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举到公考——扼杀思想的统御之道(2月23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7:05

从科举到公考——扼杀思想的统御之道(2月23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0-2-23 16:58 | 投票 | 阅读:27  本文已获编辑推荐 点击:27关键字: 国际化 儒道 公务员考试 科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殿试的第一甲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考中状元的,从唐武德五年(622年)起,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止,在近1300年中,共出了596个状元。

 

中国历代的文人都希望通过进入仕途,那从大的方面讲是报效国家,服务社稷,从小的方面讲就是为自己找一个“铁饭碗”,让国家把自己养起来。

由于担心失去这个铁碗饭,原本可以养家糊口的俸禄被降下来,所以文人对君主与领导就会形成持续性的需求,就会形成阿谀奉承的风气,由于担心会受到别人的陷害,所以要曲意迎合的对象也就包括了同僚甚至下属。由此,在仕途中的人就会如牢笼一般的官场里,被官场的风气裹挟着前行。

在仕途中,谁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党羽跟自己共进退,至少不会与自己为敌,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由此就会形成党争,彼此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成为对方的掣肘。

精英之间由于政见不同而不断上演着政治角逐的戏,独裁皇帝则乐得坐山观虎斗,这种文人相轻与党羽之争,也成为帝王统御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举美其名曰“恩科”,既然是恩科,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那是在“报效家国天下”的旗号下,对人在自由思想上的一种剿灭。

科举不是选材,也不是给天下的读书人机会,不是国家发展之道,更不是人性关怀之道。而是一个牢笼,把那些有思想的人都关在牢笼里,这是帝王之道。

科举是那种把你关在牢笼里,你还要感恩戴德,那从开始考试的时候就开始了,据说每次“恩科”考试都要像犯人一般在如监狱单人间一般的“号子”里,熬住三天。然后等到“金榜题名时”就会得到巨大的荣誉感与虚荣心的强烈满足,不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且可以得到“黄金屋”与“颜如玉”。得到光宗耀祖与泽被后世标榜史册的机会。

 

“金榜题名时”成为天下读书人共同向往的目标。

十年寒窗读出来的是什么呢?是怎么说话、如何写文章,是压韵的诗文,是被格式化了的大脑,是“难得糊涂”的人生哲理。那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所追求的结果吗?

酸腐的文人一朝中举或者成了进士,就会对皇恩死心塌地追捧,连一点造反的想法都没有了。连几个脑筋急转弯都答不上来,那也算有才?假如真正如此,倒不如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懵懂之人,来得更轻松惬意。

 

但文人选择了这条路等于把自己的一切思想都扔出去,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

留在京城就对上司与同僚竭力去阿谀奉承。不要说任何超出理智规范的话,也不要写超出理智范围的文字。被发配到远方去做官,虽然自由自在地处在江湖,却是源于被放逐,并要承担某种罪名才能够得到的待遇。

那些文学大家的传世精品,很少有在皇城宫苑与天子身边写就的,伴君如伴虎,而且谁也不知道老虎什么时间会发威。

 

但每个人都对那种角色变化很珍惜,并把那作为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科举就成为帝王们化解思想矛盾,并把绝大部分有反叛意识的读书人都通过高官贿赂收买过来的方式,利用角色的转变、以及豢养的关系,还有儒家的忠孝仁义、和仁义礼智信等行为准绳,以及法家的严刑峻法作为文人进行自我约束的镣铐。

 

很多时候,思想者在乡村野外尚可以活出自我的真性情。

在庙堂之上的那些精英的文人们,难道不需要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是否能延续、身家性命甚至三族九族人的性命是否能保全的顾虑吗?而一旦有了些许顾虑,就会从倡导法治的精英蜕变成为渴望人治的懦夫了。

 

中国文人更多的是艺术家,而难以成为思想巨匠,道家更多的是在深山与道观之中的修行,而儒家则成为帝国王朝统治的工具。文化成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工具,稍微有一点出格的地方就要担心自己有身陷囹圄之危险。公务员除了做官吏,成为统治阶层的一份子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选择吗?

 

古时的科举和现在的号称“国考”的公务员考试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两者都是读书人生活得到依靠的主要渠道。以前还有家国天下的宏图伟业,而现在已经沦落到有一个工作养家糊口,有一个可以得到外财的机会。

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沦丧,更是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的武器。

 

当动心忍性成为一种习惯,当家里双亲故去都未必可以遂愿守孝,皇帝的口谕都成为圣旨,皇帝的任何意思表示都是圣明的,当这种“凡是”形成了习惯,就会成为维护皇权与独裁统治的力量,并让变革的脚步裹足不前的时候,是很难期待文人成为思想家,并能够有大思想传播并流传开去的。

 

多欲淫志,舍我其谁?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儒道之间的核心差别,更是导致中国这样的社会文化制度的根源。

在物质化、国际化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多欲淫志已经成为相当明显的现象。

 

面对国际化,中国需要的更是道家的那种“推卸责任”,而不是像儒家那样做舍我其谁的奉献。对中国而言,不去承诺更不承担额外的责任更能够保障中国的国家与民族利益,毕竟国际化很多时候是会对国家与民族利益构成冲突的。

那种认为国际化是对中国的解救,是对深陷泥潭之中的中国的救赎的观点是可笑的。换一种角度看,同样的事情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国际化是对中国的图谋还是解救?是对中国资源与市场的掠夺还是给中国发展的机会?对中国所发挥的是天使还是魔鬼?对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善意的给予还是疯狂的掠夺。

这个问题是需要从过往的历史、从客观的现实以及从可能会产生的未来等多重角度去看的。

丧失了诞生思想者的土壤,中国将重新沦落成为列强任人瓜分的鱼肉,但越是面对国际化的思潮与列强的掠夺,就越需要思想者。可以保证自己的这一方热土的利益不至于外流。

 

贾春宝

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从科举到公考——扼杀思想的统御之道(2月23日) 从周礼到溆浦——中国官僚的堕落之道(8月15日) - 贾春宝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1905年9月02日宣布废除科举) 12月23日—12月27日播出:不生病的养生之道 饿命学之饿金命详解(阳历2月19日-5月4日) 饿命学之饿火命详解(阳11月8日-2月18日) 饿命学之?饿金命?详解(阳历2月19日-5月4日) 饿命学之?饿金命?详解(阳历2月19日-5月4日) 健康大讲堂—恼人的便秘(2007年8月10日) 健康之路(直播组) CCTV.com 劳累的颈椎(2月27日) 健康之路(直播组) CCTV.com 港澳游中 珠江明珠(一)——繁华的香港(3月2日——4日) 张分田:“民贵君轻”是帝制的统治思想——从当下的“国学观”之争谈起 4月23日——世界阅读日 —食物调理(3月12日) 健康之路(直播组) CCTV.com 养胃—食物调理(3月12日) 健康之路(直播组) CCTV.com 养胃—中医保健(3月11日) 健康之路(直播组) CCTV.com 韩国中秋节期间(9月18日—26日)的火车票开始预售 明辨咳嗽—小儿篇(12月23日) 明辨咳嗽—小儿篇(12月23日) 韩毓海:人文主义意识形态的危中之机——从90年代三部小说看社会思想转型 港澳游上 沿途风光——景德镇(2月30日——3月1日) 3月23日——有感而发(附个股明天操作的简单提示) 百日后再续十渡游记,4月23日-8月3日(永远的37) 宁波学研究→藏书文化→从明代科举制度说到科举录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