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特质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46:12
我们迈入了「内容用完即丢」的年代,生产出来的内容就是等著被丢掉的。06年7月,台湾历史悠久的的经济日报与联合晚报,跟随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香港东方日报,大陆人民日报的脚步,推出了 PDF 格式的电子版本。用户可以付费订阅,售价与纸本的报纸相同。将印在纸张上的报纸原封不动出版成电子档案在网站上供读者付费下载,相信其全新作业流程一定让传统报业吃足苦头。然而,互联网发展十年报业才跨出这一步,不知道是迟来了还是来早了?这份电子报纸由于将原来的版面原封不动放上屏幕导致字体略小,走栏方式与互联网用户早已习惯的新闻网页大相迳庭。号称具有报纸所没有的互动广告,超链接和搜索,则是网友早已司空见惯的功能。在网络阅读全球新闻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新闻多到满坑满谷而让人苦恼的现在,这份 PDF版的报纸是否能被读者需要?此外,发行量不足的报纸不会有人买广告,这跟广告是不是互动式的一点关系也没有。
笔者的心情毋宁说是「不忍苛责」。正因为互联网革命,十年来一寸寸挖掉传统报业的疆土。报业其实一直都没发现,改变的不只是读者的阅读习惯,最关键的是媒体行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关于免费与收费的思考
「媒体必须垄断或寡占才能获利」正是对传统媒体的最佳写照。真正庞大的报业集团,除了拥有优秀的内容生产人员,还有足够的能力掌握发行渠道,将生产与销售一手包办,方能成其大。
为了达成寡占所需的庞大资金,形成竞争者不容易超越的壁垒。然而,互联网的储存与带宽成本持续下降,却导致出版成本越来越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出版与发行,这是传统媒体要解体的原因。
最让报业困惑的是,传统报纸可以卖钱,而其中大约有一半收入必须用来支付渠道成本(将报纸铺送到各大销售点)。那么如果把报纸新闻直接出版在网络上,省去支付渠道的成本,卖一半的钱总可以吧?
这种想法在十年前没成功,十年后的现在只会更困难。事实上,报业并不靠卖报纸赚钱。一份报纸卖个几块钱只能用来支付某些管销费用,真正收入来源则是广告。
那么,如果报纸不要钱,在街头巷尾到处送,不就能获得最多读者因而提高广告收入?这其实是错的。事实上一份不要钱的报纸,广告收入将会最差。因为看免费报纸的读者,其素质是广告主无法接受的。
◎Web 2.0 解决互联网内容实时消耗问题
笔者曾提出「内容的生命周期」概念。杂志内容的生命周期为月或周,报纸为天,电视为小时。为了应付内容的消耗,内容生存周期越短的媒体所需资本额越高。
而互联网的内容生存周期为「实时」,上一分钟的新闻下一分钟就消耗掉,比电视还快,这种消耗需要多大的资本才能应付?因此历史上号称要生产互联网原生新闻的媒体,最后都消失掉了。
然而这些经验却带给我们启示。第一,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应该丢回去给互联网自己解决。既然聘请记者生产专门内容无法应付网络的消耗速度,那么让所有人都来参与内容生产如何?这,就是Web 2.0 。
第二,将内容视为命根子的报业可能从来没想过,由于在互联网上生产内容的成本如此之低消耗如此之快,以致于我们迈入了「内容用完即丢」的年代,生产出来的内容就是等著被丢掉的。
想通这两点后,号称便于保存内容的 PDF版电子报纸还有那么重要吗?大部分人不会付费去保存消耗性商品。笔者曾试图寻找是否有什么内容是恒久不变不会损耗却又被大众天天需要?十年过去,还没找到。
◎传统媒体避免解体的方法
百科全书似乎很符合「恒久不变的内容」特质。然而即使是百科全书在目前的互联网上,也以维基百科(Wikipedia )的型态存在并大受欢迎,由成千上万的互联网用户贡献智能,不断修订其内容。
互联网的革命源头只有一个,即「电脑储存成本与网络带宽成本不断下降」;反应在社会上,就是「人与人之间联系成本不断下降」;反映在商业上,就是「靠信息垄断与资本垄断的企业逐渐解体」。
靠著信息与资本垄断的传统报业已经开始解体。然而垂死挣扎的报业却没发现,现在找到一群优秀记者的成本,或者挖掘有报导价值的新闻的成本,比以往要低很多。传统媒体要避免解体,必须从此著手。
这跟网络作家成名后出书一样。对出版业来说,或许网络文学风行造成大众买书意愿低落;然而他们找到一个优秀作家的成本比十年前要低上很多。以往挖掘新作家的风险极高,因为根本不知道他会不会红。
事实上,当互联网造成「人与人之间联系成本不断下降」时,要找到某一种人的成本将远低于以往。而这将会造就更多新型态的商业模式出现,其中与报业最相关的,就是新型态的招聘广告与分类广告。
(文章来源:数位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