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规范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11:06
构建科学规范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上)       作者:山红梅 张鸿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2009,1:79-81    点击数: 102    更新时间:2009-3-5   

    

        1 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

        1.1 涵义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是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所具有的,使系统整体保持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组合、联动和循环,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行方式,是推动整个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运行并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式或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既决定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功效和运行规律,又是系统实现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动态循环的根本保障,还是衡量某一时期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水平和阶段性特点的决定性因素。

        1.2 基本原则

        从系统学的观点看,运行机制实质是系统若干基本功能的组合、联动和统一。因此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建立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整合性原则。把系统各要素联接和综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动力性原则。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所需动力源泉和协调作用。

        3)定向性原则。使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沿着预期要求的目标方向良性运转。

        4)调控性原则。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出现偏差时,能够予以调控并使之恢复正常。

        5)发展性原则。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是开放的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流,系统内部各部分与外界环境有一个不断适应、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

        2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总体设计

        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我们认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包括六大运行机制:

        2.1 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是指对未来实践方向、系统目标做出选择,以及对实现既定目标所必须采取的原则、路线、方针、方法与手段做出相关的决定。

        2.2 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反映决策者借以贯彻其决策意志的机制,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挖掘农村信息服务驱动力量的形成源泉及其诸要素的协同作用,充分调动组织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使之与决策者的目标和谐共存。

        2.3 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有效的信息手段获得准确、及时、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体系不断地创新,寻找更加适合农村信息需求特点的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2.4 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规范性运作,实现其既定目标的管理控制因素。其主要功能是使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在监督管理和有效控制下按既定的运行轨道正常运转,并保证信息服务体系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2.5 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决策者的决策意志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解决农村信息服务问题,需要的是资金、政策、技术、组织等基本保障因素。

        2.6 协调机制

        良好的协调机制关注地是对各信息服务主体进行合理分工,正确地定位各行为主体的角色和功能作用,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实现农村信息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以上六种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农村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如果说决策机制是体系运转的“方向盘”,那么动力机制就如同体系运转的“发动机”,监督和保障机制则是体系运转的左右“两个轮子”,协调机制更像体系运转的“润滑剂”,创新机制则是体系运转水平提升的“活力素”。它们通过共同作用融入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之中,使系统达到最优化,从而实现系统的良性运转。相反,如果离开或偏废任何一方,都难以保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六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分析

        3.1 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决策机制

        1)政府主导的宏观决策机制

        农村信息服务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在系统的宏观领域发挥主导决策地位。其主要是规划农村信息服务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制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健全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增加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高效率地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撑能力,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微观决策机制

        各利益主体在充分考虑自身的行为目的、成本支出、效益目标、技术趋势以及市场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自己在农村信息服务产业链中的功能和作用,按照“目标趋同、利益共享、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原则,制定各自的信息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等微观决策,并进一步明确选择恰当合适的信息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

        3. 2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动力机制

        任何事物的蓬勃发展都是其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以农村信息需求为中心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激励与竞争相结合的外在动力机制。

        1)农村信息需求为中心的内在动力机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向农业领域的广泛渗透,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方式,农村经济必将对信息服务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信息需求则成为驱动整个农村信息服务产业链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客体对信息需求的规模、数量和内容直接决定着农村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水平。各信息服务主体既要紧密结合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特点,科学管理和准确决策,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又要分析预测农村信息需求的发展变化规律;还要注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消费意识,提高农民信息服务需求水平。这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激励为手段的外在动力机制

        激励机制是组织中,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励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激励机制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宏观层面,政府作为激励主体,针对目前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低的情况,使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如财政补贴、税收、信贷、利率等,鼓励各类投资者介入该领域,以

实现农村信息服务领域的投资规模达到一定的经济密集度;

        二是中观层面,涉及到各投资主体如何激励运营主体更好地从事农业信息服务问题。如果投资者就是运营者,则激励机制就成为微观层面的运营组织内部激励;如果两者分离,对于农村信息服务运营所需的土地、资金、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可以考虑使用租金制和分成制作为激励手段;

        三是微观层面,各运营组织内部根据自身的运营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调动相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组织服务目标。例如政府性质的运营组织,可以采用荣誉激励、参与激励、职位晋升等方式。企业性质的运营组织,可以通过物质激励方式、参与激励、情感激励等方式也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3)竞争相结合的外在动力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机构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以无偿服务为主,似乎暂时还不存在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竞争。但是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众多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模式将层出不穷地出现。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将成为每个机构是否继续得到政府资助、得到社会信赖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入竞争机制,使各类农业信息机构并存互补,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使农业信息产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运行中趋于平衡,也是农业信息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