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有“二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25:19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有“二缺”

本报记者 何春中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0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中国立场的中国故事要国际表达。所谓国际表达,还不只是对外国一种方式的表达。对都说英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都要有不同,别以为翻译成外文就行了。一个在美国风行的电影,到英国未必风行。所以,传播中国文化,我们缺的是什么?一缺作者,二缺培养。”

    今天下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驻地建银大厦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出上述感慨。

    在许多中外记者的眼里,70岁的赵启正除了是一位资深的新闻发言人外,还是一位向国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践行者。他著有《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向世界说明中国(续编)——赵启正的沟通艺术》、《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让世界对话》等,均为畅销书籍。其中有的被译为英、西、德、俄、日、韩等国文字出版。

    赵启正对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担忧在于:“我们有哪些文化产品是外国人能够欣赏的?外国人想要知道的和我们想要说的有没有交集部分?如果有交集部分,由此可始,逐渐扩大。如果我们不管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即使做了,也是白做。”

    赵启正在接受媒体访谈和他的著作中都曾作过类似的表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但在今天,中国远远不是一个文化产业大国。一般来说,在贸易领域的逆差达到20%至30%就算很大了;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有数倍之大。以文化传播中最重要的载体图书为例,经过我国许多部门的努力,版权贸易逆差已经从前几年的1∶10缩小为现在的1∶7,但仍然是太大的数字。而且,图书的出口对象主要是一些汉语文化圈的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中国和欧美的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甚至达到1∶100以上。

    “随便一篇文章,中文都未必让中国人看得懂,翻译成外文就能让人看懂了?这可不是跨语言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跨文化才能解决。”赵启正认为,“中国的图书作者队伍要有一条广泛的战线。中国的专家、懂中国的外国人,特别是长期在美国生活的美籍华人,要进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赵启正还以当今全球流行的文化产品——动漫游戏举例。“外国的动漫到中国来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动漫表现了那个国家的孩子们的好奇,他们一块儿玩,他们很清洁,他们很用功。那么,中国孩子对那个国家的孩子有了认识,那么对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文化有了认识。如果游戏都是‘强盗’,都是‘杀人’,都是‘得分’,显然对孩子会不利。比如‘偷菜’的游戏就有点儿毛病,玩游戏的孩子好像一很会经营,二很会偷,还感觉很好玩。但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分不清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

    对于网络游戏的内容,赵启正认为要加入符合本国文化的传统,要有浪漫主义,要有想象力。“同样的《花木兰》、《孙悟空》,我们拍,人家拍,就不一样。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想象力。”

    “当中国人的吃喝都有问题时,文化人数就少。你看古代人写诗,还是他比较赋闲时才能写出来。一个音乐人、作曲家,他整天很忙,他能作曲吗?今天,我们已到了想要文化的时候了。当我们穿着小裤衩跑百米,跑到头了,还是得回来穿衣服,衣服是什么?就是文化。我对未来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充满信心。”赵启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