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厅舍”内外的勾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07:15
“十三厅舍”内外的勾当

  记者 张贤达

  自由大路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隔街相望的地方,有一栋不起眼的建筑——伪满开拓总局旧址(今吉林省吉剧院所在地),当年它有一个官味十足的名字——“十三厅舍”。在一座由建筑填充的城市里,它既不高大,又不具有奇特的造型。即便如此,也请您不要忽略这栋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作为日本“计划20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百万户,五百万人”的执行机构,这里见证了数不清的由日本侵略者布控下的龌龊勾当。

  “九一八”之后的5年,日本移民激增40倍

  移民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俄战争后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日本在我国东北最初的农业移民是l914年满铁退伍兵移民和1915年的关东厅爱川村移民。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总共只移民74户。

  据吉林大学薛长鹏老师介绍,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移民侵略的狂潮是从“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后开始的。从1932年10月到l936年7月共进行了五次武装移民,共计2900户、7296人。

  为了加大移民力度,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召开了第二次移民会议,拟订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草案,新的移民计划以20年内移民l00万户500万人为目标。从l937年起,每5年为一期,而且呈递增趋势。

  利用“三线地带”安置移民,妄图借机巩固殖民统治

  “目前来看,一直到日本战败投降,究竟从日本移来多少居民还没有确定的统计数据。”薛长鹏介绍,中央档案馆公布的曾任“日满开拓委员会”委员、伪满兴农部大臣的黄富俊的笔供供认,“共移来日本开拓民十万人”。这些日本移民被目的性非常强地安置到三个地带,即与前苏联接壤的 “开拓第一线地带”。分布在这一地带的日本移民约占总数的十分之四,其目的在于对前苏联的战争准备,必要时充作兵站和据点。沿长白山、哈尔巴岭、老爷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里侧及松辽平原外侧为“开拓第二线地带”, 分布在这一地区的日本移民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五,其目的是为了切断抗日联军和东北人民之间的联系,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铁路沿线、重要城镇周围和重要河川沿岸为“开拓第三线地带”, 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目的是为加强经济掠夺和防止我国抗日游击队的袭击。

  每十公顷土地就有一公顷被日本人侵占

  “日本帝国主义开拓移民侵略政策对中国人民的最大危害是被剥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文史爱好者李理痛心疾首地说。

  据伪满洲国国务院弘报处《旬报》第166期记载,截至l944年年末,开拓移民占地共1521000公顷,约占当时可耕种土地面积的近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十公顷耕地中就有一公顷土地被入侵的日本移民所侵占。”

  为了夺占土地,日本侵略者采取所谓的“收买”手段。“无论是熟地还是荒地,日本侵略者所给的价格简直与无代价夺占无异。”薛长鹏介绍,群众不愿交出地契,关东军就采取强硬手段,“士兵用枪托捣毁民家的墙壁,找出藏在里面的地契”。此外,日本侵略者剥夺中国人民土地还有一种更为恶毒的手段,以“危险地”和“维持治安”为名,把老百姓赶走,没收土地。

  侵略者在赶走中国老百姓后,却后院起火。因日本拓务省每年计划的移民不能全来,东北农民让出的熟地他们不能全种,导致荒了七八十万公顷。还有一项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据黄富俊的笔供供认,日本来的移民到东北之后多数变了质,依靠政府补助费过着优越的生活,不尽力劳动,所种的庄稼和杂草一起长,到秋天把熟地变成了荒地。第二年,甚至用荒地强行与附近的东北农民换种。东北农民的牲畜农具他们可以随便使用,秋天苞米他们随便掰着吃,因此多数农民搬走,只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农户继续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