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精神特质析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23:07:43
浙商精神特质析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邱少明 2010年08月17日17:1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浙商精神特质析论--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我们瞩目、钦羡、礼赞激起无数人思想交锋与头脑风暴的卓著浙商,不是由于他们的财富、名望,而是因为从东西南北悲壮奋起的他们淋漓尽致全景式秀出的精神魅力、思想风骨和灵魂光芒,他们的锐气、勇气、士气、豪气、骨气、志气、才气、霸气……激情燃烧的浙商伸展“隐形的翅膀”,以“下地狱”的肝胆创业创新、规避风险、苦心博弈、惨烈PK、逼抢比拼、绝地冲杀,“上九天揽月”,使得“所有梦想都开花”……

  “财用,天下之本也。”[1]当下,已成为这个“风雷变幻,物竞天择” 叱咤时代的弄潮风向标和时代符号的“龙经济(Dragonomics)”“第一商帮”浙商,引爆“英雄辈出”的热土浙江全民皆商而四射极具震撼力的集群效应。横空出世的璀璨浙商迅速跃升磅礴炫世深层动因甚多: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地域的、资源的等等,然而,毋庸质疑,精神特质肯定是浙商炼狱涅槃历练之最强力的引擎、最关键的攻略、最重要的“命门”和最核心的“密码”。 浙商不是一夜蹿红,而是因为他们深得永嘉学派秘笈而极具深厚实力。浙商内蕴的不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之精神特质,是雪藏于表层面相和具体情境之后与之中的规律性、本质性和必然性的鲜活元素。与浙商的思想风骨与文化厚度比对,精明的犹太商人以及被莎士比亚讴歌的威尼斯商人,实在相形见绌。古人云:“越人善贾”。《史记》也记载,中国商人的圣祖、“商圣”、“活财神”陶朱公范蠡,在越国经商业绩辉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赞誉:“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浙江非常有利于发挥华人的才能。浙商完全可以媲美全球成功的华商。”经济全球化的熔炉里锻造的是精纯的钢,丁磊、南存辉、马云、李书福、邱继宝、杨元庆、郭广昌……不胜枚举的让我们叹为观止的风云浙商,当年于极其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在尽量可能的限度内将自身实践主体性极致化,“总被追寻,从未超越”。 我们瞩目、钦羡、礼赞激起无数人思想交锋与头脑风暴的卓著浙商,不是由于他们的财富、名望,而是因为从东西南北悲壮奋起的他们淋漓尽致全景式秀出的精神魅力、思想风骨和灵魂光芒,他们的锐气、勇气、士气、豪气、骨气、志气、才气、霸气……激情燃烧的浙商伸展“隐形的翅膀”,以“下地狱” 的肝胆创业创新、规避风险、苦心博弈、惨烈PK、逼抢比拼、绝地冲杀,“上九天揽月”,使得“所有梦想都开花”……

  一、胆魄:“敢为人先”、“横刀立马”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改革开放之初,浙商以“舍我其谁”、 “横刀立马”、“敢为天下先” 的撼人气势和超凡胆魄“跑遍千山万水闯市场、吞尽千辛万苦办企业、道尽千言万语拉客户”,“用放大镜寻商机,用望远镜觅市场,用显微镜淘营销”, 敢“图破壁”, 敢“吃螃蟹”,敢喝“头啖汤”,终于成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30年来,浙江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人均GDP持续飙升最快,由1978年全国第12位的331元提升到2009年6490美元,列沪、京、津之后而居全国第4位和各省区第1位,31年年均增长11.8%,占全国之首。2009年浙江GDP总量22832亿元,列粤、苏、鲁之后居全国第四。自2001年起,城镇居民收入已连续六年列沪、京之后,居全国第3位和各省区的第1位。农村居民收入自1985年始连续22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据统计,在浙江不到25人中就有1个老板,其中,温州、台州等地平均4个家庭就有一家办企业。同时,浙商铿锵的脚步已迈向全国和全世界。2004年,浙江共有390万人在省外(不含港澳台)创业,在外投资累计达3000多亿元,在国外的浙江人超过60万。目前,海内外的浙商约5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覆盖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地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如今,浙江省多达约120万家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今天,浙商已成为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

  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断言,“精神气质”(Ethos)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2]。胆魄就是浙商的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简称CSF)。同时,愈挫愈奋百折不挠是浙商的“王者之道”和“兵法宝典”。籍贯浙江台州的李书福曾经是冰箱“逃兵”,惨遭“海南之殇”和“足球重创”。但是,李书福说:“失败,这些都是实践的过程,这些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翻阅浙商“金字塔”顶尖人物的履历,您会发现他们基本出身低微,“草根性”一览无遗:“正泰”南存辉--鞋匠;“德力西”胡成中--裁缝;“飞跃”邱继宝--农民;“传化”徐冠巨--农民;汪力成--丝厂临时工。但是,凭着一身肝胆的“草根英雄”,具有战胜精神痛苦的超常意志。1978年一个冬日,温州某辍学后串巷走街的补鞋少年,一不留神,鞋锥深深扎入手指,鲜血顿时涌出。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破纸包上伤口,含泪为客人补好鞋。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亿万富豪、正泰集团担纲南存辉。几乎同一时候,贫穷辍学的台州椒江农民邱继宝背着补鞋的小箱,开始了闯北走南的鞋匠岁月。从昔日的修鞋匠到如今的中国缝纫机大王,不屈不挠的邱继宝呐喊着一路冲杀,洒下的是数倍于常人的热血、眼泪和汗水……在中国市场经济刚萌动时,浙商一无关系,二无贷款,但是,他们奋勇搏击,接着,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采取非常措施,精准抓住了市场转轨的利好时机,终于“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二、劳作:“入世苦行”、筚路蓝缕

  “只有初恋般的激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一个人才能办成一件事情。”(路遥)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坚信,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除了经济元素,更有一层文化的维度,即喀尔文教的“入世苦行”伦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深情感叹:“与其他沿海省份的人相比,浙江人能吃苦。”的的确确,“沙漠玫瑰”般的浙商象骆驼一样刻苦耐劳、百折不挠、万里行商、苦苦打拼,“入世苦行”文化观念就是支撑他们灵魂的深层精神源泉。苦难和悲剧是对强者灵魂的检视,人生的险难遭遇最能审阅一个人灵魂和思想的深度。浙商注重的是赚钱的过程,而富裕后过分享受常常为浙商所不耻。在浙商中,“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司空见惯。资金雄厚的浙江东冠集团从老板到员工吃住在工地、车间,餐风露宿,“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精卫填海的浙商苦字当头,走南闯北而不恋家。“有人的地方就有浙江人”,此言甚切。且不说国内,从种族冲突不断的非洲,到战火纷飞的阿富汗、伊拉克,浙商音容随处可觅。他们认为职业无贵贱、生意无大小。打火机利润微薄,温州商人却将它做大做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更是云集了全球商贾。温州的“五把刀”(菜刀、剃刀、剪刀、鞋刀、螺丝刀),常人不屑一顾,而温州人借以打拼天下。志存高远的浙商,在企业做到相当规模之后,“以攻为主”的经营理念仍然不会被“以守为主”置换,仍然敢向未知领域冲杀。令人叹服的浙商“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的钱”。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感慨:“在浙商的眼里没有办不成的事,而且还喜欢不断地给自己设定目标,不等不靠,相信市场,相信自己。”在严酷惨烈的市场搏杀中,浙商炼就一种超常的顽强生存能力。在创业初期,浙商东奔西走擦皮鞋、裁衣服、修钟表、弹棉花、磨豆腐……这种忍辱坚忍、浴火重生的“勾践精神”,是浙商精神的真正内核。“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官》)从哲学视角考量,“入世苦行”的浙商头脑被投注了彻底的社会实践精神。彻底的社会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关键的一个理论特质和鲜活元素,因为,不仅“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而且实践构成了“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生成的、动态的市场经济的源泉、灵魂、引擎。浙商以彻底的社会实践精神来认知、把握、遵循和驾驭市场经济规律,所以才扛得住各种难以想象的“狂风恶浪”和尖锐复杂的“极限PK”。“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张载《西铭》)惟有在经济实践中“吃大苦,耐大劳”,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素有商界常青树美誉的万向集团的鲁冠球(籍贯杭州)强调:“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地干,一切都是干出来的。”“只要你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件事情,当别人一周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别人在过年初一,而你还在接着干,那么你一定能成功。”娃哈哈“16字精神”就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从优秀到卓越的浙商们都是“再苦再累无惧无畏,百转千回地追逐梦想,激情如火梦想鼎沸”,因为他们始终笃信:春华秋实,天道酬勤,成功者必须“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