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37:33
什么是“理论”1?
《辞海》中解释:"概念与原理的体系,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科学理论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经社会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理论。"
理论是思维的工具,帮助我们决定知识的方向和结构,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指导我们安排研究项目的轻重缓急,制定出研究方案。理论使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应用科学的调查方法。理论越来越全面,就能使我们把本领域的知识同其它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说明现实。
在论述科学哲学的著作中,理论一词有特殊的含义。理论的定义是:它是一个符号结构,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假设,并有定义、定律、定理和公理。理论提出一系列具体说明各种现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命题或假设,借此系统地阐述对各种现象的观点,从而对这些现象提出说明或作出预测。
什么是理论2?       理论(theory)一词源出于希腊文(theoria),意为:看、观察、反思。
一、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亚历山大的说法:“所谓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社会学二十讲》)什么叫抽象?我们跟班上100名有上海籍贯的同学讲话,发现其中的99个会说上海话,如果得出结论:凡是上海人都会说上海话,那么,这就叫抽象或概括。如果跟100个上海同学都说过上海话,得出同样的结论,那只能称为描述。所以说,抽象总是包括着对未经观察的东西的断言。陈嘉映:“概括断言之所以带有理论性质,并非简单由于它涉及多个对象,而是由于其中包含了推论。推论才是理论的基本因素,概括则是理论的表象。”
理论建立事实之间的概念联系。从这方面来说,可以认为理论是关于各种事实的有条理的研究,是对于表达各种事实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
关于理论与事实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理论是根据大量的经验事实推断出来的。相反,事实常常倒是理论所构建出来的。我们通常总是(无意识地)根据一定的理论预设来摄取事实。另一方面,在我们进行理论化过程中,我们又受到某种真实世界的严格限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我们不能离开事实的限制来构造理论。
我们还必须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朴素辩证法中走出来,理论中的一些最关键的假设可能是非事实性的,也就是无法通过经验事实来证实或证伪。例如康德的先天范畴。其实有两种真。一种是经验真理或事实真理,华东师大校园内有两条河,我们在校园里一看,知道是真的(当然有人说这是两个湖)。通过经验观察看是否和陈述相吻合,这是偶然性真理。比如,我们可以再挖一条河,或者把闵行校区的河算上,这就是假的了。另一些是所谓必然真理,2+7=9,物理学定律,等等即是。人世间并没有2或9。
二、理论的一个基本倾向是对立于常识的。卡勒:“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民间的所谓理论只是日常经验或常识的形式化。例如星座或血型的理论,因为解释面太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反而失去了解释力。在失去解释力的地方就只好附会。
因为它必须对立于常识,所以理论必须提供一种对于社会、存在或自然的复杂的解释:“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陈嘉映:“理论通过一套原理来解释不同领域的现象,以不变应万变。数解释了皇朝的接替、音乐中的和声、季节的变化、社会正义的形式。汤因比提供的历史理论以一个单一的样式解释了形形色色民族的历史。加速度不仅解释了直线运动,也解释了曲线运动。”换言之,她不是就事论事的解释,不是基于经验的理性态度,而是提供总体的系统的解释。零星知识会在一个原理的统辖之下形成一个系统。所以这就需要理论内部具有一种结构。例如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断言不构成一种理论。因为要解释,为什么恶是怎么发生的。必须要解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的本性会发生变化。前途是光明的(A),道路是曲折的(非A)。后者可以称之为辅助理论,其特点是它是特设的,不可以从前者自身推演出来,或者说,与理论不构成推论关系,不是系统的一个必要的元素。
要使得对立于常识的复杂的运思成为可能,还必须要依赖于一些特定的概念。概念是构造理论系统的主要材料。陈嘉映:“我们平常说我眼前这个杯子静止不动,但牛顿力学把这个状态叫作运动。这不是牛顿好闹别扭,是这样子规定运动这个概念有助于建构力学理论。”
三,理论需要逻辑上的论证,也需要与事实的符合一致。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描述西方科学的,但是也适应于对任何科学理论两个基本方面的描述:“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理论总是对于现实的一种假设,任何理论体系都要求各环节和范畴之间由浅入深并保持和谐统一。另一方面,理论的有效性在于其命题是否与经验相符合。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既在价值上是好的,又碰巧显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批判理论并不将给定现实视为当然而接受,它关注的是社会的合理状态:“孤立地考察具体活动和每一活动的各部分,考察其内容和对象,需要伴之于对这种考察的局限性的具体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理论课程的(或教科书)绝对真理的幻象。“我的理论”。
理论类似于地图,不能等同于现实。
唯智主义(intellectualist):用理论来将现实沦为自己的注脚。
什么是理论3?以下内容是从斯蒂文.小约翰的《传播学理论》中摘出,但是非整段摘录,而是根据笔者学习和理解的需要进行了重组。 理论一般相对于“事实”而言,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 1.理论的本质——抽象概念与建构 一切理论都是抽象概念。每一个理论都只代表了局部;一个理论集中于某些方面,忽略了另一些方面。这一自明之理很重要,因为它揭示了任何理论的不完备性。没有一个理论能完全反映真理。 一切理论应被视为建构。理论是由人创造的。理论代表观察者观察环境的方式,但理论本身并不反映现实。因为理论是构建,较为明智的是对理论的用处而不是它的真实性提出问题。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和解释 理论的最基本的方面是概念。理论的一个目标就是提出有用的概念。概念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贴标签。我们通过符号、通常是词语来识别概念,任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拥有该理论概念的一套术语。概念和定义不可分开。 有些理论仅到概念层次为止,只是提供一串概念而没有对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做出解释。这类理论叫做分类学。但是,最好的理论除了概念以外还提供各变量是如何相关的解释。这些解释向我们显示概念是如何相连的。 解释就是回答“为什么”问题。解释首先依赖于必然性原则。解释指出变量中使得某些结果成为“必然的”某些逻辑力量。因果必然性把行为解释为一种反应,而实用必然性把行动看作是可以控制的。在因果必然性中,作为结果的事件是由某一前提事件决定的。在实用必然性中,行为由于某人做出的选择而成了“必然的”。 理论常提出一个详尽的解释性框架。在这一框架中,陈述由逻辑的关系连接起来。逻辑必然性依靠的是一套内部相关一致的定义和一套逻辑规则。 3.传统经典的科学思想——(理论)假设、观察、概括(理论) 传统的社会科学受到以实验自然科学为模式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制约,采用假设-演绎法构建理论,这类方法由四部分组成:(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对假设进行检验;(4)形成理论。 这一方法是以五个主要概念为基础的——假设、操作、控制和操纵、概括法则和预测。这里操作是指这一原则,即一个假设的所有变量都应通过一定手段进行观测。操作的定义应是最明确的定义,因为它们告诉你怎样观测这一概念。操作有赖于测定,即使用准确的、一般是数字化的观察指数。测量可用两个标准来衡量——效度和信度。如果一组变量保持不变(控制),另一组变量作系统的改变(操纵),研究人员就会发现受操纵的变量的作用而不必担心其他变量会有隐伏的作用。概括法则是对在各种情境下某一组特定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理论说明。概括法则也使得研究人员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测。预测是探求的一个重要,因为它给了人们制约环境的力量。 4.替代范式的科学思想五原则 经典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坚实地扎根于“通过发现获得知识”的科学思想。发现法经常被持其他观点的学者所抛弃。罗宾.彭曼(Robyn Penman)认为,行动是自愿的;知识是社会创造的;理论是历史性的;理论影响他们所概括的“现实”;理论是有价值的。 5.理论的发展与变化 理论可能以三种方式变化。通过外延求得生长;通过内涵求得生长;范式革命。范式是一群学者们认为值得研究的一组组概念和变量,伴之以对这一切怎么运作的专门看法。在科学革命中,概念和作用都被赋予了极为不同的概念意义,由此而需要对整个领域的知识给予重新定义。过去的研究领域可能消失,新的领域可能产生,新的结合可能出现。 6.理论的功能 组织和总结知识;知识被组织成完整的理论,研究者从一代代前辈学者积累的经过组织的知识开始学习; 聚焦;理论除了组织数据以外,还把注意集中在变量和关系上而不是其他方面。 理论对观察的事物做出阐明;理论对说明、解释和理解人类关系的复杂性提出指导方向。 理论提供了观察的辅助手段;与聚焦功能紧密相连,观察功能不仅指出该观察什么而且提出怎么观察。 理论的第五个功能是预测。 理论功能即启发功能也经常受到注意,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好的理论引发研究。 理论具有不可或缺的传播功能。 理论的第八个功能是控制。 理论的最后一个功能是生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