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哲学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6:44
基本哲学原理
一、辩证唯物论(6个)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也属于认识论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6、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二、  唯物辩证法(19个)

(一)联系的观点

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 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6、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二)发展的观点

7、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8、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9、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0、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11、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1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

1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4、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分吹”。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16、主次矛盾关系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7、主次方面关系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8、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者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后者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个)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3、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原理

j原理:人们在实践中要实现预想的目的,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失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客观联贯起来的特性,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5、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6、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9楼空间1L6L6iH­r

 

四、  历史唯物主义(2个)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尊重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五、人生观、价值观(9个)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原理

   原理:①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属性。这是由于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并且制约着人的自然性。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②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方法论(应用):①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违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不符合历史和现实。②动物本能的自保性不是人的本质;个人正当利益不等于自私。③青年学生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担负起历史责任。  

 

3、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方法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也反对否定个人活动的作用。

 

 5、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后两句还可以表述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等等)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7、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8、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原理

  原理: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9、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

   原理: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