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急需仁义礼智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20:55
现代社会急需仁义礼智信
(2010-03-23 22:48:58)转载
标签:仁义礼智信
现代
孔子
文化

今天读书、上课、办事,有点累,就贴几段现成的文字当作博文吧。
仁义礼智信为现代社会所急需
——专访孔子73代后人孔庆东教授
(《世界博览》2010年第4期)
1据您近几年参与的有关孔子的民间活动,您是否感到了普通民众对孔子思想的兴趣有什么新的变化?
答:普通民众确实越来越多地对孔子产生了兴趣,但是基本上属于“朦胧”的兴趣,也没有什么“变化”可言。因为孔子在民众心里的形象始终是一个“圣人”,即使在几十年前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人民心里也对孔子没有什么愤恨,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孔子,只知道他是“最最了不起的人”。上边批判,人民就跟着批判;上边弘扬,人民就跟着弘扬。老百姓没有切身感受到孔子有什么坏处,但能够切身感受到孔子的好处,所以总的倾向是拥护孔子的,这种兴趣是长期不会变化的。
2经历20世纪的巨大变革,您认为当今中国民间还存在儒家思想成长的土壤吗?面对西方植入的当代价值逻辑在中国已形成事实,孔子思想是否与当代人已有的生存方式、处境有不可调和的冲突?
答:20世纪的巨大变革,对于中国来说,恰恰可以理解为儒家文化的现代性回归。晚清的衰败,核心的问题是儒家文化的衰败,仁义不存,礼崩乐坏,只剩下了吃人的封建礼教,那不是孔孟之道。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恰恰是要恢复仁义道德。但是这个过程中西方的价值体系侵入进来,有些因素儒家文化可以包容之、消化之,有些因素可以对儒家文化起到补充纠偏的作用,还有一些可能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因素,可能要经过斗争之后被清除。当代人要抛弃那种浅薄的社会进化论,不要总认为社会越来越好,要勇于承认道路是曲折的,有时候社会状况是退步的,有时候甚至是满地野兽。如果孔子的思想跟当代人的处境发生了冲突,首先要想想,是孔子不对还是我们不对。想想之后,可能冲突就自然解决了。圣贤与凡人,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3在城市化加速的中国社会,流动、陌生人群中,孔子处理“人与社会”的思想能否普遍践行?
答:孔子的思想不只是为春秋战国时期服务的,孔子是总结了他之前的三千年文明史,要照亮后三千年文明史的。今天的种种所谓“巨变”,不过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未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仁义礼智信恰恰是现代社会所必需和急需的。好比一群人到远处去做生意,最急需的恰恰是温良恭俭让。
4孔子主张的“重义而轻利”,与今天资本时代的价值追求相去甚远。在经济学家看来,效率和利益,永远是资本首要的正当追求,个人生存靠激烈竞争。接受儒家思想,会造成个人发展的倒退和生存上的被动吗?
答:资本的首要追求,不能冠以“正当”二字。让资本来主宰人类的活动,开始好像发展很快,但必会由于人的异化和奴化而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人被当成了物的手段。这一点西方的哲学家从康德到马克思到萨特都讲得再清楚不过了。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文化核心,你看影响个人发展了吗?讲仁义、施仁政的时候,都是社会发展最好的时候。礼崩乐坏的时期,发展才会停滞。你所说的那些“经济学家”,其实是不懂经济的“经济学家”,或者叫“畜生经济学家”,他们文史哲不懂、政经法不会,就知道见利忘义、干得出杀父娶母,这样的“学问”还用上大学去学吗?
5就您的观察,各阶层对孔子思想的兴趣点是否有区别?
答:当然有别。统治者总想利用孔子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他们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要老百姓规规矩矩听话。而老百姓则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知识分子总想在统治者与人民中间搞调和——我本人也经常这样,因为我不希望经常发生革命。孔子的思想是个复杂的庞大的体系,容易学习,也容易误读、容易利用。一切伟大的思想体系,可能都是如此吧,不要说孔子了,就是俺孔庆东的思想,当今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明白呢?
6您认为人性本善吗?承认人性本善,与承认人性本恶,是不是当代东西方世界认识和行为分歧的逻辑起点?
答:这是个阐释学的问题。不是先有了一个善和恶的抽象概念,然后我们用来套人性。而是我们如何看待已经存在的人性,就是萨特讲的“存在先于本质”。人性已经存在了,你看一岁的孩子可以抢别的孩子的饼干,也可以把饼干给别的孩子。儒家认为只要是自然的,就是善的,孩子没有害人杀人之心,但是有畏惧怜悯之心。沿着这个发展培养,就是善人。西方也不是确定人就是恶人,但是基督教确认人都有“原罪”,人都是罪人。人活着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向上帝赎罪,所以人的高尚精神追求就被压抑了,所以一面对上帝忏悔,另一面则可以对他人无恶不作。即使最虔诚的基督徒,他一心想的是为自己赎罪,那么他必然是个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被上帝宽恕的,所以基督教的思想是个循环无理数,永远也没有正解,基督教文明就永远在地狱的烈火中相互厮杀。
7,您如何评价电影《孔子》中塑造的孔子?
答:我给该片打70分。基本上把握到了孔子的主要精神侧面,把孔子塑造成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的失败者。威而不猛,具有全面的人生修养,追求恰到好处的人生境界。不戏说,也不图解,避免了两个极端倾向。有些细节上的问题,是水平不够造成的,不是戏说造成的。我想孔子假如活着,看了此片的话,可能微微一笑说:“还不错吧,孩子们辛苦啦。”
醉侠的背影
——读孔庆东有感
醉侠者,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是也。也算是一个相当传奇的人物,具体介绍请百度一下便可。我见过他一幅印在书皮上的画像。肖像上的他,似睡未醒,双目半眯半张,无赖与忧郁同在,世俗共深邃一处,还有半张脸的阴影,确有大侠之魄。
几乎所有人认识他是由于他文章的幽默,那种将汉语中书面语、俗语、方言、典故、诗词揉团了,切碎了,搅拌了的特殊幽默文笔。很少有人会说他雅,这些通俗俏皮的文字,普通人也可读懂的词汇让所有地人一致把“大俗”之名冠于其头上,孔庆东也丝毫不谦虚,大肆收集赞誉之后,曰:众人皆醒我独醉。他们笑了,笑些什么,让他们笑去。
于是乎,醉侠站在高山之颠,面朝众人,将背影也同时投向远方。
只要稍有点文学敏感的人就能觉察到他文字背后的真炽,是一种完完整整的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没有些许的虚伪,没有任何虚情假意,有的仅仅是自己,无需打扮什么,也无需遮掩什么,更无需顾忌什么 。做人就做得堂堂正正,文章就要写得笑骂随心,该反对时反对,该支持时支持,一脸热血就要洒出来,就算留着,也要让它沸腾着,冷下来则人非赤子文无真实。
孔庆东也有很多并不幽默的学术著作和评论文章,一般人是不会有兴趣看下去了,但只要读了这些才可以透过背影看清他本人。很显然,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即使不赞同他的观点,即使对他也无好感,然而我不得不佩服他的酣畅淋漓,他洒脱的感觉,甚至觉得潇洒。为了很多东西,为了很多的装模装样,我们都曾戴上厚重的面具,一套不够再一套,就连做梦也不把它放下,真可谓迷失,面具戴久了,还真以为这是自己的脸了,于是,我们被自己给丢了。我是谁?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原来是谁?相信有很多人被这问题所困扰长久。一抬头,可以见到他人的背影,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刚出道时的宏大愿景,又有多少人真正在做自己,而不是在做别人,甚至是别人的复制品,成为他人所向往的自己的样子。
做别人很难,可是做自己更难吗?我笔写我心,我口述我情,敢于酣畅淋漓,敢于嬉笑怒骂。孔庆东在书中理性而又敏感地思索着人生,关注着世态,荒诞中肩着责任,幽默中透出冷峻,充满着智慧和侠气。这些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做到,但孔庆东也给我们一个台阶,真真切切地去做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自己。不再理会那些虚伪、不着边际的口是心非,不再理会那些所谓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对自欺欺人说不,对自作多情说不,真实地做着真实的人。
“我笔写我心,我口述我情”。
醉侠的背影如是说。
孔庆东——呐喊之中见丹心
长沙  易斌
下班回到家中已是灯火阑珊,急忙用温水泡上一碗白米饭,盖上几匙麻油淋剁辣椒,端起饭碗就坐到电脑前,一边品辣椒饭,一边赏辣博文,都是劲味实足,辣得热气腾腾的,很是过瘾,很是享受。哈哈,在填饱肚子的同时,能充电补脑,这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不误啊。
在游历众多的大家博文中,孔庆东的东博读来颇有思想性,旗帜鲜明,底蕴深厚,博文娓娓而叙,语重心长,发人深思,既有鲁迅的辛辣文风,又显大侠的侠骨风范,撒上其睿智博学的才识,成就出篇篇色香味麻辣烫于一体的优质佳作,可谓心灵鸡汤。
称孔庆东为学者师者不觉为过,读东博,流彩成文,灿若红绮,知音者绝不会暴殄天物,漠视丹心。
孔庆东老师好样的!
二见孔庆东
文│鱼儿
在得知 孔庆东先生一口应允前来南京参加我刊主办的“东方文化论坛”后,我“哀怨”地对朋友说:“我又要与孔庆东吃饭了。”对方大叫:“你!想当年,我为了你还与他打了一场,你居然这么忘恩负义!”事实上,孔老师应当不记得了,五年前,我还是初出茅庐的新鲜人,听同事说北大醉侠要来南京签售,恬着脸一定要跟去见偶像,后来新华书店还特意为我们俩安排共进午餐的机会。后来,费尽力气写出来的稿子,因为被编辑改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孔先生在博客里对我们好一通嘲讽,朋友因而留言驳斥,那通骂战恐怕今时今日还可以在东博书院看到。
但实际上,孔先生是一个很好的人,幽默、随和、博学,并且媒体人很爱他,因为他常做惊人之语。前次他在饭桌上大谈金庸先生的“葛朗台”行径,此次又抒发“南京是一个消磨人革命意志的城市”之感。
此行,孔老师正是从从重庆夜飞南京,他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好巧,从中华民国的陪都,降临到中华民国的首都。”陪老师逛总统府的时候,我不停追问他博客中的八卦,比如,他看新闻的时候就在观察领导人们的领带和眼镜吗?老师哈哈大笑:“小乐趣,小乐趣。跟大家分享一下,不过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领导人们很关注我的博客,自从我说了以后,他们的领带不再一样了。”我刊的副社长凌亚涛是孔老师的同门师弟,老师见他就说:“你们班的遇凯、苗洪等兄弟,都跟我不错,就是郁保四那厮,最近很不老实,我准备隔三差五收拾收拾他。”郁保四到底与老师有何“恩怨”,我不清楚,但是老师时不时用戏谑文字白话人物,总是乐得看客们半死。
在总统府,我问老师:“常来南京,名胜应该看过不少,怎么没有总统府?”老师答:“南京的名胜我已经看过不少,也知道看不胜看。我对南京和苏杭等城市有点惧怕,总是感觉呆的时间一长,就不想干革命了。这次来看总统府,也是给下午的讲座找找感觉。越看越坚信,南京只适合建设成一个文化中心,当政治中心真是糟蹋了。一到这个地方,就想喝喝茶写写字,最消磨革命意志了。你看洪秀全为什么一到这里就不想动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南京虽是六朝古都,却多短命王朝。”我于是说明朝,开国皇帝建都南京,但是朱棣移都北京,大明江山百年。老师又笑说:“当时老蒋怎么就选在这儿呢,前面就是天王府,革命失败的洪秀全,摆明了不吉利啊!”我们还讨论“偷菜”热潮,孔老师说:“我太能理解他们了。你大街上看看,这南来北往的人,哪一个是快乐的?上班是什么,上班无非是一个生计,养活自己,还要看人脸色。可是偷菜,它再虚拟,也好歹是为了自己。”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0-04期《东方》文化周刊!
本期博客思考题:
1.     你觉得孔子是否超越了自己的阶级立场?
2.     你觉得读老孔的文字时,吃什么最惬意?
3.     你估计“偷菜”热潮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