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三种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6:36
来源:东方烟草报
无论是大单位、大地区的领导,或是小单位、小地区的领导,都离不开面对群众讲话。如何讲话,不仅关乎个人形象,而且关乎事业成败。古人讲:“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甚至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这些话虽然说得有点过头,但其中所表明的讲话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毕竟,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段,讲话的确会如西谚所讲:“舌头就是一把利剑,演讲比打仗更有威力。”
正因为讲话如此重要,所以从古至今,我国的志士先贤们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礼记·杂记下》甚至把“居其位,无其言”列为为政君子的“五耻”之首。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活动家秋瑾不仅提出“要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思想,非演讲不可”的号召,而且身体力行,专门组织了一个演讲练习会以践行其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更是异常重视这项工作,在革命和建设的转折关头、关键时期,其演讲的形式与内容总有独特的风格和创新,为党所领导的光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无可比拟的成就。
岁月不居,发展如流。在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的境况下,信息来源渠道更多、速度更快,信息内容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这就对领导者的讲话、讲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思接千载、继承传统,而且要视通万里、有所进步,以适应人们工作节奏快、思维更活跃的特点。这就要求讲话要讲三种话,即短话、善话与民话。
短话,其特质是短,要义是至。至,就是讲话达到了言之极的地步: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也是讲话达到了实之极的田地:如日月,天之文;似山川,地之文。更是讲话抓住了“牛鼻子”,点到了要害处,让人听着“过瘾”,用着“解渴”,而非云里雾里,听着洋洋洒洒,想想一无所获,要干无从下手。有言道:“至言不繁。”正因为言之不繁才短。但短并非空,而是言之有物。正因为有物,所以才看短实不短,一句包数篇,一字显千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短话,实是管用的话、有效的话。而要讲这样的话,无疑需要了解群众需求、打牢理论根基,否则,很可能是言不对路,底气不足,致使讲话这个“产品”一路贬值,反响了了。
善话,其特质是善,要义是悦。悦,就是要让听讲话的人快乐起来、兴奋起来,以达到感情交流、情绪共振、目标共赴的目的。古人说得好:“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可以说,只要老百姓听着高兴,就“取之”。这种“取之”,就是取悦耳之言。毕竟,言语赋予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功用,就是在我们之间作悦耳之辞。只有悦耳,才能入耳;只有入耳,才能入心;只有入心,才能同心。反之,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悦耳之言并非是“言不及义,好行小慧”之言,而是言近旨远、文简意明之语。这,正如孟子在《尽心下》中所言:“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悦耳之善言,就是要从老百姓的身边事谈起、生活事说起,并由此及彼、由表到里,把百姓身边事与国家大事有机联系起来,把群众当前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自然对接起来,从而让你欢我欢大家欢,你心我心一条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