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是否需要道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8:46
心放
2008年6月11日,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就2000年来“一直预测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不会晚于2008年”一事,公开向读者道歉。阎学通在那篇文章中讲到,“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我一直预测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不会晚于2008年。然而,2008年台湾举行的‘入联公投’和领导人选举,不但没有引发军事冲突,反而伴随的是更加稳定的和平前景。”
看到阎学通教授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公开道歉,我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迫不及待地要马上见到他,跟他近距离面对面心碰心地交流我的真实想法。
一个学者对于自己对台海局势的预测错误作出真诚道歉,足以反映出了他治学的严谨求是的精神;反映出了他积极纠正自己的偏差的虚心的态度;也从侧面向公众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作为一个高端学者,一个对公众思想导向和社会舆论导向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说话是要负责任的。阎学通教授的勇气和品格令我钦佩。
在国际关系学界,阎学通一贯以其强硬的风格著称,国外将其称为中国保守主义势力的代表,中国的有关方面也将其视为现实主义的代言人。作为一名学者,从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国际问题,无论结果是否与事实相符,都没必要为此而道歉,只要是严格按照自己的逻辑推理和变量计算,结果如何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预测准确,哪怕能预测百分之五十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更难以把握。
然而,从阎学通的道歉,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那些在关于一个地区一个省的重大项目,由于决策者的误判误测而导致数亿乃至上千亿元损失的预测者,究竟有几个公开在媒体上道歉的呢?那些由于个别用人者的误判误测而导致一批人浪费了青春和才华,也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重大损失的预测者,究竟有几个人作出公开道歉的呢?有几个人勇于在媒体上公开道歉的呢?
或许有人说你是研究战略决策预测的,你对阎学通是惺惺惜惺惺。这的确有一点儿。但是,我重新翻阅阎学通教授挂帅写的《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马上就被吸引住了,里面的确不乏真知灼见。尤其阎学通自己写的关于战争周期的部分是有参考价值的。
中国在2020年以前充满战争风险,必须准备打仗,而且不打则已,一打就要打赢,一打就要打得漂亮。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预测2008年前台湾有战事,这不能不说是阎学通的败笔,但是从决策的操作层面上讲,这样的败笔不仅无害反而有益。为什么?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可谓顺风顺水,没有什么大的风波和灾难,政治上的风波如1989年的 事件,经济上的风波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都被一一化解,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思想是存在的,过惯了太平日子的人们谁还愿意去想打仗的事情呢?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国古训却是一条铁的法则,没有足够的超前思维,没有足够的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就会吃大亏的。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什么一触即溃节节败退呢?就是因为斯大林推断希特勒再傻也不会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因此对于德国将入侵苏联的情报束之高阁。这个误判对于苏联红军带来的损失是惨痛的。
一个学者,一介书生,是不是一定要唱颂歌,一定要念喜歌才好呢?
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古老哲学思想——和的思想的学者,作为一个到北京班门弄斧的小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当前在南海局势骤然紧张的情况下,我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到,在今天,在21世纪,和的威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谈论它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竞争乃至战争中的威力,不用“和武器”这三个字,不把“和武器”与核武器相提并论,就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今天的竞争和战争的特点。台湾局势从李登辉、陈水扁等小丑搞得异常紧张,扑朔迷离,到胡连会后的转向缓和,不能不证明“和武器”的威力,也不能不证明中央政府在运用“和武器”方面的得心应手。
伊拉克战争的进程为什么出人意料?为什么使世界一流的军事专家都看呆了看愣了?就是因为仅仅用常规的思维,单单用战争的眼光来分析战争,那些至关重要的决定战争进程的东西就被忽略了。而这被忽略的关键点究竟是什么?
2006年全党都在进行先进性教育,那时我是督导组的一个成员,经常到一些党委去督导检查,闲谈时没有一个单位的人不提到张召忠教授的,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张教授在中央电视台上说得太离谱了,什么巷战?什么美军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预测得都错了。接着说的都是一些难听的话。大家人人随声附和,都一个观点,而我呢,却一句评论的话都不敢说。为什么?因为首先我深深地知道,预测难,预测难,难于上青天。你要预测准确,尤其是在中央电视台面对亿万观众不假思索地作出预测,这是高难度的动作,要百分之百地预测准确,谈何容易啊!
预测要容易的话,美国就不至于发动朝鲜战争,也不至于发动越南战争,还不至于发动伊拉克战争了。朝鲜战争前夕,兰德公司早就把“中国将出兵朝鲜”的预测报告提交给美国当局了,可是谁能够相信这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蚂蚁”的话呢?
张召忠教授坦言,他当时忽略了伊拉克几乎所有的军队高官都被美国收买了这个因素。只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在运用“糖衣炮弹”,也就是“和武器”方面已经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进一步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战场上的顺利推进,一路凯歌,是两条战线作战的结果,一条是看得见的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条是没有硝烟的看不见的战线。而那看不见的战线所产生的巨大的杀伤力简直可以与直接的战场上的威力等量齐观。这就是我们在21世纪,不能不研究另一种兵法的原因所在。
其次,我很早就研读过张召忠教授的《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等书,的确有一定水平,尽管我不是军人,不是研究军事的,但是我仍然为张教授以及因为写了《超限战》的乔良教授被授予将军军衔而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我深知,中国迫不及待地需要军事理论的创新,抗日战争我军没有打过什么大仗,解放战争乃至朝鲜战争,毛主席再高明,也离不开人海战术,被列为十大军事原则之首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明确指出要以五倍乃至更多的力量包围歼灭敌人,朝鲜战争中我们一个军才一次吃掉美军的一个营,打得多么艰难啊!别忘了这样“蚂蚁啃骨头”的打法是毛泽东主席亲自作出的指示,形象地称为“零敲牛皮糖”。事实是,高科技战争我们没有打过,信息化战争可以说还没有真正碰过。没有忧患意识怎么行呢?由此,我深深地感到张召忠将军的一些研究成果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对伊拉克战争开战过程中预测的一些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的电视观众应该有一种大度的包容的心态。
台湾究竟如何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和平统一的方式还是战争统一的方式?这是最敏感的话题。如何回答?
当时朱元璋问朱升如何统一天下?朱升的回答就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关于台湾问题,心放的回答也没有什么保密的,就一句话:“以和求和没有和,以打促和成正果。”或者“不打是打,打是不打。”
这已经太啰嗦了,其实,就三个字——
心兵法。
2009年5月10日晨写于北京
心放,原名刘坚,1966年出生于北京。身份证为371083196612260018。心放者,放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