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33视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44:14
 

第十六单元:影视艺术的鉴赏

 

学习目的:正确地认识,积极地开展影视鉴赏活动,对培养广大观众的影视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影视工作者的思想、业务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在于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鉴赏的作用、特点及其要求。

    先讲影视鉴赏对观众、对创作、对评论的作用;再讲影视鉴赏感受与理解、再创造与再评价、差异性与一致性以及共鸣现象的特点;三讲影视鉴赏对鉴赏者思想情趣、艺术造诣以及鉴赏环境的要求。

    影视鉴赏的特点是本单元的讲授重点。在讲授过程中,最好观摩一至二部新片,再感受体味一下鉴赏的全过程,然后反复品赏其各种精神现象。

    两至三课时完成。

    关键词:鉴赏    感受与理解    再创造    再评价    共鸣

    知识点:1、影视鉴赏的涵义

            2、影视鉴赏的作用

            3、影视鉴赏的特点

            4、影视鉴赏的要求

教学内容:

影视鉴赏是鉴赏者在银(屏)幕前通过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观赏影视艺术形象,并通过联想,想象甚至幻想获得审美感受,从而观照生活的一种精神活动。

一、 鉴赏的作用

   (一)对观众具有审美认识价值

影视鉴赏与其他文学艺术诸如小说、戏剧之类鉴赏一样,具有其能够帮助观众思考、认识一定的社会生活,了解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等各种社会现象以及它们存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二)对创作具有信息反馈的作用

影视艺术作品采用的是高投资、企业化的制作方式,每一部影视艺术片都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摄制者承担的经济风险自然要比创作一般艺术品大得多。从艺术创作来看,影视艺术家除了如其他艺术家那样用自己的作品感染、教育人民群众外,更应该特别重视从人民群众那里,从他们对影视的欣赏、品评中,获得信息反馈作为自己创作实践的参照系。

(三)对评论具有审美基础的作用

    影视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常常需要反复欣赏才能品鉴入微,才能细致准确把握影视作品的真谛,从而作出正确的评判。可以说,独具创见的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论家的鉴赏力,独到的鉴赏力对评论具有审美基础的作用。在此,应当注意,不能忽视广大群众对影视的反馈意见,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某些人以个人的好恶,随意褒贬影视作品,从而克服某些人对影视创作横加干涉的现象出现。

二、鉴赏的特点

   (一)感受与理解

影视鉴赏是以感受艺术形象为基础,并伴随理性认识的一种精神活动。影视鉴赏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鉴赏者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应。影视中反映的生活,只有被鉴赏者感觉到并为其感情所认可了的时候,才能够在理性上得到相应的肯定和接受。

    鉴赏者对艺术品最初的印象大多是从审美感受中获得的。生动直观的银(屏)幕形象带有强烈的美感效应,能使人转瞬间领略到它的美,诚然,审美感受主要是感性的体验,但其中也积淀着一些理性因素,因为审美感受是鉴赏者长期艺术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影视鉴赏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又是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的。就是人们在感受艺术形象的同时,又对艺术形象作出分析、判断和推理的理性认识,实现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的心理认识过程,从而,达到对影视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

   (二)再创造与再评价

    影视鉴赏的过程,既是审美享受的过程,也是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不过它与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不同,它是在具体鉴赏作品基础上的再创造。如果把影视作品的创作称为“一度创造”,那么影视鉴赏则是“二度创造”。它的创造要受具体影视作品的限制和制约。

任何影视鉴赏,鉴赏者都要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特殊境遇、艺术修养等对鉴赏对象进行想象、联想、加工、补充,把影视作品中的银(屏)幕形象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形象,这就是影视鉴赏中的再创造。在再创造中、想象和联想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这种联想和想象不是任意为之的,而是受鉴赏对象的制约和影响的。影视鉴赏中的再创造及再创造中的联想、想象,是对鉴赏对象的一种“复活”和丰富,是“同质异形”的创造、而不是“异质异形”的创造。

    只有通过“再创造”,才能对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进行“再评价”。大凡优秀的影视作品,都能给观众以“再创造”、“再评价”的广阔天地。那些画外之景、言外之意、弦外之响,都需要观众凭借联想和想象去“再创造”。如果鉴赏者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不能进行“再创造”以至难以深刻的感受、理解美的意义,也就谈不上“再评价”了。另外,有些时候,由于鉴赏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所持的见解往往超出影视创作的本意。在影视鉴赏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影视创作要充分认识和尊重鉴赏者的主观能动性,为鉴赏者留下必要而丰富的艺术“空白”;鉴赏者也要积极调动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刻而准确去填补那些艺术“空白”。

   (三)差异性与一致性

    影视鉴赏中的主体差异性,主要指作为鉴赏主体的观众在鉴赏中的主观性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差异。因为一定的鉴赏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阶级、民族和时代,所以这种差异自然包含阶级差异、民族差异和时代差异。不过,影视鉴赏一般总是表现为个体性的活动,因而影视鉴赏的主观差异性主要还是个体的主观性。个体的主观性因其经历、个性、教养、气质、趣味、习惯等的差异,在鉴赏过程中总是结合“自我”感受和评价,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各人的主观性不同,再创造的形象和鉴赏中所得也就不同。所谓“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鉴赏个体的主观性所致。

 影视鉴赏尽管存在着主观的差异性,但仍有其客观依据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为艺术形象本身的基本特征所规定所制约。鉴赏的主观差异,只能是在艺术形象规定的范围内和所指引的方向下,结合自己的艺术感受作适当的延伸、扩大或缩小,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尽管“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毕竟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奥赛罗或李尔王。

    (四)影视鉴赏中的共鸣现象

    “共鸣”源于物理学上的“共振”。两种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鸣。影视鉴赏中的共鸣与物理学上的共振,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即欣赏者在再创造与再评价统一的基础上,其思想感情同作者完全契合,以至同爱同憎,同喜同忧。但影视鉴赏中的“共鸣”则是一种自愿的、主动的、积极的艺术再创造活动。是由作者通过他所塑造的银(屏)幕形象作用于观众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感染功效。它反映了影视编导与鉴赏者之间存在着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的思想感情上的贯通与融合。因此,它要比物理学上的共鸣要复杂得多。

影视鉴赏的“共鸣”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创作者和观众处于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同一民族的情况下的“共鸣”;二是即使在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某种“共鸣”现象。

三、鉴赏的要求

   (一)健康的思想情趣

举凡志趣高洁、追求奋进的观众都会从优秀影视片中吸取不断前进的力量;而那些一味追求低级趣味的人,往往只鉴赏某些影视片中不健康的内容。因此,影视鉴赏者必须有健康的思想情趣。

   (二)丰博的艺术造诣

何况影视是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的创造,又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鉴赏者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必然会影响对影视艺术的正确理解和深入体味。影视鉴赏者知识储备愈富,艺术造诣愈深,理解影视作品愈透。

   (三)良好的欣赏情境

所谓情境,即情与境的统一。其中“情”是主要的,任何影视作品都是以情感人的,都是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同鉴赏者进行感情交流的。情之不发,必将兴味索然。影视观众只有情绪饱满,精力集中,就会为影视内容所吸引,从而与银(屏)幕形象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

    思考题:(1) 什么是影视鉴赏?

           (2) 影视鉴赏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 影视鉴赏具有哪些特点?

           (4) 为什么说影视鉴赏是以感受艺术形象为基础并伴随理性认识的一种精神活动?

           (5) 影视鉴赏中的再创造与影视创作中的创造有什么不同?

           (6) 为什么说只有通过“再创造”,才能对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进行“再评价”?

           (7) 怎样理解影视鉴赏中的主观差异性和客观的一致性?

           (8) 什么是影视鉴赏中的共鸣?它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9) 为什么说只有具备良好的主客观条件,才能取得影视鉴赏的良好效果?

参考资料:

    1、《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版)

    2、《世界电影鉴赏辞典》郑雪莱(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3、《通向电影圣殿》(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2月版)

    4、《怎样欣赏电影》姜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8月版)

    5、《现代电视美学基础》王志敏(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8月)

    6、《中国当代优秀电影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第十七单元:影视艺术的评论

 

学习目的:影视评论是以艺术鉴赏为基础,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活动。它侧重于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本单元在于使学生了解影视评论的性质、任务、标准和对象。

    先讲影视评论的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基本属性;再讲影视评论指导影视鉴赏和创作的两大任务;三讲影视评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标准;四讲影视评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对象。

    影视评论的标准和对象是讲授的重点。影视评论不但要关注思想性标准和对象,更要关注艺术性标准和对象,严格地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两者的有机统一,才会对影视作品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二课时完成。

关键词:影视评论    思想标准    艺术标准    技术性对象

    知识点:1、影视评论的性质

            2、影视评论的任务

            3、影视评论的标准

            4、影视评论的对象

教学内容:

影视评论是以影视鉴赏为基础,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和审美趣味出发,依据一定的评论标准,对影视作品、思潮、流派,以及影视艺术家、理论家的创作和研究进行分析、评论的一门科学。

一、评论的性质

   (一)理论性

    影视艺术是以银(屏)幕形象反映生活的。因此,影视评论也必须以形象引发的审美感受为出发点。它主要的不是再现鉴赏过程中的具体感受,而是把这些感受加以集中概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观众真正领悟其深刻的思想含义和艺术上的独特创造,以达到推动影视创作、指导观众鉴赏的作用。

   (二)实践性

影视评论尽管需要有坚实丰厚的理论性,但它毕竟要面对创作和鉴赏实践,直接接触具体的影视作品。如果说,创作要从生活出发的话,那么,评论就要从作品出发,影视评论者要首先反复研究作品、鉴赏银(屏)幕形象,做到真正读懂,看懂,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及其在剧作中的体现程度,然后才能有发言权。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影视评论是一种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艺术实践活动。

   (三)科学性

    如果说形象性是影视艺术创作的生命的话,那么,科学性就是影视评论的灵魂。影视评论尽管可以大量运用形象的描绘,在抒情中表意,在叙事中达理,但它毕竟属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的科学论文范畴。一篇论文的科学性,首先表现为论点的正确性。它对作品的理解和概括必须准确无误。其次,表现为论辩的严密性,即通过充分、具体的事例、数据、资料,特别是银(屏)幕形象显示出来的全部意义去予以科学的阐释。

   (四)社会性

    所谓影视评论的社会性,是指评论者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评价而阐释社会生活。影视评论虽然是以影视作品为其直接研究对象,但它同时又是以现实生活为其间接的评价对象。任何一篇影视评论总是不同程度地显示着评论家对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象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