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皆是物,处处惹尘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06:47
佛学说:一切万物皆都是空,杂念由心而生。讲六道轮回,今生的刻苦修行是修来世,讲究的超脱、淡泊修行是修来世。无论大乘也好,小乘也罢,终究逃不掉空,四大皆空,无我,无欲,无思,无为这些最基本的中心指导思想。
我知道——五祖死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神秀为北宗六祖,慧能为南宗六祖。慧能说的代表了南宗的主张,认为觉悟不用通过外在的表现,只要在心中追求就可以,所以主张不用通过诵经,坐禅,布施就可以立地成佛,就是“顿悟”,它和北宗的“渐悟”是对立的。所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论这两种的哪一种,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成佛。那么“成佛”也是一种追求,一种愿望,一种理想,也是一种“欲”。佛学说:杂念由心而生,一切万物皆都是空,有欲有求,无欲无求。所以南宗六祖慧能说:本来就没有身体,心也非心,没有万物,本就无欲,何谈得上有尘埃,更说不上惹尘埃了,我觉的是经不起推敲的。什么是“欲”——“欲”就是想法,念头,要求。爱,恨,同情,自私,羞耻,愤怒,嫉妒,骄傲,贪婪,自卑,痛苦,超凡脱俗,与世无争.....都是“欲”或是“欲”的表现形式;甚至说“我不能有欲念,我不想要现在这个想法”的这个想法也是“欲”,所以有心就有欲。慧能所说佛法最高境界,求“成佛”的过程就是要放弃一切的“欲”即想法和念头,一切的一切,甚至要放弃你正在进行“放弃我的一切念头”的这个念头,达到无想无念,无心无我,无欲无求,无爱无恨的境地——万物皆空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所以你的身体不你的身体,你的心也不是你的心,那么欲念也不是你的欲念,做了等于没做,没做等与做了,做与不做都无意义,于是就“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了。如果说:万物皆空的话,那何谈有心,即本来无心也就本来就无欲,既无欲即无尘,更说不上沾染了,既然本来没有又何谈放弃,不觉得很矛盾吗;
又如果除“心”以外,一切万物皆空,那么只要有心必定有欲。那么无论求佛学也好求“成佛”也罢,“欲”永远凌驾所有的之上;那北宗神秀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佛法追求超脱、淡泊、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不必强求,岂不成为人类逃避红尘现实的一个空间或接口而已,隐修高人?是逃避俗尘只求得自己内心平静与安宁的一个懦夫吧。佛家讲六道轮回,今生的刻苦修行是修来世.成佛不是为己,而是为了普渡众生。既然需要普渡,成佛为己为人已经不重要,有苦难才需要普渡,有心有欲才有苦难,不论哪世哪辈子,又岂是一个“空”字就能解脱的。若人人求佛,刻苦修行,超凡脱俗,不闻尘世,自娱自乐,自我感觉良好;抱着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的态度。好一个不了了之,只为求的个人自我的安慰,岂不是精神胜利法,都成了阿Q。(当然我说的人人是基于生来就是俗人的基础之上的)。
有人说宗教是历代统治者的一种愚民政策,如果是,我宁愿被基督教所愚弄。首先它并没有否定有血有肉的“自我”的存在,承认了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也就是原罪(痛苦的根源),有好的和坏的,但是只要有爱并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人性中阴暗的会被它的光芒所照耀,就是常说的灵魂会得到拯救。这种力量越强大,黑暗越畏惧它,它强调的是群体的力量。这些和佛教是截然不同的。我生来就是一个俗人,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觉的人,被人骂会不高兴,被人打会疼,遇不平之事会感叹,理想不能达到会苦恼,爱情无奈会让我欲哭无泪,看世间百般丑态会愤慨,中彩票会高兴,精神上的无所依更是痛苦之极......;生活的历炼,早就看尽世事,想泰然处之,太多事情是不能受自己所左右的,更多的是无奈,精神上无论是有所依还是无所依都只能是更痛苦。这不是什么说些什么“空,无欲无求,万物皆有因果,冥冥自有定数”之类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话就能解决的,对自我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态度,人云亦云,消极的人生态度只能让无助者更加无力,悲观者更加厌世,失意者更加迷茫。
人生来自私,过多关注自己,就永远痛苦,倒不如努力做到基督教所说的不求回报对他人对世界无私的爱,虽然不太可能,因为人的私欲与生俱来,但努力了,至少可以是我的生命存在有意义,精神得到升华了,灵魂找到了舵手,毕竟对人类和世界的终极关怀可能才是值得追寻的最高信仰。
是的,没有多少人是智者,圣人,诚然各种欲望使人类固有的劣根性,会羁绊精神进化的脚步,要学会在生活不断的自省,鞭策警醒自己,不要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偌大世界太多值得我们去关爱和关怀,付出的爱,感动别人的同时也感动了自己。无聊变得有意,空虚变得充实,让无力变得强壮,让悲观者的心灵得到抚慰。大爱应该成为人类的终极信仰。一个人只有做到有大爱,思想上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升华,内心才能平静,心灵才能净化,精神不再空虚,不再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就摆脱与痛苦的纠缠了?
有人说“你是在和自己战斗,输了赢了都是你自己,你也是在浪费你仅有的能掌握的那点生命”,这就是我的问题所在,正因为我不想浪费唯一属于我的生命,是我经常思考,而且必须思考的问题。“无奈”不是想无奈,现实社会的客观环境加上个人生来悲观人生态度造成无奈。我能做什么呢?我做了什么呢?我做得到什么呢?我做得了什么呢?正是我反复思想生存状态和生命个体存在意义让我值得经常痛苦并思想的问题。
我既不愿是神秀更不愿是慧能(他的理论就自相矛盾,而且非常自私)。因为我觉得当一种个人观点或说法上升到意识形态,成为强权的一种工具时,而由此创造出的一套理论体系(空,有形也好无形也罢,无欲,无我.....),否定个体的存在,不能正视人与生俱来的“欲”,对“欲”加以硬性的打压,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有形的表现了,都是站不脚的,从而失去其本来意义,都是让人无法信服的。
作家王晓波曾说“任何一种信仰,包括我的信仰在内,如果被滥用,都可以成为打人的棍子、迫害别人的工具。渎神是罪名”。当某种信仰大行其道达到世人狂信时,会使人忘记思考就很难做到保持理智清醒从而丧失自我,这无疑成为精神世界的文字狱。更何况因为我在这个世界,所以我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的让我感觉到我的存在,这是不容回避的实事,承认“我”和“我在”是很重要的一种认知态度。
当然从身体和所处的环境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这个意义上看,我不否认人的精神世界需要信仰,毕竟有信仰比没有信仰要有好处,最起码可以让有形的肉身常常自省反思,自珍自重。在精神世界的游走思索是必要的,但是老飘着不下来,产生不知道身处哪个世界的幻觉,那就成为了一种臆想,再把这种臆想强加于他人,奴化大众的思想,对大众进行集体催眠,很可怕;灵魂没有了肉身,不就成了游荡的孤魂野鬼了。我觉得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包括我自己,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事事的多面性不能让我枉下断语。所以我所说感觉的一切指针对我个人而言,我也不想把这些强加给别人。
人活一生太多的精神负重,何必再为自己带上一套精神枷锁,谁也代替不了谁,我就是我,所以“我在”有“我”,我的精神世界是唯一属于我的一片天空,我要为它留出空儿来。虽然我现在感觉不是良好状态,经常困惑痛苦,但思考是不能间断的,我不想做个行尸走肉;人活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战斗的过程,和自己和他人和所有有形或无形的,评价输赢的标准个人不尽相同,很难说是输了还是赢了,可是输了赢了又能怎样,最后仍然尘归尘,土归土,化作尘灰,一路灰飞烟灭;斗争是一定要有的,既然是斗争其过程必然是艰难困苦而且孤独的甚至有时候要以死亡作为代价,我宁愿做一个精神世界上痛苦孤独的迁徙者在不断颠覆和背叛自己的道路上迁行,也不愿成为不闻世事的所谓的隐修高人,即使不能使我的无形精神世界处于一种理想状态,那么起码它可以让我在现实生活中不至于迷失了自己偏离了航线。。。。
但关键的是我想悲观的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我能发现问题,仍不能解决问题;也许生活与生命存在的意义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答案,而是在于能够提出问题,让我在非有非无之间思考,想通过在不断思考,背叛自我,肯定自我,再颠覆,再蜕变中完善自我,心灵得到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