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岁月-华尔街40年前大蜕变》读书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5:32:43
金学伟
眼前这本《沸腾的岁月》不符合人们阅读华尔街经典的一般期待———或通过对历史的条分缕析,总结与归纳出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让人能快速地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学到关于趋势判断、个股抉择、潮流演变、市场规律等方面技巧、方法、理念;或通过某一重大事件的全方位及全程描述,让人更详尽地了解华尔街背后的阴谋与智慧、正义与丑恶,获得巨大的阅读享受。你无法在这本书里找到当前在过去的影子;也无法找到引人入胜的内幕故事。全书像是对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回放,一个个元素、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新闻事件乃至市场全貌纵横交错,以近乎平铺直叙的方式展开。一如《纽约时报》评论:乘坐波音747在20世纪60年代的华尔街森林上空飞过。
以这样的手法写华尔街并把它奉献给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金融投资界,是要有一点自信的。这种自信来自作者所描述的年代。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20世纪60年代都是华尔街发生重大变革的年代。它给后市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以为远超过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
这是投资理念与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10 年。在此之前的股市可称为“股利时代”,人们投资股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股利,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固定收益市场的一个替代品或附属品。除了1925年- 1929年这样的疯狂年代,其余年份凡市场平均股利率超出长期国债利率1至2个百分点时就是一个重要头部。50年代末,美国股市又一次达到这样的历史高位。但这一次,股市只是凄惶了几个月就重新迈开牛步,走进了60年代。
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直到几年后人们才明白:金本位制的瓦解、凯恩斯主义的流行早已改变了世界。与货币匮乏相适应的低股价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变化终结了格兰厄姆时代。这位价值投资大师及价值理论的开创者,“买进任何超过16倍市盈率的股票都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告诫,曾是经历过30年代大萧条的投资者心中的圭皋。但在沸腾的60年代,价格低廉的格兰厄姆式股票渐渐地难以寻觅,成长型投资成为新的潮流,人们投资股票的目的不再是领取股利,而是获得公司的未来价值。巴菲特就是在那时从格兰厄姆的信徒转向“未来价值”型投资的。他甚至不无揶揄地把他最尊敬的老师格兰厄姆式的股票称为“香烟屁股”。
时至今日,已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成长型而单纯地依靠价值投资获得成功。但成长型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股市的稳固基础,使60 年代的华尔街变得格外动荡不安。这种躁动最直接、最宏观的结果,就是使美国股市以1969年为线,分成了阴阳两界。从1932年大崩盘后的最低点开始,道 ·琼斯指数沿着一条月平均上升0.68%、年率8.5%的速率线攀升,这一速率成为美国股市的阴阳分界线。而1969年底,经过躁动的10年后,道指轰然倒下。这一倒塌不仅开启了长达10多年的低点徘徊,也使道指从此进入低于8.5%的阴界。即使是20世纪90年代这样的大牛市中,其最高点也不过刚刚触及年均8.5%的速率线。因此,即便是从走势角度看,60年代也是美股历史上最重要的10年。
20 年代的大投机与30年代的大崩盘使华尔街声名狼藉,在很长的时间里,不仅老一代的“正派人”将之视作畏途与丑陋之地,连年轻一代都对它不屑于顾。而保守的、故步自封的华尔街统治者们则一如既往地把华尔街视为少数富人的高级俱乐部。他们统治华尔街,操纵那里的一切,享受种种特权。作为最高监管机构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则从罗斯福之后就一直沉睡。
这一切都在60 年代被改变。年轻的民主党领袖肯尼迪当选总统给华尔街带来了短暂欣喜,因为美国历史上的2次大崩盘都出现在共和党的当政期(无独有偶,2001年的崩盘又是在共和党时期)。但这种欣喜很快消失,人们发现,肯尼迪似乎比罗斯福更厌恶华尔街。人们甚至相信他曾在私下说过“所有的商人都是杂种”。肯尼迪下决心复活证交委,并争取到了国会的支持。1961年,曾担任过助理检察官、战时战略情报局驻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间谍、哥伦比亚大学法律教授的W·L·卡里被任命为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这位铁腕绅士一上任就让华尔街看到了他的勇气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新魄力。
卡里以绅士的铁腕重整华尔街,并争取国会通过了《1964年法案修正案》,把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权限扩大到了所有上市股份,并赋予政府制定证券公司与员工入市标准与资格的权力。这项法律已被历史证明是美国乃至世界股市的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
重整华尔街的进程并不一帆风顺。在取缔场内交易,减少少数人所拥有的交易优先权时,卡里没有得到国会支持,但这位铁腕绅士却奇技旁逸,把所有的场内交易员都赶去考试,并规定所有的场内交易员都要在当天交易结束后提交每笔交易明细表。经过这样的管理手段,华尔街的场内经纪商数量迅速地从300降至30。在事件全貌的铺叙中加入白描式的细节,为这本书增加了一些色彩。
伴随着年轻人的涌入和积极投资之风的兴起,20 世纪60年代也成为美国基金业突飞猛进的10年。在过去,基金一直被美国人视同信托,人们对基金经理的标准不是看他如何投机,而是看他如何永久地保住资金,寻找收入的可能来源,以及投资资本的安全。1952年,后来名声大噪的富达基金(当时规模只有300万美元)聘用了一位美籍华人杰里·蔡做初级股票分析师。这位来自上海的移民买卖股票的速度极快,很快就出了名。1957年,他说动富达老板约翰逊二世同意他开设自己的增长基金———富达资本基金。这个基金初期并无特别出色的业绩,还在1962年5月的调整中遭到重大打击。但蔡紧紧抓住了当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突然发“飙”,使其资产价值在短短3个月里劲升了68%!后来在富达基金中又诞生了一位前无古人,至今仍无来者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
60 年代是美国反对越战以及民主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那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不可救药的民主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在肯尼迪遇刺后,卡里因过度监管受到国会以及继任总统约翰逊的压力而辞职。但他的继任者却是一位更爱向华尔街吹毛求疵的家伙,在他的压迫下,华尔街精英俱乐部一些有违公平交易的特权被一步步压缩,基金的费用标准大幅降低。一夜之间,人民资本主义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梦想。股票投资从一个需要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行当变成了只要看看股价、查查每股收益、算一下市盈率就能轻松做到的事。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想做,那就更简单,加入基金,然后喝喝咖啡,等待收入从天上掉下来。华尔街由此进入一个随心所欲、丰富热烈的年代,而这正是“go-go”(沸腾)的原义。
读这本书,我们很难得出究竟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势;很难说这个伟大的年代是由哪个因素、哪个事件促成的;甚至无法找到一条清晰的主线来证明这沸腾的、重大变革的10年的形成。也许像哲人说的:人民创造了历史;无数的偶然促成了必然。从这个角度说,《沸腾的年代》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翻阅,都可以从作者所描述的这个年代里获得不同的感悟和收益。
亚马逊网英文版链接地址 一个很好的资讯网址: 总价格过万,现免费试用一个月,注册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