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十年:谁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提供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27:28

作者:杜永生     点击数:22
( 2006-11-7 )
到2006年,我国中小学网校的发展已有十年的历史。十年间中小学网校数量从高峰期的1000多家萎缩到现在的200家,经历从备受市场追捧到落入低谷,从狂热、浮躁到理性、谨慎的转变。熟练使用网络的中小学学生数量已达到数千万,北京四中网校、101网校有10多万交费用户,北大附中附小网校有超过50万的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网络教育资源的市场需求开始成熟。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中小学网校10年的沉浮历程有很多值得深入反思的地方。十年前,互联网带来的技术性革命,先冲击了人们的观念,随后在风险投资主导的市场中,其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被过度地放大,于是中小学网校在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两三年的时间,全国诞生出近千家中小学网校。除去技术和资本上的原因,中小学网校诞生模式几乎一致,基本上有两大成因:第一,资本+品牌。依托现有名校(北京四中、北大附中、黄冈中学等)的品牌,形成较强的市场号召力;第二,传统教学资源+网络。以优质资源共享为口号,对日常教学资源的二次加工形成网上资源,降低资源建设的成本。由于这种产生背景,中小学网校的发展存在着两大内在矛盾:第一,机制的矛盾。网校的运营完全市场化、受制于资本的意志,而学校的运作是公益性的,有着自身的规律,在学校看来,网校仅仅是学校的附属品,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第二,内容建设的矛盾。传统教学资源的网络版无法满足或不符合市场的需求,而新资源的建设无疑要加大成本,也使得资本与学校的合作意义削弱。因此,十年中,中小学网校的发展同当年互联网泡沫一样,来也汹汹,去也匆匆。
作为网络教育资源的提供商,现存的中小学网校大多是绝地逢生、不断转型适应市场需求的强者,背后都有强大的资本和品牌支撑。如利用教育部“校校通”工程和北京大学品牌,借助联想集团的巨额投资,以发展会员校的方式成长起来的北大附中附小网校;利用北京四中的品牌和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借助几家大公司的投资长期坚守,终有收获的北京四中网校等。与此同时,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过去一本教材统天下的格局,使得市场需求被严重细分,内容建设成本成倍增加,如果单靠网校所背靠的学校已经难以为继。此外,家长对于目前网校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消费趋于理性。所有这些,都呼唤新的网络教育资源提供商的出现。
网校市场的发展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提供商关系密切,从北大附中附小网校和清华附中网校等的成功模式来看,其提供的内容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一所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更多的是依靠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品牌,按照市场规律,以需求为导向整合、生产网络内容,借助一所学校资源的初衷在发展中被迅速地改变。从一些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新的网络教育资源提供商应具备以下特点:(1)强大的研发能力与原创能力;(2)教育品牌的号召力与资源整合能力;(3)雄厚的资本支持;(4)市场化运营的团队。由于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规模庞大的教材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具有强大本版教材的号召力,而且由于中小学教材的限价和未来的国家免费发放,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必须由纸质产品主导的营利模式向以内容服务主导的营利模式转变——所有这些都为中小学教材出版社成为新的网络教育资源提供商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