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传》读后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20:29
《李政道传》读后感①
  鄙人对于“高能物理”仅仅一点《电磁学》的知识。由于对李政道博士的敬仰,读了一遍《李政道传》②,受益匪浅。
  李先生没小学毕业,也没中学毕业,但在数理方面有奇特的才能,1942年被“西南联大”的吴大猷教授破格录取。1946年春又去美国学习。
  1972年他携夫人秦惠莙第一次回国。由于“文化大革命”,人才断档的危机已露端倪。李政道先生实在着急。
  10月4日周总理接见了他们夫妻。总理要中科院原子所的张文裕所长接见他。原子所在云南落雪山海拔3200米的高山上。他们发现了一颗  > 10 G eV/c2③ 的高能粒子,很难用已知的粒子来解释。李政道询问这一结果是否在物理学杂志发表了,得知物理学杂志都停刊了。周总理当场指示复刊。但当时的政治环境,举步困难重重。
  他们夫妻由祖国返回美国后,生活里多了几分 活 力。除忙于教学、科研外,开始为祖国的事情操劳。惠莙夫人觉得李政道变了,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兼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奔忙的社会活动家了。
  1974年5月,李政道夫妻又一次回国。他们到达上海复旦大学参观。之后深夜就忙着写了一篇《参观复旦大学后的一些感想》,说的是怎样培养人才的建议。
  之后,他们到了北京。为了慎重,他先把这份建议书给老朋友 黄宛看,征求意见。黄宛看了,激动地说:“这真是您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啊!”
  来北京后的那两天,他连夜又写了《关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补充说明》。之后交给国防科委副主任、老同学朱光亚,请他交给周总理。周总理问问大家是否可以试验一下,大家“噤若寒蝉”。江青得知,有点火。指示谢静宜。谢声称:“主席讲过‘学问多了,方向不对,等于无用,甚至有害。’”。江青还是不依不饶。李政道第一次受了“造反派”的“教训”,并不气馁;暗下决心,事关祖国的前途,一定要把这一仗大胜!
  5月30日,毛主席接见了李政道。他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在此之后,李的建议得以突破坚冰,付诸实施。
  李政道长于物理概念;杨振宁长于数学物理。在 1、凝聚理论; 2、格气和伊辛模型 的署名问题上,李认为:按国际惯例,以第一个字母的顺序,或以贡献大小的顺序,李(L)政道应该排前;而杨(Y)振宁则主张,我比你大四岁,我应该排前。从此二人交恶。事事顶牛,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1972年9月杨振宁反对建“加速器”。后来因李政道的参与,杨振宁无任何建议,反而主张冻结基础研究的经费,说是全民族的利益,主张科学院要以发展性研究为主,生产第一,生产第一,生产第一。
  1979年1月,邓小平、方毅访问美国。两国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议。高能物理列入其中。李政道的工作顺畅多了。
   1979年春,在科大研究生院举行了第一次“前-CUSPEA④”试点考试。同年底进行第二次招生。除了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又联系了纽约市立学院、卡耐基、梅隆、匹兹堡、弗吉尼亚五所大学。
  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正式开工。邓小平挥动铁锨为工程奠基。
  1988年10月24日,又在顺义建一个邓小平回忆4年前亲手奠基的科学工程按时建成,心情畅快即兴发表讲话《中国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只有邓小平,能作这样的讲话:简要、明确,句句分量有千斤之重!
  李政道和美国 几 十 个 学校的物理系联系,说服他们支持CUSPEA。
  国内的“极左”势力又攻击了,说是“比19至20世纪的‘半殖民地还不如”。
  当几批 CUSPEA 学生到达美国后,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诸如找不到住处、生病、想家、甚至患了神经衰弱,等等。李政道事事操心,成了中国留学生的“管理处”,后来学生亲切地称呼他为“总家长”。
  把李政道和祖国的关系比作 鱼和水比较恰当。他挽救祖国的基础科学,锲而不舍,成绩卓越令人佩服。
  李政道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逆潮流而上,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他的举动给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长远利益。进入90年代,李政道夫妻仍然积极为祖国的科教事业忙碌。他们夫妻回国都是利用自己的假期,从不收取国内单位的薪金报酬。
----------------------------------------------------------------------
  【注释】①此读后感内容以抄录《李政道传》的片段为基础,不夹杂个人意见。
         ②《北京青年报》从今年1月5日至2月8日连载35篇。
         ③ G = 10↑9,
           eV :电子伏特——一个电子移动1伏特所作的功 
         ④ CUSPEA: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