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两千五百年前的误会----关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23:23

【原创】两千五百年前的误会----关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关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是啥意思?《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要断子绝孙的吧!(原文:“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因为“始作俑者”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以致后来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风气,所以宅心仁厚的孔子破口大骂“其无后乎”!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众所周知,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往往有用活人殉葬的陋习,“始作俑者”革除了用活人殉葬的弊陋,该当冠以文明缔造者的美誉。那孔子为何对此深恶痛绝呢?宋代朱熹有注:“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原来孔子主张“束草为人”,而不赞成用俑,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可能用活人来殉葬了。这算得上一个“完美”的解释了,然而且慢,事实远没如此简单!
    中外大量的考古证据表明,“人殉”远在“俑殉”之前。中国的商朝就是个盛行“人殉”的奴隶制国家,但周代商后推行仁政,“俑殉”大量地取代“人殉”,是一个了不起的社会进步,残暴如秦始皇,也接受了这个社会现实,殉葬的只是大量的兵马俑。孔子作为“周礼”的崇拜者和鼓吹者,竟会对“始作俑者”这样的社会改革家破口大骂?中国上古的奴隶主就多是“人殉”,“束草为人”而殉的只是奴隶或没有奴隶的平民,这朱熹或许不知道或许装作不知道,博学多知甚至能“及古之缺文”如孔子者,也会不知道?就算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对上古之事不很了解,但治学严谨,以“恕道”待人的孔子,会在对某件事还不很了解时,就妄发评论,甚至破口大骂?
    如果孔子还活着,找他一问就明白,可惜他已死了两千五百年。但他的书还在,言尚存,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不是孔子误会了“始作俑者”,而是我们误会了孔子!研究孔子言论,莫过于细读《论语》。《论语》里孔子也常骂人,骂子路“小人穷斯滥矣!”“野哉由也!”,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骂季氏“是可忍也,孰不可也!”,骂世道“觚不觚,觚哉!觚哉!” 等等,骂人而以“乎”结尾,一例都没有!以“乎”结尾的句子很多,但绝大多数是反问。《论语》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个“乎”,都是反问的意思。看看这句话,较有代表性: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孔子骂子路是以“哉”或“也”结尾,而以“乎”结尾的都是反问语气。这就是说,《论语》告诉我们,也就相当于孔子告诉我们:“我骂人可从不用容易引起歧意的‘乎’结尾,一般总是用‘哉’或‘也’结尾,以“乎”结尾的多是为了加强语气的反问”。那么“其无后乎”就不应该解作“他们都该断子绝孙!”,而该解作“他们难道断子绝孙了吗?”
    较合乎逻辑的推论是这样的: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某地,那里不太开化,但也开始接受周礼,“俑殉”开始取代“人殉”。但有位维护“人殉”的士人认为这样欺骗祖先,大不敬,是该断子绝孙的。他知道孔子是主张祭奠要“诚”的,以为孔子也反对欺骗祖先的“俑殉”,于是来找孔子寻求支持,孔子回答:“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士人明白孔子不支持自己,于是走了,但旁边的乡民没听懂反问,还以为孔子和那士人一样认为欺骗祖先的“始作俑者”该“其无后乎”!若干年后,崇拜孔子的孟子追寻着孔子的足迹也来了,从乡民口口相传中得知了《论语》中未载的孔子的言论,可惜已被乡民们误解了,而孟子也误信了,并在和梁惠王的交谈中顺带用上了,并加上了自己的注解:“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于是就以讹传讹,曲解了的意思被流传下来,而孔子的本意却不为人所知了。
    “其无后乎”应该是反问并不是很复杂的问题,为何我们会人云亦云地误解了两千五百年?这或许才是更复杂更值得我们忧虑的问题吧。
    读经偶得,就正于方家,请赐教。
【原创】两千五百年前的误会----关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原创】由《赤壁》二賦的優劣問題考察蘇軾的超越性追求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 五百年前的情缘 五百年前的情缘 关于“僧欧兜”典故出处和徐渭的诗的初步研究结果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 [原创] 论格律思维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 陶渊明《闲情赋》的主题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 关于“兴、观、群、怨”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 关于陶渊明五子生母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 出自《史记》的成语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 曾巩《福州拟贡荔枝状》几段话的翻译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 从《左传》谈起涉及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地位问题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请问欧阳修《鸣蝉赋》里的“乃席芳药,临华轩”确切意思?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 欧阳修的《鸣蝉赋》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 潘啸龙回复对《招魂》问题的批评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 云梦与屈原任“掌梦”的问题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 曲尽思妇之情的梧桐细雨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 古代文士的咏月情结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 光明日报:论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 《光明日报》:论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 建安诗歌的时空感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m... 绘制于五百年前的世界地图 五百年前闹天宫的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