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33:48
被遗忘的女人2008年06月19日 星期四 上午 09:03

 

77年前,她死了,或者说是牺牲了,时年29岁,在这个年龄,女人这朵花开得最为绚美。

我不知道杨开慧留在世界上最后的声音是否确实,不过这似乎并不重要。残酷的事实是,她的确是死了,并且一定是心里面带着对那个后来成为一代伟人的男人复杂的情感死去了。后来,人们在砖头缝里翻找到了杨开慧写于1928年10月的一些自述文字,其中有诗名

《偶感》,有这么几句: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这诗里所表达的,是对毛泽东的思念,嘘寒问暖,道尽了一个妻子对所爱丈夫的关心。“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这句,让我深感沉痛:这个可怜的女人尽管有几分说不出的酸楚,但毕竟还不知道:她日思夜想的夫君,已经于三个多月前,和另一个叫贺子珍的女人结婚了,而事情的发生,仅仅离他们最后的分别不足八个月。所以,我们可以这么来想象:

1928年10月的一个夜里,27岁的女人,身边偎依着嗷嗷待哺的儿子,披一件薄衣,在油灯下流着眼泪,拿起久违的笔,抒发着对不知在何方的丈夫的思念。而在同一天夜里,她思念的人儿,这时却并不“孤眠”,更不“凄苦”,他的身边,自由佳人相伴。只是不知,在革命大事与新婚燕尔之余,他可曾记起远方孤苦无依的糟糠之妻?

如果说1928年10月的时候,杨开慧还不知道毛泽东的消息,那么在1930她牺牲之前呢?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资料。但我却很不成熟地想,她许是知道了。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动静那么大,国民党的悬赏那么高,要说杨开慧不知毛泽东所在何处,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或许作为一个弱女子,身边又有孩子的拖累,所以才会“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至于毛泽东又另娶佳人的事,我宁愿以为杨开慧不知道,不然,这就实在太残忍了。

如果说,杨开慧不能去找毛泽东,那毛泽东呢,他是不是没有机会去把杨开慧接到身边呢?1928年和贺子珍结婚时,他的确不能,但后来,还是有这样的机会的。

史载(据《彭德怀自述》):1928年,彭德怀曾先后两次率兵攻打长沙。第一次攻打长沙是 1930年7月25日。是役,我军已少胜多攻克长沙,占城10日。1930年8月23日,红军第一、第三军团第二次攻打长沙。是役敌众且坚守,未能下城,9月12日,红一方面军决定撤围长沙。彭德怀率三军团向湘东、赣西开进。

而这时候,杨开慧居住在哪里呢?距长沙城65公里的板仓。要接走杨开慧,这不过是二三个勤务兵就能干的事,然而毛泽东没有做。毛泽东没有做,恼羞成怒地何健去做了,我军撤退后,杨开慧旋即被捕,杀杨开慧,在某种程度上,实为泄愤。

问题很显然,毛泽东有能力接走杨开慧,但他没有做。至于原因,实在更显然:此时他身边有了贺子珍,也许拿笔的杨开慧能容下贺子珍,而拿枪的贺子珍却一定容不下杨开慧,并且,身为领导的毛泽东,身边放两个女人,有点不像话,更何况,此时贺子珍对他更为有用,这个女人后面,有众多的井冈山元老,比如王佐和袁文才。

男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毛泽东那样的伟人级男人,心里有儿女情长,但更多的是鸿鹄之志,他实在是一个爱美女更爱江山的人,用我们今天的话讲,他是在爱情和事业之间毫不犹豫选择事业的男人,——这样的好男儿,今天女人普遍喜欢,但正如你所看到,作为这样男人的女人,享受无上的容光的同时,也要随时作些牺牲,可惜女人往往忽略了后者。

杨开慧牺牲的消息传来后,毛泽东悲愤不已,在信中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过数十年,又有诗云: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

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里是悲痛,懊悔,还是自责,实在难以分清了。有了这些文字,杨开慧被塑造成毛泽东最爱的妻子,她一个本平凡的女子,永远被后人记住了,因为她前面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她和毛泽东的爱情,被奉为革命时代爱情的经典为后人歌颂。——似乎我们并没有遗忘过她,似乎我这篇文的标题并不准确。然而,果真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