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鹰:郭敬明活着就是为了被粉丝消费(南都周刊 2010-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3:18
主页 > 南都周刊395期 > 正文

肖鹰:郭敬明活着就是为了被粉丝消费

2010-3-1 9:05:45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221 跟帖 0 条郭敬明并不代表“80后”或“90后”,他所做的是把自我作为“异性化青春”的消费文化奢侈品,在最大限度并且持久地向青少年“消费阅读市场”倾销。     南都周刊记者 张守刚 采访、整理  (肖鹰,清华大学教授)      从文化批评家的立场,我是根本否定郭敬明的。我否定他,不是因为他的那个难以令人认可的“异性”扮相的作派,因为扮相和做派是个人的事。我否定郭敬明,主要是对他的这种抄袭而拒不道歉的行为。     一个文明的人,必须尊重法律,他拒绝道歉是对法律的藐视。作家是以自己的原创进行文学写作的人,抄袭就践踏了作家的核心价值观。我坚持否定郭敬明是一个作家,不仅因为他的写作只是商业写手的写作,而且也因为他根本没有作家的文学价值观。无论他在商业上取得多大成功,也完全不可能赢得我的尊敬。     郭敬明的写作缺乏灵魂。在郭敬明的书中,包括他最新号称一星期发行120万册的《小时代2.0》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粗劣的消费文化演义,当下“波波族”似是而非的无聊呓语和行尸走肉般的消费炫耀。就写作特点而言,我认为他的写作最基本的特点是“仿日本漫画(动漫)”,就是日本漫画(动漫)文字化,或“看图说话”。这是看日本动漫长大的“青春写手”的典型“80后商业写作”,它极度展示的是一种消费炫耀,奢靡而浮华,拟图像化,但没有质感,不能回味——也不堪回味。它跟文学本身没有关系,因为真正属于文学的东西,它一定要展示作家的心灵,一定要有可以体味的内涵。郭的书中,没有文学的基本品质。     中国的学术界一直谈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学是否终结了。文学终结的概念实际上就和消费化的写作有一种实质性的关联,他其实就代表了一种消费化的写作。     “郭敬明”是一个把商业写作和消费生活一体化、被娱乐市场成功打造的超级文化消费品,或者说在当前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消费文化符号。他的过人精明之处就在于,非常清楚并且极大限度地扩张了自己作为一个“80后青春文学写手”的消费符号价值。他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维护和扩张这个价值。他是为消费文化符号“郭敬明”活着的,他活着就是为了被粉丝消费。这是郭敬明与真正的作家的根本区别。作家生活的价值是通过写作创作文学作品,他把“写作”变成消费品“郭敬明”的一个符号元素,正因为这样,他的文字产品是超值的消费品。这是对自己彻底的贩卖,是无灵魂的生活。     我更愿意肯定韩寒,当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他所发表的言论。但至少他是在积极地表达,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公民谴责社会弊端的责任意识。郭敬明并不代表“80后”或“90后”,他所做的是把自我作为“异性化青春”的消费文化奢侈品,在最大限度并且持久地向青少年“消费阅读市场”倾销。 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9783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