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蓉书香】再谈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4:26

再谈意识  - 龚德元的博客 - 龚德元 - 和讯博客

《浅谈意识》对无意识、潜意识、显意识作了简单阐述,本文接着上文谈下去。

人的意识,由你此生的全部记忆和地球记忆(生物进化史)组成,储存在大脑中(部分无意识储存在脊椎里),犹如电脑中的硬盘专门用来保存信息/数据一样。但是和硬盘明显不同之处在于,人的意识永不停歇在运作,一直在影响着你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而硬盘中储存的数据只能被取用,是被动的而非主动,人的意识却是主动的,不管你用不用得着,一直在运转。前人把意识比喻成流动的水流,是很形象生动的。整个意识有如一条流动的河流,最上层是显意识,最下层是无意识,中间偏上是潜意识。越往上流动速度越慢,信息越容易捕捉到,信息容量越少;越往下流动速度越快,信息越难捕捉到,信息容量越大。论语中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向外,知道的和未知的,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知”;向内,“知之”是显意识,“不知”是无意识,两者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意识——知。但是人类的知与不知常常是冲突的,不知强以为知,而且知又常常否定不知,无视不知的存在。

人的自我,就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内容,就是你这一生的所有记忆,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了自我,记忆就是自我。大脑为获取安全感(所谓的充实感),不停的记录下你所有的活动痕迹;这所有的记忆又不停在运作,时时刻刻反过来影响着你的思维和行为。佛教有所谓“造业受惑”,业即思维和行为,作为记忆保存下来,这段记忆会反过来影响到你,使你受惑——疑惑/迷惑。很多文学作品中,会设计情节让主角失忆而到陌生的地方生活,其他人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找回失去的记忆,这一过程充满喜剧色彩而不乏温情和感动(《乱世佳人》/《我的失忆男友》用过,而武侠小说最喜欢用这一招)。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就会使一个活生生的人没了“我”,能代表我的名字、亲人、财产、社会地位等参照系没了,这时候就会触碰到禅宗的话头“我是谁?”,外在的东西没了,只能向内追寻,就有可能找出真正的“我”,那个从来不会丢失的真我。另外要说明的是,失去记忆不等于没有记忆,大脑中储存的记忆还在,并没有丢失,只是暂时取用不到,也就是说,失忆的人还是有自我,不是说失忆的人就是开悟的人,这个不能混淆。其实失忆的人的自我会更强,因为缺乏安全感,想要抓住某种东西的愿望更强。

佛教中有所谓“念头”,其实就是意识不停运转过程中你所察觉到的信息,是意识的部分显现。显意识以“粗念”形式出现,潜意识以“细念”形式出现,无意识以“微细流注”形式出现。佛教中还有一个名词“无明”,就是潜藏在意识最深处的无意识,当然这些概念只是大致对应。总体是一个,你想要怎么划分都可以,如西方在区分意识时,在潜意识之下还有一个集体无意识;在印度,又将意识划分为七个层次。我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已经能说明问题了,但也够乱的了。

佛教中念头分为正念和妄念。但是何谓正念/妄念,很难说得清楚,正念和妄念很难区分。无论正念妄念,都是你自己经历(记忆)的真实反馈,都是真实的你,都要全盘接受,不能只要人性的/阳光的一面,而不要动物性的/阴暗丑陋的一面,两面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你。有人除了一辈子“妄念”,说真的可以做到一个妄念都没有,那我只能恭喜他已经不是人了,已经“进化”成植物了。其实很容易走到反面,就是过分压制显意识,让无意识唱独台戏,即95%的无意识成了100%。这样,很容易入定几天、几月甚至更长,但这是进化的倒退,是死定,历代祖师都非常反对,说是“黑山背后鬼窟里,冷水泡石头”。让哪一个部分来代替整体都是走极端,都是背“道”而驰。释迦牟尼之所以不提倡苦行,就是因为苦行明显偏离了修行的方向,修行是为了显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统一,那个完整的不冲突的意识才是整个存在的真实反映,苦行是用显意识来压抑/破坏无意识(身体),是试图完全否定无意识,这样只会南辕北辙,越走离目标越远。禅宗有所谓“棒喝”、“割指头”等出格的教学行为,其实这正是大禅师因机施教的大手笔,非一般禅师所能为。显意识是最活跃的,一直在做无意识的主,一直否认无意识的存在,但是在“棒喝”、“割指头”等事件当中,对人的刺激太大,显意识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人一下子懵了,这时,显意识已经停止,没有了对无意识的干扰和冲突,无意识开始接管/执掌身体了。光有无意识还不行,这时候禅师一定要相机追问,启动显意识的功能,使显意识安住本位,这样无意识和显意识完美和谐无冲突,这时意识完整呈现,就可以使学人悟道。意识的整体,既不是无意识擅长的图像/画面,也不是显意识擅长的语言、文字、概念,没有相对性,一有相对性就不是整体了,就分裂了。这种状态无法用任何文字描述出来,所谓“言语道断”。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很短,机会稍纵即逝,太难把握。这种教学手段对人只能用一次,次数多了就无效了,因为过去的事件已经成为记忆转化为显意识,显意识已经接受和适应这种状态,你即使将学生的脑袋瓜子敲破或将一个个指头割光也不能帮他见道。好老师碰到好学生,才有一段佳话。真羡慕当时的学人。我父母现在住的地方常德德山,有一个乾明寺,出过一个以“棒喝”出名的德山宣鉴禅师。受大师恩泽,现在那里正大兴土木修建寺院,不过已改为净土宗了。

标签: 人生   所属版块: 情感[收藏到我的网摘] [引用通告][推荐][评论][举报][打印]点击数:   评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