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的五大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09:22
  76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浴血重生,夺取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启示一:长征的胜利是党的领导的胜利,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正确指导理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长征中,我们党通过遵义会议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彻底扭转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把战略退却转变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进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
  党和红军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只有按照毛泽东的主张办,中国革命才有希望。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源自于他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具体化在中国的土壤上”,形成党的正确指导理论。正是有了正确理论做指导,我们党才能制定并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凝聚全党全军力量,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样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党员人数最多的大党,要避免分散主义、防止重大失误、统一全党意志、畅通政令军令,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维护和服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中央领导权威,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最根本保证。
  启示二:长征的胜利是独立自主的胜利,坚持自主创新、敢闯新路是走出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基本要求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党和红军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否则,是会搞糟甚至葬送革命的。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从此我们党把中国革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决定仗怎么打、路怎么走,特别是自主推举值得信赖的领袖,提出全民族抗战的政治主张,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今天,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局势曲折发展、社会信息化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远较过去复杂。要在新的长征中传承红军长征胜利的经验,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大胆创新,独立自主地解决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更加重视我们自己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用新一代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启示三:长征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永葆党的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长征中,党和红军始终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多次调整,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最终确定,表明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党和红军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基本前提。红军在长征中经过14个省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以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赢得了亿万劳苦大众的衷心拥戴。广大群众从切身经历中深切感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协助红军作战,积极参加红军。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最终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爱戴。但毋庸讳言,目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群众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违法乱纪的行为深恶痛绝,热切希望长征中那种同志之间和党群、干群之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好作风能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我们坚信,我们党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存在的问题,一定能使党的肌体焕发纠错免疫的强大活力。
  启示四: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红军之所以能够夺取长征的胜利,是因为红军官兵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
  顽强意志和高昂战斗精神,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和红军中,有一大批甘为理想信念献身的坚定分子,老一辈革命家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如朱德、贺龙、刘伯承、叶剑英等人,早在投身革命前已在旧军队中享有高官厚禄。但他们坚信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甘愿放弃优裕的生活和丰厚的薪酬,毅然投身革命,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我们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更加需要培养一大批坚守信念、不为名利所动的坚定分子,以确保党的执政权力始终掌握在坚信党的纲领、矢志不渝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人手里。我们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启示五: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的胜利,建设一支听党话跟党走、忠实履行历史使命的人民军队是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坚强柱石
  长征中,党领导红军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像的严酷考验,创造出由败反胜、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红军牢固确立起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各级党团组织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生命线”的强有力保证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市场经济新环境,我军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大力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全力推进军事转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之路,使我军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做到打得赢、不变质,忠实捍卫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确保完成时代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
  我们要继承红军传统,光大长征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伟大业绩而不懈奋斗。 附件: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历时三百六十七天,纵横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翻过了五岭山脉,涉过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走出了雪山草地,击溃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多次围追堵截,行程两万五千里,一九三五年十月胜利地到达陕西北部的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长征简介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局扩大会议,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