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传媒业大事评点 - 朱学东的博客 - 精英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3:22
再见,2007
——中国传媒业大事评点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                           
一年已去一年又来,天行有常,不以物喜不以己人悲,太阳照常升起。在前行的路上,新年的节点只具备纪念的意义,它同样很难改变按惯性行进中的事物。也许,有人可以坦然地借这一时间节点清洗征尘盘点收获,而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命运。征尘未洗,带着陈年的忧伤,如平常一般走入新的一年,甚至更遥远的未来,这更像是我们的宿命。
任何时候媒体皆不会自外于社会之外,社会的变化同样会通过媒体折射出来。与2006年的平淡无奇不同,2007年的中国传媒业与中国社会一样,天上地下,东西南北中,热点纷呈,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引得社会性的整体狂欢,用新周刊的话来说是全体性假嗨,最终搞得传媒人和社会大众一样的神经麻木了,而且,这麻木还更多是媒体的杰作。然而,纷呈的社会热点并没有引得媒体整体报道质量和媒体整体经营的明显提升(当然也有例外者),个别媒体个别报道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媒体行业的失落,整体上看2007年的媒体业是令人沮丧的。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媒体的失败,媒体人的失败,更是一个社会和他的国民的整体性失败。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本该抓住难得机遇的媒体却不得不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被迫放慢了调整向上的步伐,传统媒体尤其如此。
然而,不管如何,挥手作别2007,却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一直坚持认为,对过去生活的总结,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人应该做的工作。它能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也能让我们从历史中触摸到通向未来的脉动。至少,从2003年起,5年来,我每年从个人思考的角度对传媒业的变化作了些总结思考,梳理也使我长了不少见识。也许今后这样的盘点于我而言不再重来,但善始有终,2007年收官之作却也是少不了的。也许因为身在庐山,很多东西反而不如以前看得清晰,但作为个人的记忆,它仍将通过文字永存于我心中,即便在别人看来是如此偏颇不堪一读。一.媒体市场持续向好
这是我第一次把市场放在年度盘点的第一位列。虽然政治和政策依然对媒体有巨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依然左右着媒体的命运,但在改革开放30年市场经济15年之后,与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样,真正能对媒体更长远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的不再是政治,而是市场的变化,市场的力量,没有人能够偏离这样的轨迹。市场经济中,只有钱足够多,时间对他而言才是平等的,有价值的。当年熊晓鸽曾经说过。
虽然以互联网为背景成长起来的一些新媒体继续高奏凯歌,但传统媒体也有了与前些年的恐慌症不太一样的地方,也许是见怪不怪,也许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心理,也许,更多是市场好转的强心剂,总之,传统媒体一如既往地漫步在分割的市场上(或者说继续在温水中鸣唱)。
不管怎样,在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领下,媒体市场(包括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正在持续扩大中:虽然缺乏具体的数据佐证,但成功的媒体都分享到了市场向好的红利:广告市场持续扩大,消费者市场持续扩大。向上的过程也是自然增长的过程,但毫无疑问,政治概念和奥运概念也是支撑着这种向上过程的心理力量。当然,市场竞争中,市场的向好并不意味着普惠模式的出现,谁能在持续增长的市场上夺得更多的份额,取决于媒体自身的努力。我们毫不怀疑,在这一过程中,该死的一定会死。
只有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传统媒体才能强化玻璃般脆弱的品牌,同时积蓄未来转型的力量;新媒体才能建立品牌,同时在不断革命的新技术冲击下迎接来自更新的力量的挑战。一句话,只有在市场中自身做强大了,才能在市场和政治的夹缝中如鱼得水。二.突破的力量
道义只是维持了隐性且具韧性的价值。对道义的坚持必然遭遇到单调乏味,甚至埋没、孤独,没有喝彩,在一个喧嚣的媒体时代这是很可怕的,因此,对道义的坚持从来只是一小部分媒体的特权,因为坚持需要的品质不是所有人所有媒体都能够具备的。但吊诡的是,很多真正突破性的力量可能不是来自道义,而是利益和技术。
2007年媒体在传播信息上有很多突破,比如厦门PX事件,突破的背后是当事者的利益和这些年信息传播手段的跃进。假如没有传播手段的革命性变化,PX事件也许会像过去许多事情一样被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所尘封。再者如黑砖窑事件,从上个世纪末的被曝光到今年这次更大规模的声讨,在道义之外,没有技术手段的变化,跨地域的监督和声讨也难以形成对责任者的约束。这可与1990年代末以来对黑砖窑的持续揭露的结局形成鲜明的比对。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我们不仅拥有了经济的增长和教育的提升,我们还学会了新的技术手段。要知道,传统的管治方比我们更难跟上时代的变化。相反的是,技术于社会大众而言,却不再像过去似地具有太高的门槛,尤其在技术被商业化后,它使传播信息的价值在时间空间范围内被急剧放大,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现代技术的进步除了现实的需要外,同样是商业化的产物,很多进步是商业资本催生的。进步就这样一点点累积而成。
然而,另一种吊诡是,新技术在帮助媒体获得突破力量的同时,也在瓦解着媒体既往的权威,成了媒体的掘墓者——它使社会大众逐渐放弃了对媒体的尊崇,使自己获得过去只有媒体才拥有的权力。要知道,对信息的垄断曾经是专制主义统治的基石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三.整体性焦虑症
2007年10月底,在武汉,我跟同事开玩笑说自己患上了焦虑症,总觉得有那么多事情来不及做,恨不得多张几双手,把时间掰揉开,因为对成功的迫切渴望。其实这个行业里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媒体比我和我服务的媒体更期待成功,焦虑症是普遍存在的(当然也有例外者,例外者一如既往地向广义的专业主义靠拢,低调务实。)。好在我这么多年也学会了自我调适。
在一个理想主义破灭了的浮躁的社会里,金钱权势成了人们衡量成功的标准,人人渴望快速成功。而社会也提供了各种快速成功的机会:贪黩、偷盗、转移资产、股票、VC 等等。社会的病症自然会影响到媒体,媒体焦虑症正是这个浮躁的社会产物。
因为对成功的迫切渴望,媒体除了积极报道各种社会现象外,甚至还超越了应该恪守的边界,忘乎所以地参与和操纵新闻事件。无论是纸馅报纸还是中国新闻奖的丑闻,还是杨丽娟事件、世上最毒后妈、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洪金宝死亡事件,抑或及其他,我们都可以看到媒体焦虑症的集体发作。其后果是,他们正在摧毁媒体原本就很脆弱的正面影响力。
英国记者协会秘书长Jeremy Dear2007年11月在该协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上表示,今天不仅仅是英国新闻界,乃至整个欧洲都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高科技,不是新媒体,而是那些将新闻当成商品的媒体经营者。那些人所关心的只是公司的利益,而不再是新闻的价值。这些话不仅对欧洲媒体的老板们是个警告,对我们同样如此,因为在这些方面,我们往往是后发而先至。当然,悖论永远都存在。四.记者之死与民工命
每年国际记者组织都会公布当年度死亡的记者人数,我想,在这一个数字中,肯定不会包括兰成长这样的人。
中国有太多兰成长这样角色的人,他与所谓记者的差异就在于他领有另外的任务却没有那张纸。我曾经听我们的记者介绍过,在山西,在河南,矿老板们的马仔们像赶狗一样赶着我们那些大大小小媒体的记者们排队队,吃果果,发封嘴的红包。
兰成长及其背后的媒体们自然有难以推卸的过失,但毕竟人命关天。在今日中国,揭黑幕者向来命运多舛,纵使自身是金刚不坏之身,恐也难逃各种圈套,更何况本身就有瑕疵。兔死狐悲,同行为自己着想,替兰成长抱屈,那是自然的,更何况,即使在法律上,单纯的敲诈勒索也难以构成死刑的要件。但社会上总有那些政治的商业的力量,不是把精气神放在更该关注的事件上,而热衷于盯着媒体,放大媒体的问题。其实兰成长事件,套用展江的话说,应该是假记者,真问题。
被当作无冕之王的记者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至今多少年轻人还在编织这样的绮梦。其实,真实的记者的命运并不如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光鲜。遭遇挨打、非法拘禁等命运的不仅仅是那些小媒体的记者,也包括那些牛皮烘烘的“主流媒体”和名报大刊。比如凤凰塌桥事故中,大报记者被打便是一活生生的例子。不唯如此,在很多媒体中,恐怕连正常的国家规定的保障也难以实现。君不见,那些平常替别人抱不平的媒体们,一看新劳动法将要实施,不是忙着宣传并落实这个法律,而是忙着考虑如何辞退员工么?
对一个基本依靠人的发展而提升的行业来说,其主要创造者却得不到基本保障(甚至包括生命),这本身就很荒诞。不自律,真的无以言责任。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问我07年读的书最有印象的是哪本,我说《乱世飘萍》,无他,因为共鸣而已。
需要提醒的事,对那些梦想进入媒体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做个真正的有良知的记者,必定要经历炼狱的考验。五.假新闻真问题
假新闻是2007年中国传媒界的一个突出话题。尤其纸馅包子事件。
假新闻年年都有,原因也各异。电视上说有纸馅包子时,我正在北京。太太跟我提起,我只是哦了一声,因为造假早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药、油、醋、酒等都有假的,假包子又算什么。只是没曾想一个包子的风波在中国制造的背景下闹得如此之大,不仅当事记者入了监,而且连累北京电视台众人,实在没有想到。
展江的评述一语中的,说是假新闻真问题。要知道,构成媒体的人和思想也是这个社会的产物,当全社会都充斥着造假的风气,非要媒体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恐怕也是对媒体太高的道德要求了。这样说并非要为造假者申辩,造假者理应得到应有的惩罚。但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有多少模范或正面典型是被政治的需要人为拔高了?这算不算假新闻?又有多少重大事件在大局观的引导被部门或地方政治和商业利益遮掩了,这算不算造假?
自然,我们不能用他者的行为失当为自己的过失辩护。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真相暴露于天下的环境,这样才能最终压缩假新闻的生存空间。
再怎么努力甚至打击,2008年假新闻也还是难以绝迹的。这不是悲观主义,而是实事求是的看法。治标显然不能治本。六.裁判臆想症
在中国,各色人等都喜欢指手画脚当裁判。媒体自然也不例外。不过07年媒体的裁判臆想症犯得比较厉害而已。
我毫不怀疑,媒体是有立场的。这种立场是一种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媒体对一个事件的评判,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也要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
07年大大小小的是是非非中,我看到了许多媒体从最初的报道者逐渐演变为裁判的过程,这使我很害怕。无论是兰成长一案,还是最牛钉子户事件,抑或是令人谈虎色变的周老虎,等等。虽然与一些强势的政治和商业力量相比,媒体的力量还稍显单薄,但毕竟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媒体构成的世界里。很多事情,可能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在热闹的场景中,冷静并不代表迟钝,相反,冷静之于媒体,是比勇气更珍贵的品质。
从2003年起,我一直努力对自己说,基于个人的立场,我对于自己认同的价值取向会大力去追逐甚至为他鼓与呼,但对具体的事件,一定要坚守边界。否则客观上很容易成为对手的卧底。
千万不要忘记,媒体不是裁判者,它就是媒体,一个有立场的信息中介。七.互联网的胜利
07年是互联网胜利的一年。虽然各大门户网站新闻摘编越来越向传统靠拢。
互联网有效地帮助传统媒体传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异地采访的规约,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使黑暗无所遁形。可以说,2007年的诸多事件中,从传播角度看,互联网居功至伟。从兰成长到纸馅包子,从黑砖窑到最牛钉子户,从济南大水到周老虎,到其他,网民借助互联网,深度介入其中,对于问题的揭露和解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至今互联网还没有哪一纸采访证件,但对于事实的披露,却也不是仅靠一纸证件所能完成的。当然,目前互联网的胜利还是离不开传统媒体这个蓝领工人的辛劳。八.媒体改制上市热
07年中国媒体形成了一个改制上市的小高潮。机电商报改制成企业,解放日报成为新华传媒大股东,粤传媒、辽宁出版上市等等。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访问时,对媒体改制和上市的政策作了明确的表述,其开放程度远超当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高潮时所确定的底线。毕竟不再是试点,二是正经八百地干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改制上市的好处才会降临到一般人的头上。反正,我从来不想,想了也是白想。
显然,在目前的体制下,上市并不能真正解决媒体业遇到的核心问题。但毕竟,上市也可以从其他体制方面对现有的制度产生挤压,比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比如对市场的理解方面,同时还能套取大量资金。
退一步说,在传统体制下,改善员工福利,要承担的风险可比上市公司大得多。九.禁令癖和法制进步
转型中国的改革已经开始触及坚硬的内核,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但是,凝聚力量的手段却还是传统的,防止杂音、对舆论进行总体把握使用顺手了的办法,也是成功的经验。
07年公开报道的禁令最多来自于广电总局。在我看来,有些禁令很有道理,有些禁令虽有道理但在程序上不当。回过头来说,在一个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中,禁令能够压制自己下辖的媒体,但并不会消除现存的社会现象。最重的结果,可能是打击压制了自己的“子弟兵”,而给自己“子弟兵”的对手更大的成长空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先例。
在频繁的禁令的另一面,我们还是看到了这方面法律的进步。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了先前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性事件信息的规定。信息的发布和透明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媒体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在立法过程中得到了肯定。草案原来关于“违反规定”的表述含义不清,有可能成为某些地方政府限制媒体正常报道突发事件的借口,不利于媒体对其谎报瞒报开展舆论监督。
另外,07年还通过了信息公开化的条例。就在年底,有关部门的发言人称,有关外国记者奥运报道的规定在奥运结束后也有望持续。
虽然,很多媒体从业者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但它毕竟会对相当多的媒体从业者提供帮助。
当然,媒体并不一定能够马上从这些法律条例的制定中受益,但长远看,这是必然的。所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十.从中国梦到美国梦
人人都有梦想。
300年前,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American Dream)已开始悄然萌芽——这块地方会给来自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背景,人们也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美国人一样,中国人同样有自己的“中国梦”。今天的“中国梦”,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国强民富”,对个体(包括组织)而言,意味着自我的实现,包括商业上的。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中国梦”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丰富起来,实质那就是抓住中国社会发展的机会,实现自己对成功的追求。这是一个时代的梦想,这与“美国梦”如出一辙。无论是那些上市的媒体,还是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传达的不再是中国梦,而是美国梦。
历史上的中国梦本质是家国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实在不行,带着梦想投湖自尽。现在中国梦正在与她的诸多传统一样正在消失。
刘仪伟拍了个电影叫命运呼叫转移,我没看过,套用他的名字,今天中国传媒业传播的主要价值观,也可以说是梦想呼叫转移,从中国梦转到美国梦。
喜耶,悲耶,各人自己品味。十一.年度事件(排名不分先后)
1.兰成长事件及记者被打事件:兔死狐悲之余,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悲剧
2.纸馅包子事件:假新闻真问题,新闻记者的肩膀还是很稚嫩的。
3.世上最牛钉子户报道:如此一面倒确实少见。
4.周老虎事件:众生相的最好舞台
5.杨丽娟事件:媒体的可怕与自私暴露无遗
6.集体上市:为什么不是我们?
7.香港回归报道大战:虽有各种羁绊,做好了正面报道其实也还是大有可为的
8.十七大报道:世上真有最牛编辑,我辈只能自叹弗如。
10.北京娱乐信报改为免费报纸:不仅仅是他们,06年风头颇劲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在07年却到处要寻访投资者。南方都市报赴云南合作报纸。这个行业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还是熊晓鸽的经验,有钱,时间才有价值,对人才是平等的。市场的好转不再是普惠的了。
11.北京世界期刊大会:差距要有多远就有多远,而且不仅仅是体制上的。
12.色戒的媒体狂欢:不仅仅是娱记们的事,有文章说JJ长在谁身上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13.读书事件:一本杂志的换将不仅在业界,也在思想界引发了太多的波澜,几乎成为左右派对决的事件,足以证明其影响力。我不解的是,我们杂志刊登的对事件的访谈,在被读者(非本刊行为)搬上网上时,偏偏给删掉了对汪晖本人的访谈。我一直不知道始作俑者的意图。
14.东方卫视改版:很少看电视,后来竟然发现东方卫视在减少娱乐节目,不由浮想联翩。
15.新闻联播变脸:换个主持人就引起这么多热议,可见新闻联播在国人心目中依然享有很高的地位。不过,恐怕要变换的不仅仅是主播,更主要的是新闻报道的理念。
16.央视体育频道某事件:就在年底,看报纸突然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把家事抖搂成举世传播的大事,撇开其中情绪是非不说,不识大体如此,今后谁还敢用?十二.年度媒体(排名不分先后)
1.年度电视:
第一财经频道:区域性财经节目如此拢聚人气,上海人还是真厉害。
新闻日日睇:坚持4年了,不容易。连陈SIR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上下关注的话题,不简单。
凤凰卫视:真的作了很多值得内地电视人琢磨的东西。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在江西这样一个地方能作出吸引人的节目,值得赞扬。
2.年度报纸:
广州日报:经营收入再创新高;香港回归报道和大桥断裂报道在报纸中独占鳌头;粤传媒上市。只是还不知与深圳报业的合作能带来多大的影响。
南方周末:虽然饱受读者批评,但在局促中能维持如此格局,实在值得佩服。即使饱受争议,至今没有人能超越。
南方都市报:诸多报道中都能看到南都独特的身影,时评也是其主要卖点。
新京报:北京的报纸中我个人看得最多的。
第一财经日报:我一直看好其未来,如果资金充裕的话。
京华时报:看到北京都市报市场的变局,你能不提这张报纸么?牙防组这个猫鼠混血儿并不是有那些习惯扒粪的媒体披露的。惭愧
精品购物指南:老树发新芽。
学习时报:奇怪么?
3.年度杂志:
炎黄春秋:虽是前朝遗老,观点也未必是我辈所能接受,但毕竟在拓展着言论的空间。同时期不懈的劲头,也是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财经:没法子,人家就是做得不错。
南风窗:冷静并不代表迟钝。
体育画报:个体的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行业的未来。这是我的判断。
南都周刊娱乐版:很难把这样的娱乐杂志与南都的品牌联系起来。当然,也最好不要联想。
男人装:社会真的变了。怪不得不少人劝我们也该做时尚娱乐类杂志,没风险。
心理月刊:除了出版方的实力和判断外,中国中产的心理疾病也在成全这一市场。
家庭:意外。
4.网络:所有参与了社会话题讨论的网络,都理应得到表扬。不过具体而言,还是把这个荣誉给网络视频。
FT中文网:人家做的就是好。
5.广播:不清楚。不过,北京交通台似乎还是一如既往地受人追捧。
6.电视剧:
士兵突击:天涯上有个帖子题目SB征服世界,还真有点像。不管怎样,英雄主义和清教徒哲学在功利主义娱乐化商业化过渡泛滥的时候还是值得尊重的。
家有儿女:尽管看起来很假,但连我4岁的女儿都嚷着要看,没法子。其实这也是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的翻版。
7.电影:
色戒、集击号、投名状:集击号上了新闻联播,不管是否有有偿新闻之嫌,总之上了,也够上的资格。
所谓大片,其实我自己一部也没看过,不好妄评,所以只好借别人的评价。周围有不少人专门跑香港看了色戒。一种贺年短信这样说:苹果男人靠不住,色戒女人靠不住,投名状兄弟靠不住,集击号组织靠不住。另一种则这样表达:救你命的还是你女人,为你报仇的还是你兄弟,抛弃你的始终是组织;女人可用十克拉搞定,兄弟可以用官位搞定,组织可以把每个人搞定;女人爽了才可靠,兄弟死了才可靠,组织永远不可靠。
上述对电影的具体评价不代表本人立场,诸位看官,自己可评价。
8.年度广告媒体:
分众传媒:领先者
航美传媒:跟进者
世通华纳:何时圆梦?十三.年度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1.杨兴锋:我在再见2006时曾说07年最大的看点之一是后范时代的南方报业,我很好奇。07年的南方报业发展,自然离不开新掌门杨兴锋的劳作。
2.戴玉庆:掌舵一个成功的媒体更不易,所谓守成之难。看看07年的广州日报吧。
3.胡舒立:一本杂志如此倚重一个人的资源
4.朱德付:内容为王的坚定维护者,在新媒体的进攻面前从来都是坦然处置,那是因为成竹在胸。毫不夸张说,他是北京都市报市场尤其是早报市场大变局背后的导演,牵线人。
5.老程:应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话。体育画报的平台虽然不如从前,但照样风生水起。
6.何力张忠:新平台推出的时机如何,我不知道,作为朋友,祝福
7.刘伟民:从报纸而杂志,没有做过一天杂志的人,领导钱经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固然有市场向好的原因,但谁又能忘了其中人的作用?
8.孙刚:汽车市场向好,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好处的。谁能分得更多的羹?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是典范。
9.谭军波:水浮莲终于飘回了出身之地。这种变化虽然令我惊讶,但同样应了他喜欢的一句话: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10:刘九如:年底传出消息,他将到所里任职。撇开其他不说,市场的变化是最难抵挡得敌人。
后记:
我的朋友德付兄在我到现在的岗位工作后曾经开玩笑地跟我说:“我看你现在又像打了鸡血一样,这才像你么。”确实如此。很小的时候学过何其芳的一首诗,至今仍铭记于心,我也常用它来自勉: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
我如今正演绎着一出新的双城记,生活的空间远比过去大为拓展,即便如此,在我日常生活的两大城市里,我想抬头仰望星空,却始终徒然。城市里浑浊的灯光遮蔽了清朗辽远的星空。年少时躺在夏晚乡下门板上看到的寥廓和深邃的星空,成了永远的记忆。我常常想, 现在这个社会中,谁有权利仰望星空?唯有农业社会的乡民和现代社会的富人。乡民仰望星空,更多是在祈求老天开眼,或者看天生活;富人饱吹饿唱之余,远离城市仰望星空玩的是闲情逸致。但即便对于我们来讲仰望星空也成一种奢侈,我对我们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07年12月30日午夜,在走出南京河西西江月茶楼时,天空照例被城市昏黄的灯光遮漫的看不见星光,索然无味,但我还是充满希望地南京大学的老师表达了我的人生态度和我对我们杂志立场的界定:相信未来。对未来,我们心里要充满阳光,怀抱希望,相信我们的努力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努力会改变未来。否则,我们就会变成及时行乐不知进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