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中国民主增量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4:07

    对话嘉宾:俞可平(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基层民主、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人民民主……

    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30年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前进的方向。

    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记者专访知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请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简要回顾和展望。

 

    2008年11月19日,江西乐平市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现场,村民投票“直选”掌舵人。朱定文摄

    两条腿走路:民主存量可观

    □民主是个大概念,但民主是个好东西,老百姓能真切感受到

    □中国民主进步,必须放到中国历史长河看,放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看

    记者:近来,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甘肃陇南的群体性事件都第一时间在媒体上报道出来。可不可以这样说,普通公民从身边可感受民主的发展?

    俞可平:是的,民主是个大概念,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但民主是个好东西,老百姓能真切感受到。这些事故、事件的披露,表明我们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信息公开就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

    记者: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情况。

    俞可平: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一些人习惯按照西方多党制、全民普选和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改革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基本没有变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我们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从总体上说,政治体制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如果没有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不会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中国要比在西方国家大得多。

    不能简单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有些东西,在西方人看来,觉得很普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中国民主进步,必须放到中国历史长河看,放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看。例如,建设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中国走了几千年。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哪里见过民告官?现在不但有,而且有法律制度的保护。虽然中国法治不完善,但是目标定下来,朝着那个方向走,这就是重大突破。

    记者:您提出增量民主,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是存量。您认为中国民主观念和制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存量?

    俞可平:所谓存量,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30年来,中国民主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存量。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内容可归结为六个方面: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党内民主、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改革。这些民主实践,给我们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留下了财富。

    在思想观念上,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影响民主政治进程而言,主要有八个新观念:以人为本、人权、私有财产、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和全球化。

    制度和实践的进步,可以简要概括为七个方面:党和国家适度分离;公民社会出现;依法治国,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扩大直接选举和地方自治的范围;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公民参与:民主核心问题

    □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电视辩论、网络论坛、手机短信……公民参与新形式正在出现

    记者:最近,重庆处理出租车停运风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出面与出租车司机、市民代表座谈。这是不是扩大公民参与?

    俞可平:当然是。公民参与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主动听取公众意见,是公民参与的一种方式。

    民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可以说,没有公民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安定。公民参与本身就是公民的价值和美德。

    记者:公民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我们为扩大公民参与做了哪些事情?

    俞可平:扩大公民参与,中国在三个方面进步明显:第一,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例如,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扩大领导干部公推直选的范围。第二,推行重大政策的公示和听证制度。国务院带头,对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都采用了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利益相关者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例如,北京市的烟花燃放政策,由完全禁放改为适度限放,就是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的。第三,政府就重大事情与人民群众进行协商对话。比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地方政府就一些重大问题召开公民座谈会,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

    记者:中国网民有2.53亿。一方面,网民积极在网上发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上网来交流,这是中国政坛一种新气象。这是否意味着公民参与有了新途径?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俞可平:公民参与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参与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加。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新的公民参与形式正在出现,如电视辩论、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政府官员与公民进行对话交流有了新途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新兴的公民参与渠道正变得日益重要。

    记者:如何进一步扩大公民参与?

    俞可平:要注意处理好公民参与中的问题,一个是公民缺少参与热情,一个是公民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需求,但缺乏通畅的合法参与途径。要使公民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有利于维持政治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一方面要拓宽参与的渠道,另一方面则要规范参与的行为。     

    上下互动: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

  □在一个有着长期中央集权传统的大国推行民主,上下结合才是正确的道路

    □没有党内的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句空话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民主是由上至下推行的。只有先从高层搞民主,才能健全民主。

    俞可平:近代以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不止一次地尝试所谓自上而下的“民主政治”,其教训值得认真思考。在一个有着长期中央集权传统的大国推行民主,上下结合才是正确的道路。必须上下互动,由下而上与由上而下同时进行。

    基层民主与党内民主,是现阶段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两大重点和突破口。基层民主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政治权利,是全部民主政治的基础。党内民主是权力核心层的民主。通过发展基层民主,使民主逐渐向上推进;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使民主从权力核心向全社会推进。这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线。

    记者:说到基层民主,国外强调自治。我们的村民自治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俞可平:是的,1998年,我国通过村委会组织法。农村逐步实行村民自治,国家权力机关不再直接管理农民事务,村干部完全由村民自由选举产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参选率在80%以上。2007年底,建立了61.3万个村委会。中国13亿人口,8亿是农民。这个制度相当了不起。

    记者:2008年3月,南京市16名市管副职干部通过电视演讲答辩,竞争4个正局职位。说到党内民主,老百姓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比较关注。

    俞可平:差额选举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之一,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1987年,差额选举首次进入十三大,并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七大,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都采用差额预选办法选举产生候选人名单。近些年,差额选举,在地方干部选拔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共产党拥有7000多万党员,聚集了广大的社会精英。没有党内的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句空话。我们通常说民主有四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30年来,党内民主在上述四个方面都有不少创新和突破,例如,逐步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党委重大事项的票决制、领导干部的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两票制”选举、纪检巡视制、党务公开制度、党员领导干部问责制,等等。     

  民主增长:要突破不要突变

    □罗马不可能一夜建成,中国的民主发展将是一种“增量式”发展

    □中国民主政治将沿着三条路线稳步向前推进

    记者:在民主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上,我们有哪些经验值得肯定?

    俞可平:这方面的经验,同样是30年民主存量的一部分,值得总结。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论断,把民主建设纳入法治轨道。这些年,我们搞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是个好经验。

    记者: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主的期望值很高,有人期待民主政治一蹴而就。

    俞可平:罗马不可能一夜建成。基于对民主发展模式的认识,我提出了增量民主的概念。中国的民主发展将是一种“增量式”发展。中国的民主改革将以存量为基础,即以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为前提。发展民主政治的速度和力度,要与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中国的民主政治将在渐进发展中有所突破,它不能离开先前的历史轨道,不可能发生整体的突变性改革,但在某些领域将不时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

    记者:“增量民主”这个提法颇受大家关注,您有更具体的设想吗?

    俞可平:以一个学者对政策的判断,在可见的将来,中国民主政治将沿着三条路线稳步向前推进。

    第一,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通过扩大党内民主,推动全社会民主,是推进中国民主的现实道路。

    第二,逐渐由基层民主向高层民主推进。一些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