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真的关心穷人上不起学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4:33

茅于轼真的关心穷人上不起学吗?


郭松民

 
一向以“为富人说话”而闻名的茅于轼,日前忽然又为穷人说话了。他在南方的一次演讲中“旗帜鲜明地表示”:应该通过提高高校学费的方式,解决穷人的上学问题。他说:“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如果高校学费降低,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因此“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1月6日《南方都市报》)。
 
茅于轼的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张维迎就曾经反复地表述过类似的看法。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套逻辑虽然听上去好象是那么回事,但实际情况却刚好相反:学费越高,穷人的孩子就越上不起学。近十几年来,高校的学费一路走高,穷人“上不起学”却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证明。
 
茅于轼的逻辑之站不住脚,从他自己的讲话和文章就可以找到根据。茅于轼说,“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那么,在全社会范围内,穷人的比例是多高呢?不久前,茅于轼在一篇题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立面是什么》的文章中说,“目前中国的富人在总人口只占5%”——只占5%的富人的孩子,在高校学生中却占了80%,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如果茅于轼真的关注穷孩子的上学问题,他首先就应该对这种现象提出质疑,但很奇怪,他对此却未置一词。
 
也许茅于轼会辩解说,这是因为高校没有把收上来的学费用于发放奖学金或者助学贷款。但经验告诉我们,钱收上去容易,发下来就难了。中国的高校许多目前已经负债累累,处于破产的边缘,它又能够拿出多少钱来发放奖学金呢?此其一。其二,即便高校愿意发放,但它要对每一个申请者进行甄别,这其中巨大的交易成本也是高校所无法承担的,很多钱都会在中间环节流失掉。实践的结果,奖学金很可能会便宜了那些腐败分子和“有关系”的人,而真正需要帮助的穷学生却拿不到一分钱。
 
至于说到助学贷款,就更不应该成为解决穷孩子上不起的主要渠道了,道理很简单:这会使那些穷孩子从高校一毕业,就背上巨额债务,和那些富人家的孩子又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了,结果使大学敉平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平等的功能丧失殆尽。此外,由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使得许多穷学生根本就没有能力偿还贷款,助学贷款制度只能成为陷他们于不义的制度。最新的数据显示,去年有100万大学毕业生失业。失业大学生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偿还助学贷款呢?
 
茅于轼的这个主意,在最理想的状态下,还会使高校成为“中产阶级”的榨汁机。如果我们完全排除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和变形的话(这是不可能的),那提高学费无疑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况:富人不在乎学费,穷人无须承担学费,学费的重担就完全压在那些不能不在乎,又不能不承担的“中产阶级”的肩上,使他们迅速从“中产阶级”的位阶上向下滑落到贫困阶层,如此而已。
 
通过加大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使公办大学以低廉的收费,向穷人敞开大门,这是全世界解决穷人上学难的不二法门。至于富人的孩子“搭便车”的问题,可以通过征收高额累进税的方式得到解决。即便是在最富有的国家美国,根据2003年的《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公布的数字,公立大学的学费也仅相当于私立大学的1/5。茅于轼提出这个建议,说明他既昧于中国的现实,又不了解国际潮流,不过是凭着一点过时的教条在想当然罢了——想当然又要提出重大的政策建议,还真是不怕误国病民啊!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06/0302146759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