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业特质与浙商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5:15



  互联网的商业特质与浙商精神在本质上非常接近:平等、进入门槛不高、不依赖特定资源、不相信特权和垄断、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需要梦想、敏锐的眼光和一定的冒险的魄力。因此,浙商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是最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或者说,互联网行业是浙商文化体现最彻底的领域之一。

  网盛科技日前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A股两市第一家纯互联网公司。网盛的主体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化网,网盛这个有点拗口的名字里面其实暗藏玄机:网盛的英文名为NET SUN,中英文含义俱佳——无论网盛“盛”的谐音还是NET SUN里面“SUN”,都能看到老板孙德良的影子。浙商夺得这项第一的头衔其实并不稀奇,34岁的孙德良托起的“网络太阳”,只是叱咤风云的浙商IT军团的一个最新实例而已。

  说中国IT领域浙商最牛也并不为过,阿里巴巴的马云,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金山的求伯君,都是在浙江出生长大的,另外华为的任正非和联想的杨元庆都是祖籍浙江。

  一直以来,“草根”是浙商形象的LOGO:学历低,起点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业层次也低。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浙商在IT领域的无限风光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他们何以能够在最传统的产业和最前沿的领域一样得心应手?

  原先“动口”为主,现在“动手”为主的博客网董事长方兴东评论说,浙商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其实一点也不稀奇。他认为成功的网络英雄和他老家义乌的小商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以耕地种田的吃苦精神做生意,造就了义乌奇迹;同样,以摆摊做生意的务实精神做网络新经济,造就了浙商的IT奇迹。

  创意是互联网的“命门”,但再好的创意没有低调务实的耕耘,也不会开花结果。在浙商的眼里,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更需要注重营利模式,而不是一味地炒作概念只求“注意力经济”,以做小买卖的精神做互联网,因此成功的概率就高。

  孙德良起家的本钱只有3万元钱,其中2万元还是借的2分的高利贷。自知没有“烧钱”资本的孙德良,没有选择当时网络公司普遍的一种发展模式:免费——吸引“眼球”——融资——迅速做大——海外上市。而是像小本经营的传统小公司一样,给中化网制定的营利模式,就是收会员费和卖广告。而就是这个很老土的模式,造就了当时网络的一个奇迹。1998年,在北京和上海的商业网站一边信奉“眼球经济”赔本赚吆喝,一边四处融资烧钱取暖的时候,中化网这个名头不大的网络公司,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现金流。

  互联网的商业特质与浙商精神在本质上非常接近:平等、进入门槛不高、不依赖特定资源、不相信特权和垄断、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需要梦想、敏锐的眼光和一定的冒险的魄力。因此,浙商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是最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或者说,互联网行业是浙商文化体现最彻底的领域之一。

  记得马云说过:假如当初阿里巴巴不是办在浙江,很可能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我相信这不是马云说的漂亮话。因为浙江有新经济发育最重要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浙江是全国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最高、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也是中小企业最集中和对外贸易最有活力的地方。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三无起步,五低起飞”的浙商会不会“从领跑到落伍”。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他们的“基因”都是一脉相承:低调、敏锐、稳健、务实、谨慎的冒险。这是所有浙商成功的一条基本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