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驳:资本家与工人--这个世界到底是谁养活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19:33

       驳:《驳:资本家与工人--这个世界到底是谁养活了谁?》    

           作者:赵丁琪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2557    更新时间:2010-3-11 

我在乌有之乡风华正茂板块的《资本家与工人--这个世界到底是谁养活了谁?》被转载在了中华网上,引起了一位叫“1966”的先生的质疑,这位先生写了篇《驳:资本家与工人--这个世界到底是谁养活了谁?》对我进行反驳,并连提出了好几个问题让我回答。文章如下:

      读了“中俄联手攻击”兄(这位兄台转载的)的文章《资本家与工人-这个世界到底是谁养活了谁?》,感觉“莫名惊诧”,时间都到了21世纪了,中俄兄的知识水平还停留在19世纪——准确地说根本没有超出《资本论》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俄兄正是王明之流被毛人家斥为“教条主义”的人。

   《资本论》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集成创新”,系统化地解释了当时代认知水平下的劳资矛盾的实质。但是,当时的认知没能系统解决认知和资本的价值问题,而这些乃是20世纪最伟大的研究成就之一。

    以下试问中俄兄几个问题,请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照抄引用来回答:

    1、组织工作是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相当于多少个工人的劳动价值?按照我的印象,资本论中根本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20世纪就有人凭这方面的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也就是说,“组织工作创造更巨大的价值”这个问题已经在20世纪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可能除了中俄兄之外吧。如果组织工作不创造价值,那么所有的政府雇员,专职党干都凭什么吃饭?他们难道不是马老爷子所说的剥削者?

  事实上,我们从切身体验就能回答这个问题:组织工作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组织工作一方面使参与者精神上有所寄托甚至愉悦,而如果用金钱去购买这种寄托或者愉悦的话,不仅质量很可能达不到同等水平,而且花费不菲,恐怕绝不是普通劳动者能够负担的——这里谈到的不单纯是暂时的愉悦和寄托。

  另外的事实包括,婚礼的司仪、企业项目的策划都经常聘请专业人士以保证组织工作的质量,而这些司仪、策划人的劳动价值大家是有案可查的。马克思时代,有人为此种服务标价吗?马克思论述清楚了吗?如果论述清楚了,就不可能有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2、“分析、决策、创造就业、承担风险”工作是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相当于多少工人的劳动价值?假如你手持一笔订单,会有很多工人去抢,并不惜为此支付回扣、压低价格,为什么?请你用资本论来解释这个问题。

      因为订单持有者和劳动者之间没有任何劳动关系,只是商品买卖关系,那么订单持有者获得的剩余价值是怎么剥削来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供需不平衡”条件下价格波动产生的价格低估、高估产生的剩余价值是如何成为“剥削”所得的?据我所知,马克思的论述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马克思没有考虑到商品、劳动价值的可变性——在供过于求的时候不值钱、在供不应求的时候很值钱。

      按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市场需求饱和(所有的需求数量都得到满足)之前,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虽然不同商品的变化因应关系有所不同,但大致方向如此。那么,如果市场需求为某种数量的前提下,商品的目标生产数量就是定数,雇用工人的数量也是定数,换言之,无论是否把所有这些劳动价值都交给工人,工人完成之后就会失业——这就是订单加工业的现实情况。按照“人性本恶”说,短视的工人就会很快把这笔钱消费掉,随后过上贫穷甚至饿死的日子。但是,如果企业主是一个有预见性的人,而且工人把一部分劳动价值提交给老板的话作为报酬的话,那么企业主就很可能组织库存生产以应对未来的需求。为此,他要承担市场预估失误的风险,而工人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那么老板这个预见力、承担的风险是否创造价值?如果不创造价值的话,那些库存商品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来——工人不会主动饿着肚子去制造这些商品并指望日后和老板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换言之,老板独自承担风险预支工人工资购买了劳动和原料、设备,并创造了劳动需求,这个创造性劳动是有社会价值的——增加就业,而一旦其预估准确,那么销售所得归老板独享,就是对他独自承担风险的报偿,与工人何干?

      如果中俄兄对农业生产情况有所了解的话,就能看到价格对播种面积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国家组织粮食库存、最低价收购对保障农业生产量的作用有多大。如果中俄兄教条地按照《资本论》来理解,那么国储粮油就根本没有价值了,农民爱生产多少生产多少好了。

 

     3、资本是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相当于多少工人的劳动价值?这个好像《资本论》里有阐述,但我跟本不敢苟同其观点。企业主的原始资本创造了多少价值,这些新创造的价值增加了企业主的资本总额之后是否创造更多的价值?事实上,既然没有资本就难以获得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设施和原料,而投入资本制造商品是面临市场风险的,为何企业主把自己的原始资本(劳动报酬积累所得)投入组织生产并承担风险不能获得报偿、而那些不承担投资责任的工人可以无偿使用这些投入?为何银行业务能够展开?因为资金的使用是要求报偿的。

 

    总之,《资本论》是静态地考虑问题,而且没有考虑到资金成本、组织成本、风险成本、信息成本和企业主脑力分析决策的劳动价值,起码是认识不足。如果考虑到这些企业主应得的劳动价值——这都是企业主脑力、体力劳动所得,就能够解释企业主的滚动发展了——企业主用累计劳动所得承担投资风险购买生产设施、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决定生产数量和质量然后购买原料和劳动开展生产活动,销售所得除弥补成本之外剩余的并非什么剩余价值而是企业主个人劳动所得——因为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企业主自主通过脑力完成的,盈利无论多寡其实都是企业主脑力劳动的市场价值。企业主然后将盈利追加到原始资本中并进一步扩大生产,所获得的依然是企业主的劳动所得。此后,即便这个小企业主上升到超级富豪,那都是他劳动所得,并非什么剩余价值积累。

 

   有人看到资本家家属、亲友对贫穷劳动者的鄙视,就把这笔帐算到了资本家本人头上,这是不公平的——就像劳动者要养活亲友一样,资本家也要养活亲友。资本家亲友对劳动者的鄙视和劳动者亲友对资本家的眼红都与劳资关系无关。

 

   如果不尊重资本家的劳动(脑力劳动),都像普通劳动者一样不承担风险,技术进步从何而来?创造性劳动和决策就是无源之水。

 

   教条地死搬硬套《资本论》,是对创造性劳动的蔑视,是对探索性劳动的阻滞,是绝不足取的。按照《资本论》的描述,人们依然都应该生活在原始森林中,靠自然的供给为生。

 

   《资本论》更没有论述清楚通货膨胀及其因对措施不同产生的财富效应,这与本论题无关,就不在这里说了。

 

    先我回答前两个问题组织工作是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相当于多少个工人的劳动价值?”“分析、决策、创造就业、承担风险工作是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相当于多少工人的劳动价值?从这两个问题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浅薄。

      对于组织工作”“分析、决策这些事情,更多的是资本家雇佣的高级打工仔职业经理人及高级白领做的事情,用我上文就引用过的马克思的话说:“难道他自己没有劳动吗?难道他没有从事件事和监督纺纱工人的劳动吗?他的这种劳动不也形成价值吗?但是,他的监工和经理耸肩膀了。”

尤其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恩格斯说:如果说危机暴露出资产阶级无能继续驾驭现代生产力,那么,大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向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家财产的转变就表明资产阶级在这方面是多余的资本家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领工薪的职员来执行了。资本家除了拿红利、持有剪息票、在各种资本家互相争夺彼此的资本的交易所中进行投机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其它的社会活动了。”

【既然资本家可以不参加劳动,仅仅凭借企业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资本所有权就可以剥削工人,那么那些参加了一部分劳动的资本家,其所得必然远远高于他的劳动创造——因为企业所有权这种最大的最根本性的权力必然会对分配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明显的把进行具体组织工作及分析决策的职业经理人和依靠资本所有权进行不劳而获的资本家混淆了,职业经理人依靠自身脑力劳动所获得的高额工资与资本家依靠资本获得的巨额利润相较,是微不足道的。

【由于资本家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就可以剥夺工人大部分劳动成果,那么为了维持这种剥削,维护这种统治,资本家必须要将剥削所得分一部分给高级职业经理人,形成一个中间阶级。如果职业经理人像工人一样被资本家残酷剥削,那么职业经理人即中产阶级必然会联合工人推翻资本家的统治。所以职业经理即中产阶级也参与瓜分了底层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毛时代,社会主义工厂里的厂领导的工资和高级工人差不多但比一般工人要高。毛时代工厂领导(相当于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和工人的工资差距如果是一两倍,那么今天资本家及高级经理与工人的差距已经扩大到百倍甚至千倍。这个扩大的部分,就是剥削。】

      我从来也不否认组织工作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因为组织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劳动,但我们首先要分清楚这些组织工作是谁做的,是资本家还是资本家的高级打工仔,以及这些高级打工仔应不应该拿那么多的报酬(虽然与资本家的利润相较,这部分报酬是微不足道的)。这位先生的逻辑是,这些组织工作属于复杂劳动,是一般工人从事不了的复杂劳动,创造了比工人简单劳动更多的价值,因此要拿走比工人多的多的报酬,但我上文引用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话说:“现在怎样解决关于对复杂劳动支付较高工资的全部重要问题呢?在私人生产者的社会里,训练有学识的劳动者的费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承担的,所以有学识的劳动力的较高工资的价格也首先归私人所有;熟练的奴隶卖的贵些,熟练的雇佣工人得到较高的工资。在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里,这种费用是由社会来承担的,所以复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即比较大的价值也归社会所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复杂劳动的人力资本投入是全社会投入的,所以所得也理应归全社会所有,从事复杂劳动的人并不比从事简单劳动的人拿走更多的报酬。    

   至于创造就业、承担风险”“假如你手持一笔订单,会有很多工人去抢,并不惜为此支付回扣、压低价格,为什么?请你用资本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的文章也有回答:

《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中说:“200追加资本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的生产过程我们是一清二楚的。这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合并追加劳动力的生产资料,以及维持这种劳动力的生活资料,都不外是剩余产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资本家每年从工人阶级那里夺取的贡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从被征服者那里掠夺来的货币区购买被征服者的商品。”

因为他依靠剥削,从工人手中夺去了本属于工人的财富,并以此“创造就业”,付给工人的金钱,即购买工人劳动力的货币,本身就是从工人阶级那里通过剥削的手段掠夺的,本身就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财富,恩格斯说“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只不过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将工人阶级创造的财富抢掠过去,然后用本属于工人阶级的财富去购买工人阶级被迫出卖的劳动力,同时又将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占为己有,在这个过程中,抢掠者经过精彩的魔术表演,一转身就成了伟大的慈善家。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这种伪善,无论在较早的那些社会形式下还是在文明时代的第一阶段都是没有的,并且在最后下述说法中达到了顶点:剥削阶级对被压迫阶级进行剥削,完全是为了被剥削阶级本身的利益;如果被剥削阶级不懂得这一点,甚至举行叛乱,那就是对行善的人即对剥削者的一种最卑劣的忘恩负义的行为。”      

      再看他这一句话“资本是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相当于多少工人的劳动价值?这个好像《资本论》里有阐述,但我跟本不敢苟同其观点。企业主的原始资本创造了多少价值,这些新创造的价值增加了企业主的资本总额之后是否创造更多的价值?”

很遗憾,资本这些“新创造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剥夺的。资本本质上一种由过去工人劳动创造的“死劳动”,马克思说“资本是一种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由于劳动资料变成了自动机,所以它在劳动过程中作为资本,作为支配和吮吸活劳动的死劳动同工人相对立”,这些死劳动同工人的活劳动一起创造财富,“只是在大工业中,人才学会让自己过去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产品大规模地,像自然力那样无偿的发挥作用。”。而这些死劳动,是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所以无论作为死劳动的资本创造多少价值,所获得的利润也理应归死劳动的创造者和活劳动的创造者全体工人阶级所有。

这个问题其实是“供需不平衡”条件下价格波动产生的价格低估、高估产生的剩余价值是如何成为“剥削”所得的?据我所知,马克思的论述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马克思没有考虑到商品、劳动价值的可变性——在供过于求的时候不值钱、在供不应求的时候很值钱。”这里说到供求规律,正好可以探讨一下这个伟大神圣的规律。

首先我们探讨,市场上供资本剥削的雇佣劳动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了这个目的,他证明,不剥夺劳动者,不相应的把它们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协作、分工以及机器的大规模使用等等,都是不可能的。 为了所谓的国民财富的利益,他需要寻找要那些制造人民贫困的人为的手段。”    

资产阶级通过圈地运动等手段,不断地迫使小生产者破产,与自己的生产资料相剥离,成为市场上的雇佣劳动力,破产的小生产者越多,雇佣劳动力的供给就越多,从而在伟大的神圣的供求规律作用下,劳动力的价格就越便宜。

“于是,一部分人的过度劳动造成了另一部分人的失业” (《反杜林论》)

 “这些先生们反而用他们经过考验的供求规律证明了,机器不仅在采用它的生产部门,而且还在没有采用它的生产部门把工人抛向街头”。

“另一方面,部分地由于使资本过去无法染指的那些工人阶级受资本的支配,部分的由于使那些被机器排挤的工人失业,制造了过剩的劳动人口,这些人不得不听命于资本强加给他们的规律(供求规律)。

我们从马克思的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首先通过暴力手段或经济手段,不断地迫使小生产者破产,与自身生产资料相剥离,沦为市场上任人剥削的雇佣劳动力,资产阶级创造的无产阶级越多,无产阶级在神圣的“供求规律”的作用下获得的报酬便越低,同时,资产阶级通过使一部分工人从事过度劳动,一方面是一个工人从事几个甚至十几个工人的劳动,让这个工人透支几十年的体力慢性自杀,另一方面让另外的几个或十几个工人抛出生产领域,成为失业者或者叫产业后备军,这部分后备军的存在,在神圣的“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又不断的对在岗工人形成竞争和挤压,在岗工人的工资又不断被压低,“假如工人能靠空气过活,那用任何价格也不能购买他们了。因此,工人不费分文是一个数学意义上的极限:虽然可以逐渐接近,但永远无法达到。资本的不断趋势是使工人降到不费分文的地步。”资本的这个梦想在今天的中国实现了,那些辛辛苦苦干一年拿不了一分钱的农民工,资本家终于使工人达到了这个极限。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机器的进步意义,造成工人阶级在机器应用之下的惨状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工人要学会把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别开来”,“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忍受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的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中说:“资本主义生产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不断地再生产出雇佣工人本身,而且总是与资本积累相适应地色和能够生产出雇佣工人的相对过剩人口。这样,劳动的供求规律就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工资的变动就限制在资本主义剥削所容许的范围内,最后,工人对资本家必不可少的社会从属性即绝对的从属关系得到了保证。”  

第二十四章“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粉粹一切反抗;相对过剩的人口的不断产生把劳动的供求规律,从而把工资限制在与资本增值需要相适应的轨道以内,经济关系的无声强制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超经济的直接暴力固然还在使用,但只是例外地使用。”

 

至于作者所说:“据我所知,马克思的论述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马克思没有考虑到商品、劳动价值的可变性——在供过于求的时候不值钱、在供不应求的时候很值钱。”我敢肯定,他一定没有读过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十七章中说“劳动力因超过平均水平而获得的利益或因低于平均水平而收到的损失,在奴隶制度下落到奴隶主身上,而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则落到了工人自己身上,因为在后一种场合,劳动力是由工人自己出卖的,而在前一种场合,是由第三者出卖的。”

 

这位先生说短视的工人就会很快把这笔钱消费掉,随后过上贫穷甚至饿死的日子”,工人短视不短视暂且不论,我只知道,就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那点钱,如果工人不想饿死,是肯定会很快消费完的,而且是远远不够的。

 

这位先生又说“他要承担市场预估失误的风险,而工人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那么老板这个预见力、承担的风险是否创造价值?”真难为你们资本家了,我们不让您受累了,本来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工人集体承担风险行不行?看把您可怜的

 

“资本家亲友对劳动者的鄙视和劳动者亲友对资本家的眼红都与劳资关系无关。”在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资本家亲友对劳动者鄙视依赖的是资本家通过掠夺劳动者获得的剩余价值,如何与劳资关系无关?“劳动者亲友对资本家的眼红”让我想起了我们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 的一句话“中国穷人为什么穷,是因为他们仇富。”

 

“如果不尊重资本家的劳动(脑力劳动),都像普通劳动者一样不承担风险,技术进步从何而来?创造性劳动和决策就是无源之水。”本来就是我们劳动者的财产,我们不用您受累承担风险,我们自己承担风险可不可以?脑力劳动主要是资本家的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白领做的事情,这些人确切的说也属于劳动者的一部分,我们自己管理不行吗?

 

“按照《资本论》的描述,人们依然都应该生活在原始森林中,靠自然的供给为生。”很遗憾,我读完资本论第一卷没有推出这个结论,您怎么推到出的,能给出一点证据和推理吗?

 

这位先生竭力想证明的,就是工人没了资本家就活不下去,可惜我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最后再回答他文章前面说到的“教条主义”的问题。我认为,作者作为一个人,可以没有手,没有胳膊,或没有腿,没有什么都行,但唯一不能缺少的是大脑,如果一个人连大脑都没有了,那能不能称得上人就很难说了(只是类比一下,不含人身攻击)。所以对马克思主义来说,不管怎么发展,怎么不“教条主义”,如果将作为政治经济学核心和科学社会主义基石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剥削”概念给否定了,那还能是马克思主义吗?你可以叫狗主义屁主义,狗屁主义或者叫特色主义也行,但就是不能叫做马克思主义。

赵丁琪

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