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中国股市催生的亿万富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6:27:22
关键词:亿万富翁
林园:中国股市催生的亿万富翁
blogbuffett 转载
中证报记者  陈雪 深圳报道
2006年1月24日,当林园出现在记者面前时,怀揣着一个传奇和两大谜团。 所谓传奇,是指他从1989年入市,不跟庄,不开“老鼠仓”,甚至很少透支,光靠自己的脑袋瓜灵光,16年来把股票从8000元炒到了4个亿。
所谓谜团,一个是他为何主动找到记者要把自己的财富和致富秘诀公诸于众。中国人一向怕露富,讲究闷声发大财,因此在这一点上,不单记者不理解,当晚满座的投资界高朋也不赞同,力劝其三思。
林园的另一个谜团则是,最近逢人就借钱,而且狮子口大开,有多少借多少。
不过,这个个头不高、自信心“爆棚”的陕西汉子,看起来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且决心已定。那晚,他当着圈内众高手惊世骇俗地预言道:“未来三年,中国股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财富会向资本市场快速聚集!更多的富翁将从这里诞生!我已全面进入战争状态,满仓+透支!我要做全世界最贪的人!” 语毕,朗声大笑,一张国字脸上,眉毛和眼睛都笑弯了,甚至现出了两弯大酒窝。
从8000到4亿,年复合增长率98%的炒股神话
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记者与林园面对面坐在一间咖啡馆里,听他讲发财的故事。16年中国股市的峥嵘岁月,在他嘴里仿佛弹指一挥间,简单、轻松、愉快,与节庆的气氛很配合。而他个人的传奇概括起来,无非是那么三个阶段,那么几只股票。
1989年底,经一位解放前曾在某上市公司当过纺织女工的亲戚提醒,他一头撞进股市,以88.45元买入了5股深发展。此后,他反复炒卖这一只股票,常常为了100块钱的差价,骑着自行车穿梭于不同的营业部之间,几个月下来就赚到了12万。随后的二、三年,他大胆而幸运地收集到了大量别人不愿意要的原野、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原始股,这些股票上市后均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到1992年林园的股票市值已超过了1000万元。
这是中国股市刀耕火种的年代。深圳当时只有四家营业部,交易所还没有成立,证券尚未电子化,报价是用小黑板手写,股票交割是标准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且每天可以进行无数次买卖,甚至根本不受营业部营业与否的限制。最火爆的时候,园岭一带开起了股票夜市,人们用鱼竿挑着白纸,上书股票名称价格,像钓鱼一样“钓”主顾。
这也是中国股市最平民化的年代,多少草莽英雄,一夜暴富,根本不足为怪。中科创业的朱焕良等人,据说那时候都是与林园同一个屋檐下进出的。只是大浪淘沙,在此后的岁月中,很多人的财富付水而流,很多人走上了另外的道路。
1993年春天,中国股市进入第一波熊市。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93年消灭大户,94年消灭机构;与此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却迎来了热潮。幸运的是,林园恰恰在这个时候,离开了股市,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一去两年。
“1994年底,有朋友拉我去上海做房地产,我就去看。看着看着发觉不对劲了,钱好象开始向股市回流。我立马套现,先拿了1000万入市。”说这话时,林园简洁干脆,可以想象当初他做决定时也没有拖泥带水。
林园回来的正好。上证指数从1995年初的500多点开始,几经反复,拉开了一轮大牛市的序幕,最终在2001年6月达到历史最高点--2245.44。
牛市中,林园的主力品种也比较明确:深发展和四川长虹。这正是那波牛市启动功不可没的超级动力引擎,无数的投资者分享了它们强劲攀升所带来的财富和意外的喜悦。林园以每股12元买入深发展,以40元左右价格卖出。随后,以25元买入四川长虹,仅仅半年后以每股平均60元以上价格卖出。
那一轮牛市,几乎是闭着眼买股票就能赚钱,因此当时股市的时髦用语叫“博傻”,意指只有最傻的人,才能攥紧股票,赚到盆满钵满。其间,尽管林园手痒难耐,频繁操作,但据称几乎从未失手过。几年下来,他盈利水平在9倍左右。
似乎是幸运之神再次垂青,2000年前后,林园在股市边打边撤。2001年初,当上证指数一路不回头地到达2100点里,林园终于头也不回地全线撤离了A股市场,逃掉了迄今为止的历史大顶!
从2245点,中国股市的熊市一直持续到今天,5年之中,上证指数最多时跌到900多点。伴随而来是绝大多数投资者财富缩水,其程度完全可以用尸横遍野,愁云惨淡来形容。
林园这一次让记者无法相信的已不仅仅是他的幸运,还有他的勇气。2003年底,他杀回了A股市场,当时上证指数在1300点左右。熊市漫漫,谁也看不到尽头,林园竟三下五除二,将全部资金换成了股票。据说,他当时入市资金有1.7个亿,两年下来增值140%,到2005年底市值已达到4个多亿!
寻访股票交割单背后的真实故事
林园的故事多多少少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2月6日,狗年开市首日,记者开始追踪林园遗留在往日时光中的致富印记。有趣的是,随着不断深入的挖掘,这些印记看起来已不单是某个人的珍贵回忆,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兴衰的良好印证。
下午2点多,记者来到联合证券位于深圳闹市区的一家营业部,这里是林园的炒股大本营之一。旋即,客户经理打出了林园的股票对帐单。轻薄的两张纸上,显示着4个不同名字的账户,分别盖着柜台查询业务专用章。 “这几个人都是我的亲戚。”林园指着账户名向记者解释道。只见这些账户上截止2月6日的市值分别为3207.8万、615.9万、2299.58万和2295.3万,累计达到8417.6万。投资组合包括G千金、贵州茅台、G万科、云南白药、G铜都、G铸管、招商银行、马应龙、东阿阿胶和丽江旅游。一转头,林园又摸出份传真,上面显示着他在另一家公司的股票组合,截止2006年1月24日,总市值为3957.2万元。
事实上,当记者此后探访其它4家林园曾驻扎过的营业部时发现,林园的市值究竟有多少是很难算清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股市上很多机构和个人都曾有很多分账户,有的是因为“打新股”需要,有的是为了财不外露,也有的是为坐庄,因此只有当事人心里才清楚哪些账户是他自己的。
感到这条求证之路走不通,记者随即要求林园把股票交易的流水单打印出来,转而考察股票增值的过程是否如他所言而不虚。这种流水单是逐日逐笔显示的交易记录,而对帐单则只是显示某一天其账户的组合和市值。
在等待中,林园应记者此前的要求,把他翻箱倒柜找出来的东西一一展示出来。 一个是32开的小日记本。这显然是个帐本,不少圆珠笔的印迹略显模糊,若非日久便是受潮而至。有的页面的边角上还涂抹着花花朵朵或是美女头像,象是出自年轻少女的手笔。“你看,这一页写着的8000块,记得当初是我们全家凑出的余钱。我就是拿这笔钱买了深发展的。”
“再看这个,这是1991年11月22日记的买深锦兴的帐。哈哈,当时我一个亲戚就在锦兴上班,她同事的股票差不多都卖给我啦!你看,这23个人有名有姓,总共卖给我6万多股。那时锦兴的面值是10块,后来拆细为1块。”
林园出示的另外几件东西就具有“出土文物”的价值了。
“看,这两个股东代码卡才四位数,这么小的号码现在不多见了吧?”那是两张黄色硬纸卡,一个代码是印刷体,0002092;一个是手写的9387。
“这是上海电真空的原始股,嘿嘿,全中国恐怕没几个人还有这个吧?全都电子化了。早几年登记公司还说想办法把我这个也托管了,我没有答应。”记者仔细端详这张号码是0078209的股票,上面详细记载着当年的股份总数是200万股,每股面值100元,发行日期是1987年1月24日,以及时任该公司的董事长薛文海,副董事长李思源、苏谋强的签字和印章。股票背面,盖着林园的手章,买入日期显示是1990年8月15日。
临近收市,记者终于拿到了接起来几米长的流水单。来不及细看,便与林园赶到了长江证券某营业部。大鹏证券破产清算后,这里便改弦易帜,但当年大牛市时这家营业部可谓声名显赫,前前后后造就了不少亿万富翁。现在有迹可循的便不下5个,林园是其中之一。
林园原本想把牛市的辉煌记录打印给记者看的,但事与愿违,证券公司易主后系统更换,加之牛市的交易太多,一时半会儿根本打不完,记者只拿到其中部分交易的流水单。
所幸林园呆过的大户室至今还为他保留着。一通翻找之后,竟意外地发现了足有一尺厚的发黄的对帐单和流水单,上面显示的打印时间早到95年,迟到2001年。尽管不连贯,还是可以找到了当年重仓股的部分交易记录。
在一份长长的流水单上,记者看到,从1997年1月28日以25.46元完成了第一笔交易后,林园开始集中买入四川长虹,到当年5月,这个账户已总计买入56.2万股长虹,均价在25块多。到了7月22日,长虹的余额减少到15万股,其余股票均以60以上的价格卖了出去。林园说,当时他各个账户上的长虹总计有100多万股,半年间为他赚了4000多万元。
“那时候股票涨得凶,一天之内市值可以暴增。当时营业部有个亮姐,记得有一天她大叫,’林园,你今天赚出了一个奔驰车队!’”
离开这间房号为609的大户室时,记者回头望见,门外的墙角挂着张母鸡下蛋的油画,不禁感慨在这片福地上林园究竟收获了多少金蛋?!
一台股市“生钱机器”的运作原理
16年股市风云变换,林园却传奇般地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甚至是初创时的乱市都可以赚钱,这就令人不得不探究他有何德何能以致于斯。
说起来,林园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和商人,用一句概括他消费和投资的原则:只买性价比最优的东西!通俗地说就是,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
生活中的林园是出了名的“抠门”,投资界的小圈子里,朋友们也时常以此调侃他。飞机下来只坐大巴,酒店进去只住二、三星。“我告诉你,买部手机我一定要跑遍全城,就算30块的东西我也要讲价。为什么?这就是我的原则。”林园对大家的玩笑非但不以为意,甚至有点自豪。“你想想,我花小钱都那么谨慎,做股票就更不用说了。”
翻看林园最近两年来的投资组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当初买入时这些公司的市盈率(PE)都非常低,例如在这一波熊市中买入的武钢股份、铜都铜业、新兴铸管、赤天化、中原高速等等。“你算算,这些公司股改后的PE都只有5、6倍。我可以大胆地说,上证指数哪怕跌破500点,这批股票还能赚1倍。原因很简单,太便宜了,全世界哪里也找不到这么便宜的股票了。”林园承认,不排除市场继续暴跌而殃及他的股票的可能,“但套牢的时间不会超过12个月的,不信你等着看吧。”
每当谈到他的股票,林园便以这句话来高度浓缩他的自信--“不信你等着看吧。”此话成了他近来的口头禅。
有个例子能够比较直观地说明林园对低PE股票的热爱之情,那就是武钢与宝钢。论公司实力和业绩前景,林园更看好宝钢,但他却在05年买入了大量的武钢。“宝钢太贵了。”事实上,去年中期业绩都是0.4元左右,宝钢当时市价5块多,只比武钢高1块多一点。
当然,林园绝不是个只买便宜货的“财迷鬼”,只要公司足够优秀,再贵的股票他也敢买,譬如贵州茅台。这是人尽皆知的“贵族股”,两年来涨幅接近2倍,目前价格为58块,是两市最贵的股票。“03年我23块钱买它的时候,PE是17倍。不过,我不嫌它高。我算过它未来3年的帐,每年都有15%的复合增长,按当时的价格算,到06年PE就降到10倍了,这还不算提价的因素,根本不算高。”记者从一份流水单上看到,茅台涨到37、8块的时候,林园还在一路买进。
林园的商人本色还有另一个体现,那就是不熟不做。十几年来的投资生涯,不算那些牛市中做着玩的短线品种,林园买来买去的重仓股就是那么三、五个行业,十几只股票。“我有个原则,我买的企业一定是我能算得清帐的,而且要能算到今后三年。”
酒类公司显然是符合林园的标准的。“拿茅台来说,它一年的产量就那么多,产多少销多少,又不会降价,所以每年能赚多少钱很好算。”从1994年第一只酒类股—古井贡上市开始,林园就关注这个行业,后来陆续买过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和五粮液。
医药股也是林园最青睐的,因为他是学医出身。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马应龙等等,都被林园看好并持有,有的还被列为未来随时增持的品种。
另一类是公路股。道理不言自明,一条路上跑多少车,收多少钱,只要会简单的数学,就可以算得明白。历史上,林园在宁沪高速上赚过大钱,现在又把目标瞄准了中原高速。
“赚钱的机会多的是,所以搞不懂的公司我从不买,那种钱我不打算赚,谁有本事谁赚,我只看好我了解的几十家公司就行了。它们涨了我就卖,跌了我就买。”
不难发现,林园买酒类公司至少到目前为止从不买白酒以外的红酒、啤酒,买药只买中药。“创新的菜再好吃,中国人到头来最爱吃的还是红烧肉、粉蒸肉,老祖宗的东西流传几百年,总是有它的道理的。你再看看,哪国的股市都是民族品牌的公司股票最贵。”
林园买的企业有很多共性,零库存、现金流好、利润额大。“那些每年只赚几百万几千万的公司你就不要买了,它们大多属于竞争行业,进入门槛低,拼到最后就是打价格战,赚钱太累了。股东又能分享到什么呢?要买就买能赚几个亿十几个亿的公司,这些公司多硬朗!”这是记者头一次听人用“硬朗”来形容企业。
有些行业一直是林园尽可能回避的,譬如那些爱打价格战的,利润容易转移,或是靠固定资投资规模拉动的行业。林园自有他的种种道理,简而言之,就是这些企业不确定性太大,是他所无法把握的。
04年前后,由共同基金演绎出的核心概念:民族品牌+自主定价能力,是当时最流行的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标准,林园恰恰与之不谋而合。
很难理解林园为什么说自己要做全世界最贪的人,就过往看他是个知道进退、懂得见好就收的聪明商人。有人说,在股市中赚钱容易守住难,抄底容易逃顶难。这或许是人性弱点使然吧。但问起林园如何应付股市危机,在暴跌时保全自身时,他的反应令人瞠目。“危机,有什么危机吗?我从来没觉得。”看来,一个在危机来临之前早已抽身而去的人,对危机是没有切肤之痛的。
“刚有股市的时候,股票严重供不应求,上市就涨,拿到股票就是拿到了发财的指标。到了92年下半年就不同了,国家说要增大发行量。我觉得价格要下来了,所以就不做了。快到2001年的时候,大家炒股票以流通盘有多大做标准,盘子小就狠命炒,我觉得这很可笑,早晚要出事,所以就慢慢地出清了货。”
某种意义上,林园是个幸运的人,最幸运在于他是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一朝起早,却步步走在了市场的前面。16年来,他总是在最便宜的时候买入,赚了几倍后别人才反映过来,他却开始卖了。当然,林园的自制力也是他能守住财富的关键。他说,他卖了的股票经常还能够涨很多,但他从不后悔,天底下的钱是赚不完的,一个人吃鱼也不要把头和尾巴整个吃掉,只吃最好的那段肉就可以了。
把公司调研变成“淘金之旅”
林园有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绝活--公司调研。据他称,只要是重仓的公司,他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去调研一次,有时候是公司总部,有时候去看它的竞争对手,或是经销商和市场。有据可查的是2005年11月前后,从万科、同仁堂到武钢短短几天跑了3家公司。在武钢时听说宝钢要生产取向硅钢,这原是武钢的“独门技术”,林园立即又动身飞到上海。
林园的毅力几乎是公认的无人可比。据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回忆,2002年SARS的时候同仁堂在北京开股东大会,只有他和林园到场,而且一个是从香港,一个是从上海飞过去的。同仁堂的工作人员当时既佩服又紧张,大冷天地把所有的门窗打开了开的会。提起这段往事,林园大笑着说,开完会他又跟成渝高速联系调研,把公司的人吓坏了,专程打电话回来说,“我们请示了市领导,现在闹SARS,您还是别来了。”
今年春节前,林园为了看赤天化,三九天地跑到了贵州的深山老林里。“上去7个小时的盘山公路,下来又7个小时。把我转得都吐了。他们公司董秘说,我是头一个去公司看的投资者。”
2月6日,记者陪同林园来到招商银行调研。听到他问招行哪几家分行对利润贡献最大,他要一一考察过去的时候,招行董秘和股证事务代表好奇地睁大了眼睛,估计他们很少见到这么认真的个人投资者。而前几年,林园为投资宁沪高速,竟把沿途的所有大城市都考察一遍,以便评估未来车流增长的潜力。
“很多人为了买件衣服逛半天,买股票却道听途说,能不赔钱吗?”因此,林园信奉眼见为实。而且因为做过生意,以生意人的眼光,他看公司颇有独道之处。
别人看高速公路,觉得车多的好,他不以为然。“现在车就跑满了,将来成长性怎么保障?”别人担心白酒价格战,影响销售。“好的白酒怕什么,现在都是年份酒,就算有库存,越存越值钱!”
林园考察公司好坏有个非常好玩的指标,叫“经营的轻松度”。“我看中的好公司,很多都是傻子去管都能赚钱的公司。所以老板们经营起来非常轻松。你去调研,他会得意地带你这看那看,告诉你他们的经销商会在大门外排多长的队;告诉你今年的合同去年几月几号就订完了。有些公司可不然,你去了他拉着你诉苦,说竞争压力大,当老板难。哈,这样的公司我看过了,就不打算买了。”
公司调研成了林园一次次的“淘金之旅”,“我为什么那么坚定地买茅台?当年调研时我发现,光它窖里蔵的年份酒,加起来的价值就超过了当时股票的总市值,这说明当时茅台被严重低估了,这样的股票我买了能亏钱吗?”据说,林园至今持有茅台总共数百万股,算来已让他赚了上亿的钱,就在记者进行采访的一周内,茅台又为林园带来了6000万元的市值增长。
而林园在调研也在渐进地改变相关公司的治理,譬如他经常建议董事会改变分红政策,提高股东回报。
暂未破解的两大谜团
对于林园投资的水平,圈内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说,他又土又笨,一不懂财务,二不看专业投资的书,光靠两条腿跑公司,以前赚钱是运气好,今后成不了大气候。但也有人认为,林园有做投资的大智慧和天赋。他的炒股理念,看起来都极为简单和朴素,根本谈不上身怀绝技,但正是这种非同寻常的、化繁为简的能力,让林园在股海沉浮中一直笑到了今天。
林园与记者的一些平淡对答其实颇为值得玩味。 “你天天空中飞人一样到处看公司,不看盘吗?” “不看。”  “报纸呢?你不关心宏观经济吗?”
“不看,也不关心。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所以只关心国家大的方针政策。”
“油荒呢?很多基金经理担心这会带来负面的连琐反应,殃及股市。”
“什么时候中国工人工资涨上去了,我就不买股票了。中国经济与别国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别的因素都差不多。没什么值得我们自己好担心的。” “怎么对股市这么有信心?” “这年头,还往哪找这么便宜的股票呀。虽然真正好的公司并不多,但有那么几十只就够你赚的了。” “听说你看报表不太灵?” “没关系,我找朋友帮我看。一个不行,多找几个。反正我不会特意去学那些高深的东西。懂的就做,不懂的就放弃。”
不过,在半个月的追访中,记者始终没有真正搞懂林园身上的那两个谜团。对于主动曝光这件事,林园的解释是,“我要确立我的标准!也想告诉投资者,哪怕赔了钱也不要灰心,还是要对这个市场有信心,坚持就是胜利!”
当然,林园也不否认他有自己的意图。“现在跟你说了也不明白,等牛市来了你就知道了。”林园的一些朋友对此的猜测是,他或许希望成为巴菲特那样有号召力的人物吧,一呼百应,买什么股票就有人跟着抬轿子。也有人说,林园赚够钱了,想出名了,或许也想借机搞个私募基金什么的。
无论这些猜测是否准确,它们或多或少可以解释林园引起记者好奇的另一个举动:采访中,他一再要求记者公布他的投资组合和选股理念。可能,这既是他自信的体现,也是在市场上扬名立腕的必要手段吧?
至于借钱一事,他也不避讳。“我借钱只买转债,有多少借多少。那些快到期的、价格在面值附近的转债,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买了我就猫在里面,牛市来了或是股改优厚的就转成股票。”看来林园认为他是在积攒赚钱的种子,种下去,然后等待牛市变成摇钱树,哗啦啦往下掉钱。
“你要记住,我是一个商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现在我就是在为牛市做准备。”有一次谈话末了,林园为自己所作所为做了这样的注脚。(欢迎投资者来信交流,本文作者电邮:yunsnow@vip.sina.com)
林园目前的投资组合(本组合仅代表被访者意见,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原有重仓股3只 :贵州茅台 五粮液 云南白药  合计仓位占总资金量的60%
操作建议:持有
最新进入组合股票2只 铜都铜业 仓位占总资金量的17%  操作建议:持有
招商银行  目标仓位占总资金量的17%  操作建议:增持
其它配置股票7只 新兴铸管  中原高速 云天化 赤天化 马应龙 东阿阿胶 万科 合计仓位占总资金量的6%
备选股 (随时可能变成重仓股的股票3只 )中国石化  武钢  宝钢
牛市确立后可能加大投入的股票4只 小市值公司,如丽江旅游、千金药业、马应龙、云南白药。(中证网2006-03-05 16:22:53)
Blogbuffett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作者:博客巴菲特】【访问统计: 1398】【2006年03月6日 星期一 10:28】【加入博采】【打印】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4602221

2006-07-11 23:30:15
林园的思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判别真假倒在其次了

2006-07-09 22:16:3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06-06-17 17:33:39
这个故事吹的太离谱 ,明显一个托,然后劝人跟风上套,别信它,一笑了之,听自己的。

2006-03-14 14:36:16
哈哈,纷纷纭纭,智者自能明辨。
不能确定的事情,宁可信其无,不能信其有哦。

2006-03-07 18:15:58 
媒体报道,噱头和哗众取宠不是少数。是真是假,都逃不过时间来说话。再者,文字都难免有个人的倾向性,唯有独立判断的旁观者清。文中的草根研究、不熟不做等是值得借鉴的.

2006-03-06 20:01:56
哈哈哈哈,巴老的三个原则,这个林圆全都做了.
1,持仓股票的品种要绝对保密;
2,不预测未来;
3,不借钱投资,哪怕绝对没有风险.
这个故事吹的太离谱.

2006-03-06 19:13:06
不排除是一个惊天大阴谋,虽然说起来太像个真的了
一个很好的资讯网址,现注册免费试用一个月,赶紧啦!(全年缴费可要过万!),
网址:http://www.bolaninfo.com/bolanweb/down_2.asp?friendname=94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