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延续形式与分工【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49:23
羚羊与蜜蜂(二)深谋远虑Comments>>| Tags 标签:劳伦兹,原创,啄序,瓦恩-爱德华兹    redqueen 发表于 2010-02-26 12:11
羚羊与蜜蜂(一)羚羊
二、深谋远虑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汉代民谣
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全体人类的重量会在3500年内超过宇宙,所以计划生育义不容辞,但其他生物也懂得这一点吗?如果细菌减少分裂的次数,羚羊少生几只小羊,竞争就不会如此激烈,也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被挤出局。
英国生物学家瓦恩-爱德华兹(Vero Copner Wynne-Edwards)在生物学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笔,虽然他或许情愿什么都不写。他认为动物确实懂得计划生育,例如周围鸦口太多时,母白嘴鸦就会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减少生蛋。
萌!
动物界计划生育的例子里,最出名的要数挪威旅鼠(英文名Norway Lemming,学名Lemmus lemmus),这种身材肥圆,毛茸茸的可爱小动物跟所有鼠辈一样,生育能力特强,北方的荒原上鼠口经常爆满,据说这时旅鼠会聚成大群,集体跳海,缩减鼠口。方法虽然不太如人意,但确实让人感动。
然而旅鼠也面临着囚徒的困境。个人选择自私,比选择利他更好。如果一只旅鼠自私自利,不肯跳海,它会活下来并生养更多自私的小鼠。而跳海的旅鼠很容易就断子绝嗣了,最后活下来的都是无耻之徒。
事实是旅鼠并不自杀,它们之所以成群结队,是为了自身利益——寻找更宽敞的家园,不是为了跳海。迪士尼拍过一部电影《白色荒原》,里面要有旅鼠跳崖自杀的镜头,但旅鼠演员(电影是在加拿大拍摄的,但挪威旅鼠只生活在北欧,它们都是从当地小孩手里招募的宠物鼠)根本不配合,摄制组只好把它们赶下悬崖。
爱德华兹一相情愿认为动物唱红脸,结果自己唱了白脸。动物高尚无私,会为集体牺牲的想法成了众矢之的,研究鸟类的美国学者拉克(David Lack)提醒我们,白嘴鸦的计划生育,目的也是自私而非公益。如果鸟口太多,吃的东西不够,再添上一大堆孩子,最后可能一个孩子也养不活,还不如少下几个蛋。美国生态学家威廉斯(George Christopher Williams)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根本不该指望动物舍己为人,在自然界理应看到的,就是自私自利。
问题是动物怎么会做出“自私”和“无私”的事情呢?它们知晓做什么事对自己有好处吗(有时候连我们都不知道)?
事实是动物根本用不着知道!自私的生物不止动物,细菌没有大脑,它知道为了自己的利益,应该尽量多分裂吗?然而细菌确实这么做了。不论是动物、植物或细菌,做什么事都不一定是出于有意,很可能只是本能而已。我们高兴时就笑,狗看见人摇尾巴,蜜蜂建造六角形的蜂房,都是本能。
本能是基因操纵我们做出来的事,刻录在DNA双螺旋上,通过繁衍代代相传。蜜蜂的脑子只有一立方毫米大,但蜂房的构造之精巧科学,连工程师也要赞誉。动物不一定要多么聪明,才能采取高明的生存策略。
好的生存策略应该是能长治久安的。暴秦二世而亡的策略经不起时间考验,采取“跳海”策略的旅鼠就不能长久维持。英国生物学家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专门发明了一个词,来形容生物世界的好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gegy,翻译成中文就是“进化的稳定策略”,简称ESS。
大自然是残酷的,成功的生物战略理应残酷、无情而铁血,然而有很多动物显得义侠风范十足。公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英文名Red Deer)有一对钢叉一样的杈角,两只公鹿争夺母鹿时,先是先相互对吼,比赛体力,如果比吼叫不相上下,再并肩走上一段,估计对方身材的大小,耐力或体格上落败的一方会自愿退出,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动用鹿角,即使用上了,也是两副鹿角相抵,较量力气,不会随便往别人身上的软处招呼。
公鹿这样有耐心,真是不可思议。对方是他的情敌,他的竞争对手,与其磨磨蹭蹭地比赛花架子,不如冲上去把那小子戳个窟窿。
获诺贝尔奖的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Konrad Zacharias Lorenz)认为,许多动物都有耐心的本能,会执意克制自己不使用凶器,劳伦兹可以让宠物乌鸦为自己梳理眼睫毛,丝毫不担心它的利嘴。他认为,这样有助于保护种族的大局利益——如果所有公鹿都杀气腾腾,这个物种很快就要从世界上消失了。
自私的动物真的会顾全大局?卑鄙的公鹿不会打败高尚的公鹿吗?史密斯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强扭的瓜不甜,很多时候动粗不仅对整个种族不好,对自己也不好。
打架虽然能赢得佳人入怀,自己也有可能受伤。一只脾气火暴动即使用凶器的公鹿,一开始的确能战胜谦谦君子,夺得母鹿,生育许多和他一样凶暴的儿子。但随着凶暴的公鹿数量越来越多,两头凶暴公鹿碰到一起,就要打得你死我活。这时温顺的公鹿反而占优势,温顺的公鹿一看对方杀来,立即把母鹿拱手相让,虽然他失败了,但他至少不会受伤,于是温顺的公鹿又打败了凶暴的公鹿。
妥协退让和残忍凶暴都不是长治久安的策略。比较好的策略是,平时用谦谦君子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得已时才下黑手。事实上马鹿就是这么做的。虽然公鹿会小心翼翼比较实力,但如果哪一方在角力中败了,胜者就会用角猛刺他,在他身后穷追不舍,恨不得置他于死地。前面那些比较力气和体格的“高尚”竞赛,作用不是保全物种,而是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就大打出手,别人比自己强的话怎么办?

翻译家杨绛被下放农村时,目睹过一件趣事:在母猪身上,每只小猪都有自己特定的“饭碗”,绝不越界,纪律超过任何幼儿园的小孩。这不是因为小猪有多么懂事,母猪的奶头,越靠近头一端出奶越多,生出来没多久的小猪就会互相厮打,最强者占据最好的奶头。吃了败仗的小猪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只是徒然浪费体力。这时最好的策略就是愿赌服输,换一个差点的奶头了事。
跟太强的对手打架是没什么意义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不是稳定的策略,还不如老老实实接受投降。即使自足于不好的奶头,小猪仍然都是自私的,都想着吃大份,如果把最强的小猪拉去烧烤,第二强的小猪会占领最好的奶头。
像小猪这样,一群动物凭打架分成三六九等,强者优先,动物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啄序(Pecking order),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啄序最早是在鸡群中发现的。

地位高的公鸡有更多妻妾,地位高的母鸡吃食和筑窝都可以优先,老母鸡经常把小母鸡从鸡窝里赶出去,逼她们到干草垛里下蛋。小母鸡跟小猪一样,之所以甘于被赶出去,是因为打不过还要打没有意义,她们的本性依然自私。打过几架之后,母鸡(公鸡也一样)就能记住哪只老母鸡比自己厉害,哪只小母鸡不如自己,然后对强者敬而远之,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用这个办法,90只鸡的大鸡群都可以保持和平。
但现代化养鸡场把8万只鸡养在一起,自私的鸡都有称王的野心,却记不得那么多只鸡里自己排老几,于是战争无休无止。为了让鸡看不清彼此,无法打架,有的养鸡场会给它们戴上粉红色的隐形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