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筛选文章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8:08
快速筛选文章信息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真福

筛选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技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在教材、教学和测试中占有一席之地。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筛选,也就是辨析、选择、提取。我们平时处理语言文字材料,没必要也不可能巨细无遗地吸收所有的信息,这就要求经过辨析、选择、提取,有取有舍。所以,筛选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作为筛选信息的必要延伸,整理信息也经常是相关的后续手段(也有人将整理信息归于筛选信息之中)。

人们常把筛选信息与概括要点相混淆。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区别。从阅读的出发点看,筛选信息都事先有个明确的要求,总要印证什么观点,为观点找寻点什么材料;概括要点则没有这样的要求,或者说要求就在于“概括”活动本身。从阅读的方式看,筛选信息属于跳读,看到无关紧要的信息,即使是篇章或段落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信息,也要舍弃;概括要点则按部就班,要对每句话、每段话理解、领悟,从中总结出中心意思。从结论的性质看,筛选信息往往提取文章的局部信息;概括要点则涉及全文或全段的整体信息。从结论的形态看,筛选信息往往引文中的原话,只是偶有改造、加工而已;概括要点则较少用文中的原话,更多的是经过浓缩、加工的。当然,两者也有“不谋而合”的时候,比如“从这段话中筛选出中心句”与“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结论就大致相同,只是话语可能不同(概括要点要求更简约)。

筛选信息要尽可能地快速。这里的快速,不仅是视线掠过字词句行段篇的快速,而且是思想意识对文章信息的快速反应──快速读取,快速理解,快速判断,快速记忆。

如何快速筛选文章信息?可以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方法,这里从学生自学的角度,简要地提示一些方法。

一 明确要求

在筛选信息的教学中,明确要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筛选信息,就是领会阅读的要求,按要求思考并解答问题。有的要求从文章中直接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有的要求联系文章内容,在若干选项中判断是非;有的要求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语句,等等。对待筛选的要求,学生应该在阅读之前认真、准确地领会,在阅读之中时时牢记,尤其要牢记一些关键词语。领会要求越充分,记得越牢固,筛选就越快;相反,要求把握不准确,印象不深,势必屡屡回过头来查看要求,效率就低。

例如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问题是:下面五个要点的哪三个是概括这一段话必不可少的?1. 居里夫人伟大的道德品质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2.欧洲的知识分子应当学习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3.欧洲科学事业落后的原因是科学家们缺乏崇高的道德品质。4.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将成为欧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5.欧洲光明的未来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根据要求,筛选之前要概括大意,这段话说的是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对于欧洲知识分子乃至整个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要准确地从五个选项选出三个,五个选项在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与欧洲的知识分子、欧洲的科学事业、欧洲的未来的概念和概念的关系上纠缠,既考查对选项与这段话的意义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又考查一般性的逻辑判断、逻辑推理。要牢记的三个关键词语大致是:“三个”(五选三)、“概括”“必不可少”。可以推断,五个要点肯定是在同义不同文、文似义不似上做文章。有些选项似是而非,就该选三个最贴近要求的。答案是第一、二、四个选项。其他两项貌似“不可少”,实则暗伏悖谬或夸大其辞。“欧洲科学事业落后”的说法未必成立,作者没有表达此意;即使“落后”,原因也应是多方面的,所以第三选项是错误的;“欧洲光明的未来”有赖于多方面的因素,伟人的榜样作用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所以第五选项是错误的。

二 扫视目标语句

目标语句是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警语句。从筛选信息的角度看,文章包含的各种信息中,有用的信息只是一小部分,其余的是无用的信息。要有所取,必先有所舍。遇到无用信息时采用“眼跳”法,遇到有用信息时采用“眼定”法。由于目标语句与提问语句通常有程度不同的形似,所以视线应直奔文中具有形似特点的语句。也只有重视有用信息,轻视无用信息,才能实现阅读的快速。

例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有这样的话:“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问题是:作者认为,关于物种起源,还有许多需要弄清的问题。这段话从哪两个方面归纳了这些问题?

提问中有两组关键词语要牢记:“还有许多需要弄清的问题”“ 两个方面”。牢记要求,是快速筛选的基础。经过筛选可以发现,原文“还有很多不了解的”“ 所知道的就更少了”与“还有许多需要弄清的问题” 意义相关,刚好是两处,应“眼定”于此。答案是 :1. 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2. 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信息,或曰有用信息;至于还有很多信息,无非是这两条信息的进一步推论,或详细说明,是非重要信息,或无用的信息,可以用“眼跳”法忽略过去。

三 运用相关技能

从教学要求来说,筛选信息的教学不只是简单地训练从文章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还要训练其他方面的阅读能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幽索隐、品味语言……所谓筛选信息,也就是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要达到筛选信息的快速,除了上面提到的“明确要求”“扫视目标语句”等直接手段外,还需要整体感知等的间接手段,或辅助手段,尽管它们不等于筛选信息,但是借助于它们,可以快速筛选信息。下面从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为例来谈相关技能对筛选信息的作用。

1. 整体感知

目标信息通常是文章的局部信息,局部信息只有在整体信息或核心信息的统摄下,才能显出的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整体感知是指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即了解文章大致表达了什么总体信息,总体信息之下大致分布着哪几方面的局部信息。整体感知是宏观的观照,筛选信息通常是微观的搜寻。宏观的观照可以帮助微观的搜寻迅速定位。

例如《〈物种起源〉导言》有这样的问题:速读全文,筛选出关于物种起源理论的两个主要观点。题目已经提示筛选要顾及全篇。文章内容丰富,涉及作者科学考察的经过和《物种起源》成书的经过,作者对该书的介绍和评价,对一般博物学家工作的评价,作者自己的工作方法、研究思路的陈述,以及对创造论的批判和对物种起源新说的声明。批判创造论和宣布物种起源新说是全文的核心信息,是在多方面的情况介绍之后,在文章结尾出现的。行文至此,论题越来越集中,论点越来越鲜明,语气越来越坚定,最终响亮地宣布关于物种起源的新思想:“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在对文章整体和局部信息了然于心之后,筛选信息就不但准确而无遗漏,而且十分快捷了。

2. 理清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不但可以把握行文脉络,还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全篇或段落的信息,并透析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有时从信息之间的关系上给目标信息定位,比用别的方法来得更容易,来得更快。

例如《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有这样的话:“转基因技术将引起一场农业革命。转基因技术能使动植物具有原来所没有的全新的特性,达到改良食品特性、扩充食品内容、使食品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目标,并可以预测收成,提高水的利用率,以及减少合成杀虫剂的用量等等。”问题是:从文章中筛选出有关“转基因技术”的核心信息,并用一句话给这个名称下定义。

从这些文字中,不能筛选出有定义模样的语句。引文是一句话,如果粗略地将这一句话作为“大定义”,又太烦琐,不符合筛选“核心信息”的要求。但是可以探析其中的思路。先筛选所有词语,其中“全新的特性”是概括性最强的词语,代表了所谓“核心信息”;其他词语,“改良食品特性”“扩充食品内容”“人体健康的目标”“预测收成”“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合成杀虫剂的用量”等,都是彼此并列的,其概括性低于“全新的特性”,可以说是“全新的特性”的具体说明。因此,这段文字在思路上属于“总说──分说”的类型。分析至此,可以下定义了:转基因技术是使动植物具有原来所没有的全新特性的技术。

3. 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阅读技能,可以迁移或渗透到概括要点以外的许多阅读训练中。筛选信息有时与概括要点区别不大,只是在提取信息和表达信息上有所不同。但它毕竟与筛选信息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阅读技能,即使在“区别不大”的时候,也只是把概括要点当作筛选信息的手段:借助概括性的思维来筛选信息。如果概括要点能力强,筛选信息便快。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有《贝多芬之谜》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1)。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2)。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的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3)。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的打散了(4)。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5)。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6)。”问题是:筛选出这段话的核心信息。

第一句话从两个方面概括“贝多芬所做的”:表现心情为目的,不重视设计乐式;第二句话说的是由此而来的结果;第三句话说的是两者的具体表现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第四句话是例证,更具体的论述;第五句话说的是也是由此而来的结果;第六句话则是表明贝多芬自己的态度。综观全段,第一句话是概括性最强的句子,其他各句都是该句的阐释或引申。所以,这段话的核心信息是: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在迅速地判明各句的主次轻重之后,自然得出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有关筛选信息的手段,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很少有单独使用的时候,一般都是综合使用的多。例如筛选《贝多芬之谜》一段的核心信息,借用了概括要点的方法,其实,也涉及理清思路的方法。各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得越熟练,筛选信息就越快。

(以上例文均选自供山西、江西、天津等省市使用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语文》第二册)

只是全文的一小部分。我们假设信息的“区域”已初步判定,现在需要对信息的“点”进行确定。首先,要牢记“问题”中的关键词语:“转基因技术”“核心信息”“一句话”“下定义”。这些词语明确地限定了筛选的方向、范围,筛选的内容、方法。其次,根据“问题”的提示,有必要找到原文中概括性最强的句子,这便是“转基因技术能使动植物具有原来所没有的全新的特性”,后面的话都是对这一“核心信息”具体、详细的说明。答案是:转基因技术是使动植物具有原来所没有的全新特性的技术。

而整体感知是诸项能力中与筛选信息关系较为密切的一项:整体感文章大概内容,不但便于准确而无遗漏地筛选信息,而且便于迅速确定目标信息的所在区域。

一般来说,筛选议论文、说明文的信息,又如爱因斯坦的《在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筛选信息不仅要快速,还要准确。只有在准确的前提下,快速才有意义。如果说快速表现为思维的敏捷性的话,那么,准确则表现为思维的精确性、严密性。对文章信息的精确筛选,要不偏离要求,不增减内容。具体说便是:一、准确地理解阅读的要求。阅读的要求一般以题干的形式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题干中的信息是最重要的文字信息,所以要认真、准确地理解和记住,阅读速度不可快。二、准确地辨析、选择、提取所需要的文章信息,即目标信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初步确定信息的“区域”时,速度可快,判断要敏捷,这时的准确是一种粗略的准确;在反复确定信息的“点”时,速度宜缓,筛选宜精细,甚至要有几番核实,这时的准确才是真正的准确。

例如《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有这样的话:“转基因技术将引起一场农业革命。转基因技术能使动植物具有原来所没有的全新的特性,达到改良食品特性、扩充食品内容、使食品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目标,并可以预测收成,提高水的利用率,以及减少合成杀虫剂的用量等等。”问题是:从文章中筛选出有关“转基因技术”的核心信息,并用一句话给这个名称下定义。

引文只是全文的一小部分。我们假设信息的“区域”已初步判定,现在需要对信息的“点”进行确定。首先,要牢记“问题”中的关键词语:“转基因技术”“核心信息”“一句话”“下定义”。这些词语明确地限定了筛选的方向、范围,筛选的内容、方法。其次,根据“问题”的提示,有必要找到原文中概括性最强的句子,这便是“转基因技术能使动植物具有原来所没有的全新的特性”,后面的话都是对这一“核心信息”具体、详细的说明。答案是:转基因技术是使动植物具有原来所没有的全新特性的技术。

筛选信息有时需要在筛选中或筛选后整理信息。如果把整理信息理解为筛选信息的一个方面的话,它便是较高层次的筛选信息,如给文章信息归类,阐发文章信息的深层含义,对比分析文章信息等。在训练整理信息时,既要强调整理信息的要求,又不可忽视筛选信息的要求,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有完了成筛选信息,才能着手整理信息。由于整理信息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是在达到筛选信息的基本要求之后再设此训练目标。

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强调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这些信息分散在文章各处,需要认真筛选和整理。 问题是:试从全文筛选有关调查研究工作的语句,加以整理、归纳,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哪些主张。这里,“调查研究”“整理、归纳”“主张”是关键词语。此题有难度:信息“区域”扩大到全文,信息“点”繁多;搜索、筛选不易,整理更难。遍览全文,有关调查研究工作,作者谈得很多,筛选出来之后显得有点“乱”,但经过辨别、整理可以发现,作者是从“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两方面来谈的,因此,“乱”的信息便归于有序了。(答案很长,从略)

另外,筛选信息要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为基础。整体感知、概括中心,虽然不属于筛选信息范围内的活动,但是筛选信息的必要前提。待筛选的信息通常是文章的局部信息,局部信息只有在整体信息或核心信息的统摄下,才能显出的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不顾及整体、中心,筛选到的可能是不完整甚至错误的信息。

如《〈物种起源〉导言》有这样的问题:速读全文,筛选出关于物种起源理论的两个主要观点。题目已经提示筛选要顾及全篇。文章内容丰富,涉及作者科学考察的经过和《物种起源》成书的经过,作者对该书的介绍和评价,对一般博物学家工作的评价,工作方法、研究思路的陈述,以及对创造论的批判和对物种起源新说的声明。批判创造和宣布物种起源新说是全文的核心信息,是在多方面的情况介绍之后,在文章结尾出现的。如果没有对全文内容的总览,匆匆筛选,就有可能犯或此或彼的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根据第四段段首的“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的“线索”,把第四段的“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当作目标信息。实际上这是不完整的信息,因为由后面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的话来看,作者并未将主要思想和盘托出,而且与要求的“两个主要观点”不合。第二个错误是找对了信息的“区域”, 但把下面的话当作两个目标信息:“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其中的分号似乎是“线索”。其实全文在阐述生物的种是变化的同时,还阐述了变化的原由:自然选择的作用。只要回顾文章内容,便可想到这一点。所以文章在“都是这同种的后代”之后补述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第二个目标信息。

筛选信息是具有革新意义的阅读方法,是现代的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必备的手段。有些学生在训练之始感到不适应,也在情理当中,只要坚持,就会逐渐适应并最终熟练地掌握这一阅读方法。

学生应该通过训练,学会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阅读目的、驱动力,并通过训练,最终学会自己设定阅读目的,根据自己的目的筛选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