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贵族学校里的中国学生攀比严重 自理能力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5:02
英国贵族学校里的中国学生生活状态调查
近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许多家境富裕的父母纷纷将儿女送到英国寄宿学校“深造”,虽然每年超过30万人民币的高昂费用令人咋舌,但依然无法阻挡中国家长趋之若鹜的热情
国际先驱导报驻伦敦记者马桂花报道 提起英国的寄宿学校,人们通常会联想起培养英国王公贵族子弟及政界经济界精英的伊顿公学以及其他培养绅士、淑女的贵族学校。
在英国,寄宿学校作为“社会等级”的象征,成为名门贵族和中产阶级家庭让孩子接受教育的首选。
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许多家境富裕的父母开始投资教育,将儿女送到英国寄宿学校就读中小学。与其说他们是想让子女受到贵族气质的熏陶,不如说是将寄宿学校当作一块敲门砖,希望子女在寄宿学校的严厉管教下成才,升入英国顶尖大学,或者今后能回国经营家族企业。
学费昂贵,每年30万
英国寄宿学校师生比一般为1:10,学校课程时间长,因此学费也相当昂贵。但是每年至少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万元)的费用并没有吓倒中国学生,他们中不少是先富起来家庭的新贵子弟,能够承担高昂的学费;当然也有普通人家子弟,他们靠亲朋好友凑钱,共同投资未来。这使得目前英国私立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创下历史纪录。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高昂的费用对许多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造成压力,寄宿学校对他们的吸引力也有所减弱。过去二三十年间,英国不少家长不再希望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送他们上寄宿学校,而宁愿选择全日制学校,亲眼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于是,不少寄宿学校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经济日渐崛起的中国也成了招募学生的目标国家。


资料图:英国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
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今年1月对麾下1270所私立学校进行的普查显示:2001年以来,私校学生人数不降反增,2005年达到50.55万,6.84万为寄宿学生。这其中来自中国的生源不容忽视。仅今年,就有一千多名中国大陆学生报名就读英国主流寄宿中学,其人数是5年前的两倍!目前在英国的私立寄宿学校中,共有2500名中国学生就读。独立学校委员会的新闻官科林·史密斯表示,中国如今是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英国欢迎中国学生,许多学校也将中文课设为必修课程。
文化冲击,是首要问题
位于英国中部的哈罗盖特女校是第一批面向中国学生招生的英国寄宿学校之一。哈罗盖特是英国中部一个小镇,19、20世纪时英国贵族在那里进行温泉疗养,许多工厂主兴建的富丽堂皇的住宅如今成了哈罗盖特女校学生的寄宿宿舍。《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赴该校采访时发现,学校所在地多雾而美丽,环境清幽。
在学校,高年级学生通常都住单间或双人间。平日上课通常一直到下午4:30。4:30到晚9:00主要是运动时间,体育馆、健身房和游泳池都开放。戏剧排练、社团、兴趣班、音乐课、合唱团、乐队、业余无线电、自卫防身等各种活动一应俱全。学校也开课教学生做饭、理财,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做准备。
女校长哈索勒介绍,该校中学部16岁以上(相当于中国高中二三年级)的120名学生中,有一半多是中国学生。
对于这初出来乍到英国的中国学生来说,扑面而来的无疑是文化冲击。因此,学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希望中国学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尽快适应英国。每年第一学期的多数周末,学校都组织孩子去当地小镇或农村,让她们感受英国。这学期学校组织他们去莎士比亚的故乡——位于英格兰中西部的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让她们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观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从中了解英国和它的历史。学校还组织中国学生看橄榄球赛,带她们去爱丁堡艺术馆观看展览……这一切不仅是让她们了解英国,更重要的是在忙碌中度过第一学期,尽量少想家。
缺心理准备,自理能力差
哈索勒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只有10%的中国家长会来英国探望他们的女儿。 通常他们在中国只把孩子送上飞机,由学校去机场接,其他事务则委托监护人办理。
在英国寄宿学校,高年级学生通常都住单间或双人间,学生必须学会自己料理生活,虽然校服有专人负责洗,学校还是鼓励学生用公用洗衣机洗自己带来的衣服。学生住处有两个厨房,还有微波炉,学生在校餐之外可以自己煮点儿面条。学校也开课教学生做饭、理财,为今后大学生活做准备。
虽然1/3的学生原本在中国就读于私立寄宿学校,对寄宿有心理准备,但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依然是个问题。如今已经从寄宿学校毕业在曼彻斯特大学读经济专业的田田(化名):“刚出来的中国学生有的在国内只忙学习,什么都不会,到英国连地址都不带。我叔叔家的女儿来了四个月都不会去银行办理最基本的手续。”
只埋头读书,轻公益活动
当然,对中国学生来说,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哈索勒说,中国学生擅长学习,但高中阶段只埋头读书不懂娱乐是英国学校不提倡的。学校鼓励中国学生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学校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在医院或咖啡馆当招待,或在小镇的慈善商店中帮忙,所有工作都是免费的志愿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
哈索勒校长说:“这方面督导中国学生很难,因为和她们在中国接受的训练差距很大。但这样做对她们的个人发展很有帮助,也为她们在申请大学撰写报告时提供重要内容。”
留学生自述:中国学生攀比很严重
国际先驱导报驻伦敦记者马桂花报道 来自河北的田田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留学生了。小时侯,父母很忙,天天总是自己上学,中午在姥姥家吃饭。到了中学,干脆就和姥姥一起住。做生意的父母担心她在国内考不上好大学,让她出国留学,既学英文,又长见识。于是,她14岁就独自留学新加坡,三年后又来到英国。在英国期间,先后在两个寄宿学校读书。
来英国后的第一个寄宿女校是中介介绍的,在伦敦附近,一学期的学费说是6800英镑(英国一年有三个学期),实际加上杂费有8000英镑。学校共有300名学生,英国人不多,中国学生有30人。“来英国的中国学生比去新加坡的更有钱,攀比很严重。有人路易威登、迪奥、古琦等世界品牌服饰、包等有好几箱!一个包就600多镑!”
田田说,英国寄宿学校的质量也是有差别的。她对就读的第一个学校就不太满意:饭很难吃,整天都是香肠、土豆泥;老师上课还骂人。田田一气之下,就离开了。经人介绍认识了在英国做专职监护的赵女士,转到英国中部曼彻斯特市的另一所寄宿学校。
新学校英国人居多,管理严格,对不同国籍的学生人数有限制,每年级来自同一国家的只能有两三个。“英国学生待人热情、真诚,能力很强。老师教课以引导为主,不直接教内容,经常提问,考试题也和国内不同。”
田田现在和她的监护人赵女士一起住,经常一同接送国内来的学生。她对小留学生很有感慨。“很多来英国的中学生在国内不学习,到这儿也不学,还说外国人笨,在这儿好混。”
在国外多年的田田,喜欢设计,也很有思想。她常常比较中国、日本、韩国的产品,说中国劳动力低廉,因此东西便宜,但创意跟不上;日本注重研发和创新,对品质要求严格,你能想到的东西,它都能做到;而韩国设计的东西漂亮、新颖。她准备有机会去日本,亲眼看看那个对“一寸布上有几个针眼都毫不含糊”的国家。
田田知道自己今后要接父亲的班做生意,因此要趁年轻多在世界各地走走。
监护人说:他们变得爱学习了
国际先驱导报驻伦敦记者马桂花报道 赵女士来自北京。
13年前来英国上学后就留在英国。三年前公司在旅游和商业考察业务之余开始涉足学生监护业务,后者逐渐发展成主要业务内容。目前,她担任12名中国未成年学生在英国的监护人,除了三人在全日制学校读书外,其余都在英国各地的寄宿学校。田田是她第一个监护对象,因此两人情同姐妹。
赵女士介绍说,中国学生刚来英国时,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为人处世能力都非常差。呆了一段时间后,都有适当提高。但总体而言,寄宿学校的学生提高得不如全日制学校快,毕竟他们在学校生活都有人安排。
监护人和学校及家长的联系基本限于沟通、桥梁作用。“学校通知我们在假期帮学生买机票,解决接送问题,并定期向我们汇报成绩及学生在校表现,由我们及时转告家长。”
到目前为止,赵女士监护的学生中有一例因打架被学校开除。还有一位20岁的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后,家长临时委托赵女士与学校交涉。
赵女士对不少中国学生在英国的变化很是感叹。她说,“我眼看学生来英国一年到一年半后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每一个都在进步。有一个大陆学生和一个香港学生刚来时完全是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在国内混不下去的那种,如今他们自觉自愿地特爱学习,好像在这里被重新激发出学习兴趣。这也许就是英国教育成功的一面。”
赵女士认为,寄宿学校里中国学生人数的增加对提升学校排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哈罗盖特女校就是明显的一例。过去该校的排名只在全英100名左右,今年在《泰晤士报》的排名中,哈罗盖特已跃升为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