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8:22

基本信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3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030234117
·条形码:9787030234117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

内容简介

《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动力及其支持系统研究》成果之一。
《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针对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中主要以个体方式来设计和实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和条件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模式和方法。《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共9章,不仅对目前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进行了述评,介绍了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各种网络支持工具,而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设计和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思想、方法及其实践应用,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具体方法,其中的案例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兼顾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以作为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也能够帮助第一线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设计和实施新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周跃良1966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先后从事过工业心理学、科技哲学和教育技术学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多项省部级、国家级的研究课题。目前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织知识与组织记忆、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都非常感兴趣。
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负责学校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三、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
第二节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状况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出
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二、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促进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
一、“关注”阶段论
二、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三、“教师社会化”阶段论
四、心理发展阶段论
五、多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模式
六、教师发展阶段论的启示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一反思取向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四、不同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察视角的转变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培训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
三、自我实践反思
四、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
一、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社会学的观点
二、信息化的含义
三、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教师个体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教师群体发展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理论框架
一、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理论框架体系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核心要素
三、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核心要素的内部结构
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理论框架

第四章 利用ICT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第一节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个体认知工具
一、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新要求
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认知工具
三、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
第二节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一、教育叙事研究
二、教学案例研究
三、个体教学研究活动的管理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教师个体绩效管理
一、个人目标管理
二、个人时间管理
三、信息技术支撑的目标——时间管理案例

第五章 利用ICT推动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与组织记忆
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群体功能
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组织记忆视角
三、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基础——学校组织记忆机制
第二节 利用组织记忆机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核心思想
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架
第三节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一般方法
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应用模式

第六章 Blog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第一节 Blog的特征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一、Blog的特征
二、基于Blog的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第二节 基于Blog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利用Blog进行教学反思
二、利用Blog记录教学研究过程
三、将Blog作为信息反馈的渠道
第三节 案例分析
一、暨阳小学校内系统中的“博客天地”
二、苏州教育博客:学习一发展共同体
三、两个案例的启示

第七章 wiki与教师的协作发展
第一节 wiki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一、wiki在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wIki教育功能设计
第二节 wiki促进教师协作研究的策略
一、构建实践共同体环境
二、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第三节 利用EduWiki开展协作备课活动案例分析
一、基于Wiki的协作备课流程
二、案例分析与展望

第八章 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及案例
第一节 基于ICT的区域性校际协作发展
一、区域性校际协作发展的优势
二、影响区域性校际协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基于ICT的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一、应用虚拟学习环境支持校际协作
二、开发门户网站支持校际协作
第三节 新西兰ICTPD学校群计划
一、新西兰ICTPD学校群计划实践
二、ICTPD在线资源中心
三、行动研究:克赖斯特彻奇教育学院培训课程
第四节 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第九章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概念
一、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概念的提出
二、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
三、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的建设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内容和方法
一、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内容
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三种取向
第三节 利用ICT管理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教师人事管理系统
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
三、教师绩效支持——教师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9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61743084
·条形码:9787561743089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部分就提供了这样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策略,这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当前其他许多同一主题的文献相比的特色所在。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的创新以及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的变革作了简要论述后,我们在第三部分“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着重讲座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在我们提出的策略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教学档案袋开发、教学案例开发、教师同伴指导、教研组建设及活动开展等都是现有的文献中很少论及的,是我们为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所作的努力的成果。我们期待这些新的策略会对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媒体推荐

书评

众所周知,要改革一个的习惯是很难的。正如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很难的一样,要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是很难的。作为新课程的推广或者培训者、管理者,我们自己应具有良好的心态,不要把教师当作改革的“惟一对象”不要把教师当作改革过错的“替罪羊”不要总是说我们的教师“素质不行”,而是要把他们当作课程改革之旅的“同路人”;我们应怀有适当的期望,不要指望经过我们的一次培训,教师的观念就变了,素质就提了,我们没有如此伟大;也不要指望所有教师都能做一些我们自己都做不了的事情,我们不是教师的发号施令者。
总的来说,教师这一行当主要是凭习惯使然。究其原因,教育至今没有统一的、明确的、程序的标准可参照。你问100个人“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可以得到100种答案,同样,你问100个教师“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也会有100种答案。在教育理念或哲学层面达成共识是容易的,但在技术或程序层面过于强调统一或模式化,就会导致无教育、非教育甚至反教育。因此,作为专业人员,我们不能怪教师老是凭自己的习惯,总觉得他们是“穿着旧鞋走新路”。事实上,我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又了解多少呢,与教师分享的除了口号化的理念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所谓理论或概念。


目录


推荐序
编者序

第一部分 新课程新在哪时
1 课程目标的变革
2 课程结构的变革
3 课程内容的变革
4 学习方式的变革
5 课程评价的变革
6 课程管理 的变革

第二部分 新课程需要教师怎样的变革
7 教师角色的变革
8 教师行为的变革
9 教师文化的变革

第三部分 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
10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11 个人知识管理
12 专业发展规划
13 教学案例开发
14 教学档案袋开发
15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16 同伴指导
17 教研组织建设及活动开展
……

[看更多目录]


序言

众所周知,要改革一个的习惯是很难的。正如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很难的一样,要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是很难的。作为新课程的推广或者培训者、管理者,我们自己应具有良好的心态,不要把教师当作改革的“惟一对象”不要把教师当作改革过错的“替罪羊”不要总是说我们的教师“素质不行”,而是要把他们当作课程改革之旅的“同路人”;我们应怀有适当的期望,不要指望经过我们的一次培训,教师的观念就变了,素质就提了,我们没有如此伟大;也不要指望所有教师都能做一些我们自己都做不了的事情,我们不是教师的发号施令者。
总的来说,教师这一行当主要是凭习惯使然。究其原因,教育至今没有统一的、明确的、程序的标准可参照。你问100个人“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可以得到100种答案,同样,你问100个教师“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也会有100种答案。在教育理念或哲学层面达成共识是容易的,但在技术或程序层面过于强调统一或模式化,就会导致无教育、非教育甚至反教育。因此,作为专业人员,我们不能怪教师老是凭自己的习惯,总觉得他们是“穿着旧鞋走新路”。事实上,我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又了解多少呢,与教师分享的除了口号化的理念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所谓理论或概念。


文摘

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突破学科中心,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首先,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如英语的基本能力、信息意识与利用能力等都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各学科都力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和当代思想文化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新课程在学习内容总量上做了严格控制,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使新教材的分量和难度大为降低。
(二)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是和科技的发展水平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内容的水平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水平。因此,课程内容必须选择与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内容,一是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必要的准备;二是通过课程内容的传授,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促进社会科技的发展。基于此,新课程强调内容的时代性,课程在内容上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新成就与新问题。
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的经验是构建知识的基石,儿童的学习不能脱离生活。而且,如果课程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就会减弱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必然视学习是枯燥乏味,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伤害。所以,课程内容也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没有这一条,课程本身就失去活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难于实现。基于此,新课程还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面临实际情境或实际问题时首先能够判断:这一问题与所学过的哪一学科的哪些知识有关,可以应用哪些所学知识来加以解决。

 

 

 

 

基本信息

·出版社:轻工业出版社
·页码:17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01953309
·条形码:9787501953301

·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校本改革与发展译丛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扭约市教育发展学会、基础学校联盟和零点项目的实验研究为基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进行了入具体的分析。全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侧重理论探讨,对合作探究的基本问题进行阐释;第二部分提供了四个校本研究的案例,介绍和分析不同情境下不同的探究方式;第三部分概括了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关键要点,提出如何形成学校探究文化。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这三个研究组成的六位作者之外,为反映各个校本研究的真实情况,第二部分四个案例分别由直接参与研究的人员撰写。
  本书不仅有理论方面的精辟论述,还提供了生动的校本研究案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合作探究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对读者开展教学实践中的合作探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本书所提供的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作者以美国三个主要教育组织的实验研究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探究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及问题,为合作探究提供了基于实践研究的有价值的指导。


作者简介

David Allen: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全美教育、学校和教学重建中心(the:National Center for Restructuring Education.School and Teaching;NCREST)的研究人员。曾就职于哈佛零点项目(Harvard Project Zero)和基础学校联盟(the Coalition of Essential Schools),承担初中、高中和成人教育阶段英语和非母语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1996年他获得Fullbright科研补助金,在波兰研究学校改革问题。


媒体推荐

书评
“全书散发着一种清新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明确表明,既然学生有学习
的可能,那么教师也有学习的可能……该书作者以一种令人很感兴趣但又比
较柔和的方式抓住了教学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正是要人们来挽回的。”
——摘自Ann Lieberman和Jacqueline Aancess的序
Ann Lieberman,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高级学

Jacqueline Ancess,全美教育、学校和教学重建中心副主任
“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介绍合作探究。这种介绍方式使本书
不仅适用于大学课堂,也适用于教学践。”
——Dennis Sparks美国国家员工培养协会主任
“如果学校领导对教师合作与反思实践感兴趣,那么本书就属于他们的
必读书目》”
——Sherry Paking纽约市教育局


编辑推荐

本书所提供的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作者以美国三个主要教育组织的实验形容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探究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及问题,为合作探究提供了基于实践研究的有价值的指导。
本书的核心就是对教学的可能性、对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关系可能性的坚定信念。全书散发着一种清新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明确揭示,既然学生有学习的可能,那么教师同样也有学习的可能。该书还提供了有力的例证,表明在学校里创建专业学习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该书作者以一种令人很感兴趣但又比较柔和的方式抓住了教学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正需要人们来挽回。


目录


导言:将课堂教学经验提升为专业教学技能
实践中的合作探究
界定合作探究
为何重视合作探究
什么原因使得合作探究独具特色
什么原因使得合作探究成为可能

文摘

书摘
设想有这样一件事情,听起来很熟悉,但事情的结果又不那么熟悉。这
件事情与教师的工作直接相关,它的产生和很多学区曾经发生的事情一样:
有一个学区应州政府的要求,增加了一门新的语言技能课程,而且要求学区
里每个教师都要贯彻实施。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会有挫败感,感觉很愤
怒:为什么一定要我们按照规定的方式教学?在我们看来所规定的教学方式
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什么学区不能重视我们自己的经验、尊重我们自
己的专家?这样的规定会使教师的思维更加混乱,而不能尝试自己专业技能
和专业判断的感觉又使教师备感沮丧,结果教师开始觉得自己更像是个“推
纸器”,而不是具有创造性的、值得信赖的专业人员。
接下来或许就该围绕该项新的学区规定,发生一般情况下都会发生的事
情了。但这件事情的发展却和以往有所不同。在新政策实施的几个月里,学
区一部分教师参加了关于新课程的认真探讨。一些教师尝试教授部分内容,
另一些教师则聚集到规定地点,对已经进行试教的课程内容进行评估,思考
这些内容的有效性,并将之与以往所教的同类课程进行比较,探索提高和补
充新材料的途径。对这些教师而言,这一系列做法使他们有机会重新思考和
探讨某些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信念,即在课堂上怎样教授语言技能。
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如此不同的结果?当很多教师对学区和州政府的规
定表现出不断高涨的无助和绝望的时候,为什么这些教师能够有效地、深思
熟虑地、很专业地实施新课程呢?
在一所有代表性的学校里,可以发现有两个关键特征造成了这种差别:
一位赞同并支持合作探究的校长,他将合作探究视为教师深入研究自己所面
临问题的途径;合作探究的历史,使得该校教师能够承担并实施自己的探究
活动。最初这些教师的反应和其他教师的一般反应一样,对学区规定持怀疑
态度: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规定优于我们做过的事情?什么时候我能
有时间开发一整套新课程呢?或许我只要保持低调就可以,那么事情也就这
么过去了。但是,这所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有合作探究的良好文化氛围,这使
得教师有机会将自己的问题转化为一系列要求,而且还能获得支持。通过探
究,教师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语言技
能的,教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技能,所规定的课程怎样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3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30308018X/9787303080182
·条形码:9787303080182

·版本:2006年5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道德、公德、法律三个维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心理基础和自我养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从心理层面分析了教师职业道德与价值观、职业兴趣以及问题解决技能和元认知技能的关系;从实践角度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养成的途径和措施。最后,从“师道”和“德行”两个方面,对当前学校教育现实中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澄清,并图绕与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了辨析。


编辑推荐

本书首先从道德、公德、法律三个维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心理基础和自我养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从心理层面分析了教师职业道德与价值观、职业兴趣以及问题解决技能和元认知技能的关系;从实践角度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养成的途径和措施。最后,从“师道”和“德行”两个方面,对当前学校教育现实中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澄清,并图绕与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了辨析。


目录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界说
第一节 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公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公德是做人的基础
……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四、教师职业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职业兴趣不是先天获得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我
们认为,教师职业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个体献身于教育工作的
根本动力,职业兴趣则是教师职业理想的表现形式。例如,‘‘全国师德标
兵”林崇德教授在中学时曾经立志成为桥梁隧道工程师,然而班主任孙老师
的一次教导,使他比较了桥梁隧道工程师与人类灵魂工程师对于人类社会发
展的价值,从而立志成为一名“像师那样的老师,要当一位杰出的教育
家”。正是这种职业理想,使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了数十年,
努力“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爱在细微处,严在当严处”,为我国的
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积蓄知识,稳定兴趣。对某一职业的兴趣往往会与对该职业所具
有的知识成正比。随着与教师有关的知识的积累,个体会更深入地了解教师
职业的深远意义,进而更清楚地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使职业兴趣更为
浓厚。
第三,以成功的教学体验提高教师的职业兴趣。一方面,职业兴趣的效
能性表明职业兴趣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提高教学成功的可能性;另一
方面,成功的教学能够使个体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进而提高其职业兴趣。

 

 

基本信息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810798402
·条形码:9787810798402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教师专业发展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具体包括教师发展新理念、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研发、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文化等内容。 本套丛书力图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必要的理论引领与生动的案例分析相结合,突出专业性、应用性、操作性、可读性,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培训、自学提供借鉴,也可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概述
第一节 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教师即研究者:教育变革赋予教师的新使命
二、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三、教育科研:教师的幸福之源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类型和特点
一、教育研究的概念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三、教育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特点
一、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以应用性和发展性研究为主
二、立足于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微观研究为主
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展开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
第四节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准则
一、教育科研的道德准则
二、教育科研的研究准则
第二章 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教育科研选题
一、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
二、选题的基本原则
三、选题的明确化
第二节 文献检索与整理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与主要分布
三、文献检索过程
四、文献的阅读与整理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构建
一、研究假设的作用
二、研究假设的特点
三、形成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一、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概述
二、教育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教育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
二、教育科研资料的分类
三、教育科研资料的分析
附录 文献综述报告案例
第三章 教师常用教育科研方法(上)
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
一、何谓行动研究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型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阶段
三、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节 教育经验总结
一、什么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程序
三、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个案研究法
一、个案研究法概述
二、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个案研究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
四、个案研究报告
第四章 教师常用教育科研方法(下)
第一节 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二、问卷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三、访谈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 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分类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四、定量观察的步骤与方法
五、定性观察的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
一、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
二、实验法的分类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四、实验设计
第五章 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实施与完成
第一节 教育科研课题的设计与申报
一、科研课题的类别、申报条件和程序
二、科研课题的设计
第二节 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一一开题论证、课题实施与中期检查
一、开题论证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
三、课题中期检查
第三节 教育科研课题的完成
一、课题结题的作用
二、课题结题的程序
三、课题验收和鉴定的基本标准”
四、成果总结、公报、推广、出版和评奖
附录 开题报告
第六章 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与展示
第一节 教育科研报告概述
一、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意义
二、教育科研报告的类型
三、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教育科研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国家标准的论文编写格式
二、不同类型教育科研报告的基本格式
第三节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基本环节
一、拟定提纲
二、行文
三、修改
第四节 教育科研报告的发表与交流
一、教育科研报告的交流途径
二、可供学校教育科研参考的教育类期刊介绍
附录一 研究报告质量标准评价表
附录二 《教育理论与实践》来稿规范
附录三 《历史教学》来稿要求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62231677
·条形码:9787562231677

·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通识教育课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

该书围绕“教师发展专业”这个主题,就教师职业与教师、教师教育观、教师道德修养、教师教学和评价、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内容作了详细介绍,是一本体系较完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章教师职业与教师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古今教师论说
教育改革与现代教师
第二章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观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第四章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第五章教师道德修养
第六章师生关系论
第七章教师心理健康
第八章教学设计
第九章课堂骄傲学评价
第十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