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信贷危机和通货膨胀-资讯中心-金融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0:00

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信贷危机和通货膨胀

  • http://www.jrj.com  2008-6-26 8:51:27  期货日报
  •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问股援助热线:010-58325082

  通货膨胀在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美国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费里德曼

  我们如何解释美国的信贷危机和商品价格飙升以及全球通胀的并存?它们彼此独立互无联系,抑或是整个全球大背景的一部分?答案是后者。目前经济并没有倒退到上世纪70年代,但是需要采取行动,来确保这种境况不会成真。

  通货膨胀代表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是太多的货币(或称为购买力)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的结果。商品价格的一次性上涨并不是通货膨胀,一次性上涨也不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但是,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很显然是通货膨胀发生的征兆。

  任何时候,一旦过度的需求出现,最先出现价格上涨的肯定是那些具有价格弹性的货物。商品期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价格也因此成为一个压力指标。如果我们回顾今年来发生了什么,就可以看到这个压力指标是红色的。高盛商品指数从2007年年初至今翻了两倍,同期,原油的名义价格上涨了150%。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已经持续了6年半。看起来,过度的额外需求给全球难以提高的供给带来了太多的压力。

  其结果造成了整体通胀的显著上升:2008年6月,以消费者价格为衡量的通胀预计跳升至4.3%,而2007年2月为2.4%。这种跳升可能是适度的,但也可能并不那么适度。如果人们习惯于通胀水平可以这么跳升,后果将非常可怕。

  然而,在美国以及其他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一个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进程又是如何开始的呢?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地位已没有他们原来那么重要。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全球需求和供给力量的推动。

  从需求方面来说,两种情况正在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一体化下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新兴市场经济的加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在这种失衡之下,货币市场的干预着眼于支持竞争。

  伦敦伦巴德街研究所的查尔斯·杜马斯指出,在一个正常年度里,就购买力平价而言,中国目前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四分之一,同时,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整体贡献为70%。即使用市场汇率计算,中国GDP的绝对增长量也已与美国相同。

  不仅如此,新兴市场国家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持续增长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强大的出口能力及其带来的外汇储备。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大量干预,以此获得出口竞争优势以及减少经常账户赤字(或者说增加经常账户盈余)。在截至2008年3月的7年中,全球外汇储备的规模增加了4.9万亿美元,事实上单中国就增加了1.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如今外汇储备的70%都是在这七年中积累的。“再也不要了。”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家说。而中国说:“一次也不要。”

  干预主义者的政策目的在于延续出口竞争力,这带来了经济的扩张。自然而然的结果是:净出口快速增长,为控制资本流入而出现了低利率,基础货币增加(即使做了冲销的努力)。在这三重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偏热。

  这些国家积累的大多数储备或多或少的是美元标的资产,以及美国的债务工具(即债券)。这就导致了通过资本流入对美国的贸易和经常账赤字进行融资。但贸易赤字本身是紧缩性的——对于任何给定水平的国内需求,它减少了国内产出。因此,美国需要扩大国内需求,以此来抵消贸易赤字的紧缩效应。某些群体必须消费超过其收入。这些消费最主要的是转向了房地产市场。因此,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度负债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直接结果,而正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导致了今天的“信贷危机”。

  目前,倒霉的美联储正在努力重新扩大美国经济后泡沫时代的需求。但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疲软的美元,以及那些货币与美元挂钩的经济过热国家的持续扩张。简而言之,伯南克是在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但是,适合美国的政策可能不适合中国以及大多数货币和美元挂钩的国家。这些非正式的美元化的地区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Ⅱ”。

  因此,这种全球失衡不仅被证实在过去起到了不稳定的作用,在将来也会被证实会起到不稳定作用。现在,美国经济泡沫破裂了,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施行从紧货币政策的时候,美国却需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

  同时,就全球经济的供给层面看,迄今为止,每一个消息都是坏消息。即使从长期而言存在增加能源供给的可能性,在短期内也难以令人乐观。

  我们所看到的是全球通胀时代的到来。但是,对于全球货币政策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忙于应付后泡沫时代的信贷危机。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加剧了美国经济的困境。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发达国家不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如果全球有单一央行和单一货币,那么这个单一央行必然会选择从紧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考虑到全球供给增长率的约束。然而这样的央行并不存在,可以替代的政策就是更灵活的汇率政策以及盯住国内通胀的货币政策。

  全球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进口通胀,如果每家央行都承担其他国家央行政策引发的商品价格上涨,必然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过热。更坏的结果是,如果对这种趋势形成预期,全球还可能陷入和上世纪70年代一样的绝望境地。不会的,政策制定者会确保我们不会沦落到那种境地。

  (本文译自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