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拓展部门职能 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1:39
转变、拓展部门职能 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这里入手 张国华(资料图片)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局近日集中组织全区中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培训活动。活动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每期一周,每期200人左右,共开设电工技能、电子技能、互救自护、刻瓷工艺等11个专业。图为北城中学学生在滨城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专心学习刻瓷工艺。崔金友 摄

  局长论坛

  教育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之一。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认为,这与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存在若干错位、越位、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近几年来,我们从转变、拓展部门职能入手,着力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2008年和200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两度组织地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其中我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两度名列全市各行业首位。最近潍坊市教育局作为全市唯一的党政部门,被推荐为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国华

  核心观点

  教育部门是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拥有者和调控人,既可能是行业系统工作的发动机、助推器,也可能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绊脚石。教育上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虽然常常表现在学校,但往往追因到教育部门身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从正确履行部门职能入手。

  每年将事关全局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确立为重点工作项目,并努力将项目管理转化为盘活全社会专家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机制。

  1 促进部门工作从重点关注教育内部事务,转变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教育资源,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育资源条块分割,由此出现了资源与需求严重脱节的尴尬局面。如何将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供给紧密衔接起来,既方便群众需求,又增强学校办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迫切需要教育部门职能到位,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一是统筹市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盘活存量资源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提供机制保障。

  市教育局通过市政府建立驻潍高校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教育局组建高等教育办公室,将市域内省属、市属、县属15所高校统筹协调起来;通过与劳动、卫生等部门合作,实现了对全市中等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政策信息共享;通过对市、区两级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机构实行集中办公,实现了社会培训机构管理与服务一体化;通过“购买服务”,将市域内的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专家资源进行整合。

  将分散和游离于市教育局管辖范围以外的教育资源实现全面统筹后,我们先后建立了涵盖市域内所有高校、中职学校、技工学校30万名在校生的“潍坊市大中专学生专业信息资源库”,建立了包括全市360多家培训机构在内的“社会培训机构信息资源库”,建立了由市内外高校和中小学200多名优秀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与疏导专家资源库。这些资源在网上全部公开,为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教育供给情况,为教育部门有效地组织教育资源,开展个性化教育服务提供了保障。

  二是统筹教育局机关服务职能,组建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与群众面对面开展沟通服务。

  我们将社会关心、群众关注的服务事项,从局机关8个科室和3个直属单位中抽取剥离出来,集中20余名工作人员组建了教育惠民服务中心,设立了校企合作、社会培训、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校友资源开发、学生资助救助等9个分中心。中心实行集中办公,设立了6部热线电话、13台网上交流电脑和一些面对面交流场所,并将惠民中心的联络方式,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常年向社会公布。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面向社会,一站式服务到位。我们向社会承诺,只要群众关注的教育问题、群众需要的服务事项,都可以在惠民服务中心得到满意的答复和解决。

  2009年以来,惠民中心已直接办理服务事项4788件,网上查询突破64万人次,群众关心关注的大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些措施,不仅较好地关注了群众利益,保障了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而且已经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直接动力。现在看来,如果没有教育惠民中心,有许多群众关注的问题就难以得到及时发现、疏导和解决,即使发现了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激情、动力去全力解决。每天一份来自惠民中心的群众关注动态,时刻警示我们怎样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促进部门工作从直接参与学校管理,转变到实施行业监管、制度保障,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教育局真正懂教育的高端专家并不多,但却拥有对校长的任用权、对学校的评价权、对学生的招录权。如何保证行政权力不被滥用,确保以上“三权”真正掌握在最懂教育、最关心学校的人手里,真正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已经成为办好每一所学校,让人民满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

  一是进行校长职级制、任期制、考选制改革探索,坚持依靠专家办学。

  潍坊市委、市政府2004年作出决定,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全部由组织部门划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实行职级制和任期制。这种校长“去行政化”的改革,实现了教育部门事权与人事权的统一,党政官员不再来争校长的位子,校长也不用纠缠于各种社会关系,可以一门心思办学。应当说,潍坊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与质量提高双赢的局面,课程、课堂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主要得益于校长职级制的全面推行。

  随着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我们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部门有校长任免权是必要的,但这实际上还没有摆脱“人治”的状态。因为如果遇上了一个不懂教育的局长,事情可能变得更糟。为此,今年我们又与人事、财政部门共同出台了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意见,改变由教育部门一家直接任命校长的做法,对新任校长全部实行考选制,由教育部门、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代表,共同组成推选委员会来确定校长人选,着力构建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机制。为从根本上理顺政、校关系,促进学校依据章程和发展规划依法自主办学,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我们正在两个区探索教育部门与学校进行契约化管理的改革。

  二是探索建立学生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与评价的制度与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中小学学生和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关系,跟计划经济时期顾客与商店及服务员之间的关系差不多。如果不把权力还给“顾客”,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就不会有根本性提高,教育的被动局面也不会有根本性转变。为此,我们从2009年起,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让家长和学生的意见能够影响到校长、教师的去留进退,这样就没人再敢拿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开玩笑。久治不愈的不平等对待学生甚至侵害学生利益的现象大幅度减少。

  三是改革中考制度,从源头上保障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从2005年起我们在全市全面推行了中考改革,主要包括: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一次或两次考试,以最好的一次作为录取成绩;学科考试成绩全部实行等级表达,分数和名次退出中考;学生文化课以外的各种个性特长表现全部作为综合素质成绩,与语数外等三个主要学科等值对待纳入录取;由高中学校确定各自的录取标准,在教育局监督下自主录取。

  这样的中考改革,将学生从对分数的极端追求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特长成为主动追求,学校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大批学生找到了成长的自信与快乐。中考改革不但没有影响教育质量,相反,从完全经历中考的两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情况看,我们在全省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中考改革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教育部门把自己应该办的事情办好,坚持正确的人才选拔方向,学校和教师就具有无穷的创造活力,课程、课堂变革的深度与广度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四是创建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对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行业监管全覆盖。

  过去,我们教育部门在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上存在着关注好学校多、关注公办学校多,轻视民办学校,对薄弱学校和偏远学校几乎很少有人去顾及的现象。为了实现公共管理与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我们将全市4000余所学校和办学机构,划分为11个市级督学责任区和145个县级督学责任区,将市、县两级教育部门的业务人员、教研员聘请为督学。每个责任区包括10所左右的学校,由两名督学负责,督学对学校规范办学、安全稳定、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经常性随访督导。这为确保所有学校不发生大的问题,确保重大教育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始终不脱离学校,不脱离教育实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提供了制度保障。

  3促进部门工作从“因人设事”,转变为“因事用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管理,一个一个地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在新的形势下,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但一个部门的人手不过几十人,而且层次也不高。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确保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年年都有新提高、新突破,我们在广泛排查梳理问题的基础上,每年都将事关全局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确立为重点工作项目,并努力将项目管理转化为盘活全社会专家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机制。

  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制订项目计划书。

  每个项目都要在年初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问题解决的标志性成果,以及完成的时限、措施和进度安排等。

  二是落实组织领导责任。

  每个项目都由局领导牵头,机关和直属单位人员全部参与,组成项目团队,把项目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全力进行攻关破解,项目成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是赋予团队组阁权。

  由于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单纯依靠某个科室、单位自身的力量是无法破解的,所以我们要求每个项目都要实行专家引领,打破科室、单位、部门、行业、区域界限聘请人员。

  四是赋予经费支配权。

  将机关经费与项目捆绑在一起,由各个项目的分管领导和主管科室直接支配,用于聘请专家、购买服务、解决问题,科室其他活动不再给予经费支持。

  2009年我们共确立了56个重点项目,仅聘请的各方面专家就达到300多人。项目管理让机关人员人人参与重点工作,天天都做最重要的事情,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学习成长的部门工作氛围,为确保各项改革强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部门是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拥有者和调控人,既可能是行业系统工作的发动机、助推器,也可能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绊脚石。教育上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虽然常常表现在学校,但往往追因到教育部门身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从正确履行部门职能入手,就是我们最为深刻的体会。(资料图片由本报记者鲍效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