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52:40
百度首页|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 首页
  • 自然
  • 文化
  • 地理
  • 历史
  • 生活
  • 社会
  • 艺术
  • 人物
  • 经济
  • 科学
  • 体育
  • 红楼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目录

课程说明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补充说明
图书信息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 图书信息
  • 内容简介
  • 图书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课程说明

  1 、课程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本段教学目的及要求

  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 、讲解基本的概念、原理、基本论点和方法,注意反映哲学几大部分之间的有机相关性。  3 、注意反映哲学理论研究中的新问题、新动态,新成果,向学生介绍哲学中相关的前沿性理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编辑本段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哲学概念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派别。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及其对立。三大基本规律的基本范畴和主要观点。发展和联系的各基本环节的内在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区别。实践活动在认识形成、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和辩证过程。真理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难点:发展和联系的各基本环节的内在辩证关系。真理与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对需要与利益范畴及其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正确认识与评价。

编辑本段各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了解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基本特征,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信念,懂得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新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根本方法。  教学重点:  1 、哲学的定义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难点 :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变革和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3 、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第一讲: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定义  二、哲学的历史与分类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五、哲学的基本特征  六、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七、哲学的功能  八、学习哲学的方法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基础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六、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九、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马哲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意识论,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根源性,把握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以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掌握实践是人和自然、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教学重点: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2 、时空观和运动观  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物质观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深化  2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第一讲: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二)世界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  二、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过程:  (二)物质的科学定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四)哲学物质观和自然科学物质学说的区别和联系  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四)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四、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 一)时空的含义和特点:  (二)时空和物质运动为什么是不可分的  (三)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讲: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依赖性  一、 意识的起源  二、 意识的本质  三、 意识的结构  四、 意识的能动作用  五、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六、 意识和人工智能  (一)人工智能的含义和实质  (二)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  (三)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  (四)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新思考  第三章: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实践的特点、基本形式和功能。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  1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2 、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功能  3 、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  教学难点:  1 、 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2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第一讲、实践的本质、特点和形式  一、实践的本质  二、实践的特点  客观实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复杂系统性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四、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第二讲、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一、 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它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托付身心之根,生存发展之源。  二、 实践是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使人同动物根本区别开来。  三、 实践决定着人的社会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实践则是全部社会关系得以形成和建立的根源。  四、 实践是人类活动主体性的确证。实践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社会性及其对世界的变革和创造性,使人成为一种自主活动、自我创造的主本性存在。  第三讲、实践的结构与功能  一、实践主体:  二、实践客体:  三、实践手段:  四、实践的功能  第四讲、实践环节及其程序  一、 实践决策。实践决策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双重尺度。  二、 实践目标的制定。目标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  三、 实践的组织与管理。  四、 实践结果的检验及评价。  五、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一、实践导致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二、实践导致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三、实践是现实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四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图景,明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懂得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掌握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  1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2 、联系的特点  3 、规律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  1 、人类活动辩证法和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  2 、发展的方向性与决定性  第一讲: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确立  二、客观世界的辩证图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四、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讲: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一、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  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四、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方法。  第五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懂得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道理,掌握共性与个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和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论意义,学会全面地、联系地和发展地看问题,坚持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1 、对立统一规律及其方法意义  2 、矛盾问题的精髓  3 、辩证思维方法  难点 :  1 、否定之否定规律  2 、辩证思维方法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和丰富  第一讲:质量互变规律  一、 质、量、度的科学含义及其关系  二、质变与量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讲: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否定观的科学含义及其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区别  二、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讲: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  五、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本质与现象、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 ? 可能性与现实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诸范畴内涵、实质,从而更加完整和深入地掌握唯物辩证法。  重点: 各范畴之间的关系  难点  本质与现象  必然性和偶然性  原因和结果  内容和形式  可能性与现实性  系统与要素  结构与功能  第七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变革,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界限,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掌握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懂得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重点 :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2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难点:  1 、认识的本质  2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  3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第一讲:认识的本质和辩证运动过程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 认识的结构  (三) 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一)感性认识:  (二)理性认识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四)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五)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六)认识活动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第二讲: 主体素质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三讲: 马克思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当代面临挑战  第四讲: 中国传统知行观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八章:真理和价值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划清正确真理观和错误真理观的界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定追求真理、实现价值和改造世界的信心。  教学重点 :  1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价值的含义及其尺度  教学难点 :  1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  3 、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  第一讲:真理和谬误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讲: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第三讲: 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和两大原则  一、价值的含义和特点  二、价值评价及其尺度  三、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了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以及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理解唯心史观的错误所在,掌握社会的实践本质及其整体性,懂得人与社会的特殊性。  第九章:人类社会的本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以及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理解唯心史观的错误所在,掌握社会的实践本质及其整体性,懂得人与社会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 :  1 、社会的本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3 、社会的实践本质  教学难点:  1 、交往与经济全球化  2 、社会有机体  3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第一讲: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一、唯心史观的种类、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一)唯心史观的种类:唯心史观主要有宿命论和唯意志论两大类, (二)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三)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二、唯物史观的科学解答及意义  第二讲: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第三讲: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度的辩证法  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一、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三、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系  第五讲:交往与经济全球化  第十章:社会基本结构和文明进步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宏观上了解社会三大基本结构,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概念,理解社会是在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有机联系。理解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掌握三个文明的内涵和作用  重点:  1 、社会的经济结构  2 、社会的政治结构  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难点:  1 、社会的文化结构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一讲:社会基本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  (三)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阶级和阶层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与国家  (一)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构成  (三)国家的实质与职能  三、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社会文化结构的含义: 社会意识形态  (二)社会文化结构的构成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四)社会意识的功能  第二讲:文化与文明  一、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一)文化的本质含义和功能: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三)先进文化及其创新原则  二、社会主义文明  (一)社会主义文明的定义和构成  (二)三个文明的定义:  (三)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特点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  (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原则  第十一章: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主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社会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懂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并能用其分析我国社会改革的现实问题。了解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本观点。  重点: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3 、社会发展动力  难点:  1 、社会规律的特殊性  2 、社会基本规律的现实分析  3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  第一讲: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发展过程的两种形式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五、社会发展的其它动力: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六、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的内涵、特征与功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科学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社会制约性  三、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要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三讲: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作用  一、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二、先进生产力:社会发展的最终物质动因  三、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层次性和综合性  第十二章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必然性和复杂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价值观和自由观,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道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 重点:  1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2 、社会可持续发展  3 、人的全面发展  难点:  1 、人性与人的本质  2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  第一讲: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发展过程的两种形式  二、社会发展观的变革: 当今全球问题和社会发展,当今的全球问题,化解全球问题的主体反思  三、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五、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知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二讲: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二、人的价值: 人的个人价值  三、 社会进步与社会形态演进  四、 人的自由: 马克思自由王国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五、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编辑本段课程补充说明

  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05方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作 者:霍福广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300100722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 元

编辑本段图书简介

  教材根据教育部社政司关于高职高专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应“着重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按照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艺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本着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原则,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兼顾高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体现了较强的适用性;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又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体例上,既保持了教材的规范性,又体现了形式的新颖性;在写作风格上,既坚持了表达的严谨准确性,又体现了叙述的生动流畅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本教材特点如下:(1)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兼顾高职学生的知识层次,有较好的实用性;(2)紧密结合当代实际,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3)文字和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新意。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一章智慧之光的思想探源  ——正确认识哲学的历史发展,树立历史的观点  第一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哲学的特点  三、哲学的价值和功能  第二节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古代希腊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三、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三节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第三章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  ——正确理解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三、时间与空间是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四、意识和人工智能  第三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四章辩证思维的无穷奥秘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特征和规律,树立辩证思维的观点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第二节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节辩证思维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内容和形式  五、现象和本质  第四节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工作、学习方法  第五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树立实践的观点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六章社会历史的科学透视  ——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树立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的观点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两种对立的社会历史观  三、唯物史观是分析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  一、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三、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第四节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  三、社会的意识结构  第七章探求社会历史演进之谜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与动力,树立生产力最终  决定作用的观点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第三节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八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认识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树立为共产主义  而奋斗的理想和价值观  第一节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一、社会进步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二、社会进步标准的特殊性与统一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与选择性  四、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一、人对自身的认识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科学揭示  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第三节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  二、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附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参考书目  ……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作 者:陶德麟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010091358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为适应高等院校非哲学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初版于1999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经2000年第一次修订和2001年第二次修订,2002年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申报,本教材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类)。原各章初稿的撰写人员是:陶德麟(第一章),黎德扬(第二章第一、二、四节),汪信砚(第二章第三节、第四章),石云霞(第五章、第六章),张峰(第三章),林剑(第七章)。陶德麟、汪信砚、石云霞参加了第一、二次修订。在本次修订中,主编对各章内容和文字都进行了校改,并重写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教材的修订得到了人民出版社和责任编辑洪琼先生的大力支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周可、姜正君、卢德友、郭广、曹歌、刘秉义、高云、吕晓科协助我们做了有关文字校对工作。在此,我们深表谢忱!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派别的划分  第二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二、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形态  三、物质的存在形式  四、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人类的意识活动  一、意识的起源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的作用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第三节 人类的实践活动  一、实践的本质和特点  二、实践的结构和过程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 实践活动中的主客观矛盾及其克服途径  一、实践活动中的主客观矛盾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作用I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I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I  一、质、量、度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一-l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和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四章 认识、真理与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一、认识的本质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三、认识的基本结构  四、认识的历史演化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由实践到认识  二、由认识到实践  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客观本质  二、真理的辩证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四、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  二、分析和综合  三、抽象和具体  四、逻辑和历史的统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二、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三、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一般特征  二、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的一般特征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和核心  三、国家的实质、类型和职能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结构的一般特征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及其特点  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一、社会发展是自然史过程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和改革  四、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二、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第三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知识经济的产生  三、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全球性问题  第四节 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四、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七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  一、社会进步  二、社会文明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  二、人的价值与人权  三、人生价值观  第三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  一、自由与必然  二、人的历史发展  三、共产主义社会与人类解放  四、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修订说明
扩展阅读:
  • 1

    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http://www.zhuoyuewangshangshucheng.com/book/13991.html

  • 2

    图书 http://www.tushulian.com/tushu/mybook.asp?d=zkzjbk18863937

  • 3

    http://www.hbcnc.edu.cn/~zfx/wwwroot/2/dg.htm

开放分类:
哲学,图书
我来完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关词条:
计算机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经济学计算机文化经济应用数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文化基础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思想道德修养 政治经济学 计算机文化 经济应用数学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毛泽东思想 大学语文 逻辑学 公共关系学 形式逻辑 自然辩证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计算机应用基础 现代西方哲学 邓小平理论 军事理论 行政管理学 CNM 胡志明思想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86本词条对我有帮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百科图书馆 ,YZH1201 ,ilucking ,百科ROBOT ,行侠小子 ,大熊功夫小子 ,列宁马克思主义 更多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您的词条动态

    等待您来编辑

      编辑热词可获得额外经验值

      进入我的百科

      您目前的等级是级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点
      您还需点经验值即可升为级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87644次
      编辑次数:11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今天
      创建者:1生最爱

      最新动态
      百度百科权威合作
      百科消息
      百度百科权威合作
      警惕!来自异种的恐怖
      品味生活--八方美食大盘点
      沪上风情--新上海浪漫之旅
      古都新貌--老北京新感受文化专题
      百度百科红楼梦专题
      我的船长我的船--船长航海日志
      推广链接 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当..
      当当网 最新低价,全场2折起!在线购买,送货上门,让买书变得很轻松.
      www.DangDang.com

      课程说明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补充说明

      图书信息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 2010 Baidu 权利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