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9:27
目录[隐藏]
基本资料
概述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症状体征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诊断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并发症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与预防治疗
预防
用药建议
疫情统计
基本资料
概述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症状体征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诊断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并发症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与预防治疗
预防
用药建议
疫情统计
[编辑本段]
部位:胸腔
科室:呼吸内科
症状:咯血胸痛发热呕吐寒战呼吸困难腹泻咳痰畏寒肝肿大脾肿大
病原:鼠疫杆菌,检痰可查到鼠疫杆菌。
临床表现:原发性肺鼠疫: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状。发病急剧,恶寒、高热达39~41℃、脉细速、呼吸急促,病人耶尔森氏鼠疫杆菌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病初干咳,继之咳嗽频数,稀薄泡沫样痰,痰中混血或纯血痰。继发性肺鼠疫:有原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症状,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咳出稀薄泡沫样血痰。
血常规:白细胞增加
X线胸片:胸部可见大小不同、密度不等、边缘不整的阴影,有时可见胸腔积液。
流行病学:动物间鼠疫流行。
潜伏期:腺鼠疫[2]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肺鼠疫潜伏期短。
特别提醒:传播途径,肺鼠疫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到过疫源地者,应警惕出现发热咳嗽症状。感染后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人多在2~3天内死亡。
预防:灭鼠灭蚤,预防动物间鼠疫,隔离鼠疫病例,预防传播。
[编辑本段]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啮齿动物中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疫鼠、疫蚤传染人,造成人间的鼠疫。本病起病急剧,病情严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鼠疫在中国是较古老的疾病,已被列入甲类传染病。
[编辑本段]
传染源
传染源
主要是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其他如猫、羊、兔、骆驼、狼、狐等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肺鼠疫病人是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带菌者(包括健康带菌和恢复期带菌)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亦应引起重视。主要储存宿主以旱獭和黄鼠最为重要,由于它们是冬眠啮齿类动物,感染后可越冬至翌春发病,再感染幼鼠,对鼠的自然疫源的形成和鼠疫耶尔森菌种族延续均起重要作用。褐家鼠是次要储存宿主,但却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
[编辑本段]
传播途径
1.经鼠蚤传播:通过蚤为媒介,构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是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的媒介是鼠蚤,如旱獭的长须山蚤(Oropsyllasilantiewi)、沙鼠的沙鼠客蚤(Xenopsylla gerbilli)、田鼠的原双蚤(Amphipsyllaprimalis)以及家鼠的印鼠客蚤(Xenopsyllacheopis)等10余种蚤类都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蚤类吸入含病菌的鼠血后,其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在其前胃内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消化道,当在叮咬其他鼠或人时,吸入的血受阻反流,病菌亦随之侵入构成感染。蚤粪亦含病菌,可因搔痒通过皮肤伤口侵入人体。
2.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类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在自然疫源地得到某种程度控制情况下,尤其首发病例,由于猎取旱獭等经济动物而经皮接触感染,更具重要意义。
3.呼吸道飞沫传播:肺鼠疫病人痰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可借飞沫构成人→人之间的传播,并可引起人间的大流行。一般情况下腺鼠疫并不造成对周围的威胁。
[编辑本段]
症状体征
潜伏期短,一般3~5 天。原发性肺鼠疫为数小时到3天,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战,全身毒素症状,淋巴结肿大,可有呕吐、腹泻、肝脾肿大及出血表现。肺鼠疫多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少数为原发性吸入性肺鼠疫。咳痰为脓血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发绀。肺部体征少,可有少量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为本病之特征,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多死于休克及呼吸衰竭。因病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故有“黑色病”之称。
[编辑本段]
疾病病因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的耶尔森菌属,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兼性需氧,鼠疫杆菌含有多种抗原,与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关的有F1,T,V3种:
1.F1 抗原病菌的荚膜抗原,为一种糖蛋白,有高度特异性,已广泛用于血清等诊断。
2.T 抗原中的鼠毒素,仅对鼠类有毒性,而细胞壁内的脂多糖内毒素则可引起人体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补体激活和组织病变。
3.V 和W 抗原由质粒介导,仅存在于毒型菌株,保护病菌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弱,特别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和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耐寒冷,在脓液,痰和土壤可存活1年以上。
[编辑本段]
病理生理
鼠疫杆菌多自皮肤侵入人体,经淋巴管至淋巴结,引起原发性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菌释放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内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可有感染性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病菌从呼吸道侵入则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出血性支气管炎和坏死性肺炎,出血坏死性肺门淋
巴结炎和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炎。
[编辑本段]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有发热、全身毒血症状,急性淋巴结炎或咳嗽,胸痛,咳血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怀疑为鼠疫,确定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出鼠疫杆菌和(或)检测血清特异性F1 抗体,效价≥1:100 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 倍以上。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甚至呈类白血病反应。轻中度贫血伴血小板减低。
2.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可取淋巴结穿刺液、痰、血或脑脊液,压片或印片染色镜检,亦可做培养和动物接种。
3.血清学检查 鼠疫病的凝集试验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反向血凝试验检测抗体急性期及恢复期抗体效价增长4 倍以上,或效价≥1∶100 有诊断价值。
其他辅助检查:X 线胸片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或融合性实变阴影。
[编辑本段]
鉴别诊断
肺鼠疫须与其他肺部炎症鉴别,如大叶性肺炎,肺炭疽,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及支原体肺炎。
[编辑本段]
治疗方案
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传染性强。必须早发现,早诊断,隔离,早治疗。
1.消毒隔离 严格隔离,病室灭鼠、灭蚤。彻底消毒病人排泄物。医护人员有严密的自身防护措施。
2.病原治疗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传统常用药物包括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链霉素是首选药物,成人剂量每天30mg/kg,分2 次肌注或首剂1g肌注,后改为0.5g,1 次/6h。严重病例首次1g,后改为0.5g,1 次/4h,病情好转后改为1 次/6h,疗程10天左右。氯霉素每天60mg/kg,分4 次口服或静滴,疗程同上。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单一药物有效。
3.对症支持 急性期绝对卧床,足量补液以利于毒素排出。补液、输血或血浆。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者应予以吸氧,纠正休克。淋巴结肿大在局部应用5%鱼石脂乙醇外用,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
[编辑本段]
并发症
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引起呼吸衰竭。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急性淋巴结炎最常见,其次是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和皮肤型鼠疫潜伏期短,一般3~5 天。原发性肺鼠疫为数小时到3天,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战,全身毒素症状,淋巴结肿大,可有呕吐、腹泻、肝脾肿大及出血表现。肺鼠疫多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少数为原发性吸入性肺鼠疫。咳痰为脓血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发绀。肺部体征少,可有少量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为本病之特征,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多死于休克及呼吸衰竭。因病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编辑本段]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甚至呈类白血病反应。轻中度贫血伴血小板减低。
2.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可取淋巴结穿刺液、痰、血或脑脊液,压片或印片染色镜检,亦可做培养和动物接种。
3.血清学检查 鼠疫病的凝集试验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反向血凝试验检测抗体急性期及恢复期抗体效价增长4 倍以上,或效价≥1∶100 有诊断价值。
其他辅助检查:X 线胸片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或融合性实变阴影。
[编辑本段]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有发热、全身毒血症状,急性淋巴结炎或咳嗽,胸痛,咳血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怀疑为鼠疫,确定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出鼠疫杆菌和(或)检测血清特异性F1 抗体,效价≥1∶100 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 倍以上。
[编辑本段]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传染性强。必须早发现,早诊断,隔离,早治疗。
1.消毒隔离 严格隔离,病室灭鼠、灭蚤。彻底消毒病人排泄物。医护人员有严密的自身防护措施。
2.病原治疗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传统常用药物包括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链霉素是首选药物,成人剂量每天30mg/kg,分2 次肌注或首剂1g肌注,后改为0.5g,1 次/6h。严重病例首次1g,后改为0.5g,1 次/4h,病情好转后改为1 次/6h,疗程10天左右。氯霉素每天60mg/kg,分4 次口服或静滴,疗程同上。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单一药物有效。
3.对症支持 急性期绝对卧床,足量补液以利于毒素排出。补液、输血或血浆。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者应予以吸氧,纠正休克。淋巴结肿大在局部应用5%鱼石脂乙醇外用,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
预防
疑似病人均应报告疫情,肺鼠疫须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控制鼠间鼠疫。灭蚤以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疫区居留者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2 周前接种菌苗,有效期1 年,接触病人者可用药物预防。链霉素每天1g肌注,或磺胺嘧啶4g/d 分,4 次口服。
[编辑本段]
用药建议
链霉素 四环素 氯霉素
[编辑本段]
疫情统计
1911年初,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出现首例肺鼠疫。
1911年12月,日死亡人数五十余人,鼠疫进入爆发期。
1912年1月8日,死亡人数达到150人。
2009年8月2日,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发现肺鼠疫疫情,已确诊病例12例,其中2例死亡。青海省已对疫源地依法封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