、1664点、3478点、2319点,各个历史大底和大顶都独一无二地抓准了。事关亿万群众养命钱的安全和增值,所以其能在混沌、模糊、矛盾的舆论中,最准确提前把握经济大势和政策转向。2400点时有报道说,20亿元——30亿元社保基金火线增仓抄底,但仍有舆论对抗说,“社保底也不是市场底”。而紧跟社保跑步进场者,这次又赢了。

  5

  关于“市场风格转换”

  每次到大底,为走出低迷,大资金总要在大盘股中有动作。踏空的大资金也只能打大盘股寻求补涨收益。于是,总有人天真地以为,“大盘股要启动,市场风格要转换了”,“小盘股还要补跌,中小板要跌到4200点”。这又是机构的烟幕弹。

  今年以来的政策取向、较紧的货币流动性,以及流通市值比例的急速膨胀(2007年6124点时流通市值8.55万亿元,现在2400点时竟为12.85万亿元,年底将高达17万亿元),决定了大盘股已今非昔比,难当领头羊,最多是补涨、上台阶的份。唯新兴产业、购并重组和消费升值概念,才是抄底首选。中小板非但未补跌到4200点,反而从4893点涨到5694点,涨幅达16.37%,同期上证50仅涨10.45%。可见,中级反弹的精华仍在中小盘股。全流通时代,“风格转换”将永远只是“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