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研究→远古文化→河姆渡人的太阳神崇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9:08
河姆渡人的太阳神崇拜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中有许多鸟及鸟与太阳结合图案,计有堆塑“双飞燕”陶片1件、刻鸟骨片1件、连体鸟骨匕柄1件、木雕立鸟1件、鸟形象牙圆雕4件、“太阳纹”蝶形器1件、“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1件,数量远远超过猪、狗、兔、羊、鱼等动物题材的作品,而选用的材料之好、雕刻之精美也非其它的作品可比,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当首屈一指。其中少数几件作品已脱离写实的描摩,是制作人根据想象进行大胆的创作,反映了河姆渡人的精神世界。“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画面中的太阳保留了其它作品中所见的用几个同心圆的表达方法,但去掉外圆四周的短线,在二分之一的弧上部分,绘上火焰纹,把太阳描绘成为光和热结合的火球,把太阳具有光、热巨大的能量显现出来。更加奇特的是太阳两旁还添上两只大鸟,这两只大鸟能够飞得那么高,而且不怕热、不怕火烧,赋予鸟超自然的力量。这是有着非凡本领的神鸟,是太阳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太阳的飞行用具。“连体鸟”骨匕柄中,两鸟背向飞行,中间太阳向四面射出光芒,太阳上面还有光冠纹饰。早有学者指出它与后来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神人头上的光冠有着渊源关系。如果河姆渡人借以指代天空。那么图象中的鸷鸟应是天的使者。“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和“连体鸟”骨匕柄器物图像构思奇特,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意向,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鸟和太阳的图象反映了河姆渡人崇拜太阳神的观念。
在新石器时代,虽然生产有很大发展,但人类还于幼年时期,对各种自然现象还没有科学的认识,他们认为地球上的草木、动物和人一样都有生命和灵魂。太阳给先民带来光明、带来温暖,于是产生原始的太阳崇拜。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揭露许多墓葬,原始人有各种埋葬习俗,但头部朝向只有两种:头东脚西或头西脚东。考古学家认为原始人在迁徙时是朝着太阳升起或降落的方向行走的,所以死后继续保持这种朝向,因此同一部落的人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是先死的还是后死的,他们埋葬时头的朝向是一致的。这种对太阳的依赖关系实际上是最初的太阳崇拜。那么河姆渡人怎么会有太阳神崇拜呢?原因除了太阳朝升暮落、周而复始给他们神秘感之外,最主要的是农业出现后,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食物资源,获得了比原来更多的粮食,另一方面农业要有一定的收获也并非易事。根据考古资料,新石器时期水稻生产主要在湖滨的低洼地利用自然水源进行灌溉培育,农业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然条件。如是风调雨顺,老天爷帮忙,那么收获就多;如果阴雨连绵或者长时间烈日炎炎,则很有可能颗粒无收。河姆渡遗址背山面水、土地狭小,非常容易遭受水灾。据《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描述,四个文化层之间发现厚薄不等的淤泥,其中二、三文化层和第一文化层之上面积最大、最厚,说明遗址形成以后,这里经常遭受水灾,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崇拜太阳神,实际上是祈盼农业丰收。由此推想,原始人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精心制作“双鸟朝阳”象牙雕刻蝶形器,是把它作为太阳神的像具,作祭祀之用。
至于河姆渡人是怎么祭祀太阳神的,现在已无法推想,但丰富的出土文物还是给我们提供了有关迹象。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件,但完整器极少,这少数完整器如:猪纹方钵、稻穗纹盆、蹲鸟形陶盉等,它们造型美观,制作规整,器表打磨光滑,与一般的器物有明显的差别。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器皿不是日常生活用器,而是只在特殊场合才使用的重器,推测为祭祀时用的礼器。这种推测在考古发掘中也有一定的证据。在河姆渡遗址以东1公里的鲞架山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一个直径3米的红烧土祭台,周围有5件一组刻花陶器,共4组,隔一定距离布置。陶器虽已裂成碎片,但形体上还是完整的,可以肯定是原始人祭祀时特意安置的。另外在河姆渡文化鲻山遗址发掘中,在一个灰坑内发现5件陶盉,而无其它遗物,因此这个灰坑应是专门的祭祀坑,陶盉为祭器也得到印证。从出土文物上稻穗、谷粒、猪的纹饰进行分析,这些器物在祭祀时是盛放猪肉、稻穗、稻谷和“酒”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4件鸟形象牙圆雕中的鸟形和“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上的鸟形一样,都属钩喙、圆目、长尾类的鸷鸟,但背部纹饰各不相同,大约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这类鸟形器制作精细,不像是一般的实用器物。鸟形器在我国沿海地区新石器遗址中屡有出土,这里大概广泛存在过鸟崇拜的风俗。这种风俗在记载我国上古地理、历史专著的《山海经》中也有描述,《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上古有一个羽民国,老百姓的面颊很长,身上长着羽毛。还有一个颧头国,老百姓的面上有鸟翼,嘴巴尖得像鸟喙。因为年代久远,描写有点荒诞,实际上可能是羽民国的老百姓喜爱鸟,因而把羽毛缀在衣服上,看上去好像身上长着羽毛,这与彝族男人头巾上喜欢插一根羽毛相似。而颧头国的老百姓对鸟的喜爱在表达方式更加离奇,直接把鸟的形象画在脸上,把鸟喙嵌在嘴唇上。出土文物与文献相互印证,上古时代某些地区盛行崇拜鸟、以鸟为族徽的风俗。从河姆渡人赋予鸟特别的本领看,对鸟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对太阳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河姆渡遗址第一文化层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陶器盖,内壁刻一个很大的十字纹,十字头部分别用4个鸟头连接,给人以旋转的感觉。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中提出十字符号或类似十字符号是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太阳神的代号。这种符号在河姆渡文化陶鼎足部和其它新石器遗址文物中也常常出现。若依此说,河姆渡人意念中的太阳和鹰类大鸟其实是一个共同体。
关于太阳神崇拜的遗物、遗迹在我国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古代岩画中还有大量的保留。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不少太阳纹陶片,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的陶尊上也发现过一些火焰纹,考古学家认为太阳崇拜起源于火崇拜,因为火同样代表光明和温暖,随着时间的推移,把火从地上移到天空。在稍后的内蒙白盆河、广西宁明花山、云南沧源等地岩画中都发现有太阳神崇拜的题材。先秦文献《山海经》、《礼记》等也记载了古人对太阳的认识和祭祀太阳的重要活动。《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一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言日也。郑玄注说:“天之神,日为尊”。“以日为百神之王”。上面的遗物、遗迹和文献记载,可以确认我国古代存在崇拜太阳神的历史。这些遗物、遗迹都晚于河姆渡文化,所以说,“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是中国最早的太阳神像具。
对太阳神的崇拜,也是世界各国新石器时代普遍发生的一种原始宗教现象,一些文化最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太阳神,如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阿吞、古希腊人创造的太阳神阿波罗、印度古神话中的太阳神阿狄多、巴比伦上古神话中的太阳神沙马土等等。世界各地环境不同,产生的原始文化也不尽相同,但对太阳神的创作中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中南美洲玛雅文化中的太阳神头戴光箭的冠冕,与“连体鸟”骨匕柄中的“太阳”的光冠十分相似;古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的身上长着一对翅膀,与“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上的太阳有两鸟拱护有类同之处。这是人类在相同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对自然和宇宙探索中不自觉形成的相似认识。“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与阿狄多、阿波罗一样是原始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的宝贵财富。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开始栽培水稻,以大米为主食,建造和居住干栏式长屋,穿上树皮、兽皮和野生植物纤维织成布料的服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勤劳、积极进取,解决了生存的大问题,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他们还有自己的文化信仰,喜欢佩戴玉石饰件,崇拜太阳和鸟。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一直流传到后世,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公认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南方远古文化的摇篮,中华民族远古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