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毛泽东的爱将--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海蓉-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29:04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录注册博客搜索论坛状态我能做什么东方网热点新闻
凯迪社区 →猫论天下 →史海钩沉 → [转贴]毛泽东的爱将--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海蓉
猫眼看人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史海钩沉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凯迪周评热帖推荐
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漫谈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收藏鉴赏
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原创文库群言堂
图画人生影视评论视频互动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天气预报航班查询鼠标画
凯迪海南长三角凯迪西南凯迪华南东方纵横网络技术社区热帖凯迪周刊RSS订阅功德碑站务投诉
     全网 本站
点击数:1635   
* 帖子主题:[转贴]毛泽东的爱将--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海蓉 页数: [1]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凯迪社区热帖推荐 楼主
[转贴]毛泽东的爱将--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海蓉
文章提交者:韦云烟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毛泽东的爱将--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海蓉
王海容出身于一个知书识礼的书香门第。她的祖父王季范,是一个比较有名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50年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参事,后来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他对王海容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王季范与毛泽东的亲缘关系,使王海容得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并得以“飞黄腾达”。王海容的母亲,叫肖凤林,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王海容对母亲很孝敬,后来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
王海容小时候曾有过其他的名字,“海容”这个名字,有说是她祖父给她起的,也有说是毛泽东为她改的。问她究竟如何,她笑笑说:“是的,是我爷爷给起的。”海容二字乃是取自古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由此可见,王家希望这个女儿,要胸怀四海,博学广闻。
毛泽东吩咐叶子龙:“找海容来谈一谈。”
在人生的航道上,她是一帆风顺。王海容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挫折是在1957年盛夏。在那次高考时,王海容名落孙山,当个化学工程师的美好理想顿时成了泡影。那个时候,王家也无北大、清华一类高等学府的后门可走。
最初的时候,王海容的心情虽然苦闷,但还想重温大学的美梦。然而,1958年的“大跃进”,王海容对工程师的痴迷似乎淡化了。她想参加工作。但是王海容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家庭的一致反对。教育世家,虽说不再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高中的学历毕竟分量太轻了!他们想让王海容认真复习,第二年再参加高考。王海容瞒着家人,在全市奔走寻找工作,终于找到了北京化工厂。王海容偷偷办妥了入厂的手续,木已成舟,面对既成事实,大家不知所措,到底还是默许了海容姑娘的选择,半是开明家风,半是无可奈何。王海容很快跨进了北京化工厂的大门,默默地开始了她一生中短暂的两年徒工生活。
1960年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中国青年》刊登了一篇署名徒工王波、题为《我的经验》的心得体会。这家当年发行量近30万、社址在北京正义路3号的青年刊物同时还发表了胡耀邦、陈士榘将军等革命前辈撰写的重要文章。杂志的封面是中国雕塑工厂集体创作的一幅雕塑《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当时,谁也没有去想这位“徒工王波”是何方人士,更没有把这篇普普通通的文字与领袖人物联系起来。不过,让人困惑不解的是,编辑部却为名不见经传的“王波”的这篇“大作”写下一大段提纲挈领的编者按语: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我的经验》是一篇好文章。作者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对有高中文化水平的知识青年当徒工是不是屈才,青年徒工应该如何去体会今天党和国家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自己应该如何迅速地掌握阶级斗争知识和生产斗争知识等问题,都作了清楚的阐述。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和革命者应该如何对待革命工作中的错误缺点这两个问题。文章中说:“我们要牢牢记住,真正的知识是在实践中得来的,任何书本知识只有在书本的作者们在实践中反映了客观真理,才算是真正有用的。否则,书本上的道理便只是无用的假道理,决不是能够改造世界的有用的真理。”又说:“在上面,我讲的全是些好事情,这是真的。难道没有一点坏事情,或者叫作错误缺点的吗?当然是有的,年年有的,月月有的。怎么对待呢?以我们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把所有错误缺点,一件一件克服掉。”我们认为,真正从思想上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对我们广大青年是有益的。我们希望大家好好看一看这篇文章。
40年过去了,现在真相大白:原来这位王姓“徒工”不是别人,就是毛泽东的姨表侄孙女、迄今为止中国外交部58位副部长中唯一的女性王海容。《我的经验》是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文章。
北京化工厂的经历在少女时代王海容的记忆里是很难抹去的。那时,她深感思想上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中国青年》杂志社在获悉了王海容的不寻常背景后,便约她写一篇经验体会文章。王海容有感而发,写就一篇洋洋数千言的长文,详细介绍自己高中毕业后在北京化工厂当徒工的经过和体会。文章的初稿这样写道:1958年大跃进,我投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到北京化工厂当徒工。在我们徒工中,有人认为读了12年书当徒工是屈才,我觉得,今天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知识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应当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只有用书本知识和生产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产水平。事实证明,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师傅的帮助,在短短几个月中,已掌握了较复杂的操作技术。老工人有丰富的技术经验,这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我们应虚心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和生产经验。我也懂得,今天的劳动不是为资本家而是为劳动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这是无尚光荣的。劳动对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改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培养我们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这不是屈才不屈才的问题。我们要做又红又专工农化的知识分子。任何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反映了客观真理才算是有用的。厂党委还为徒工制订了“六三”工作制,即每天6小时工作,3小时学习。所有徒工都在厂办化工学院学习,我们技术提高得很快,这说明党对我们徒工是何等信任和重视。我们想想,旧社会的徒工有这样幸福的生活吗?工厂还给我们保健食品,国家还给我们各种福利,党和国家对工人的关怀,我们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这是值得自豪的。……王海容的文章表现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生对当时那种阶级斗争社会的认识。对自己这篇文字,王海容有点不踏实,很想听听毛泽东的意见。于是,王海容在那年8月1日给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写了一封信。信上这样写道:叶伯伯: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中国青年》杂志社要我去当通讯员。早几天,他们编辑部的同志对我说,现在他们需要一些关于徒工生活的稿子。因为社里经常接到一些工厂徒工的来信,他们大多不安心当徒工,其中许多人认为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去当徒工是“大材小用”,是“屈才”的。我是当过徒工的,对徒工生活也有一些体会和感受。所以,《中国青年》杂志社约我写一写关于自己对徒工的体会和认识。以便帮助广大青年徒工早日改变上述不正确的态度,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同时,他们还希望能够得到主席公公对青年徒工的指示和希望。稿子我现在已经写好了,但感觉许多地方重点不突出,内容也欠佳。我想让主席公公在百忙中抽出一点点时间替我修改一下。其实,王海容是想请毛泽东对文章提一些修改意见,最好是能够亲自改一改,以提高文章的价值。
因为她知道,作为至高无上的领袖,毛泽东太忙,操劳的是党和全国大饥荒的大事,对自己这样一个中学毕业生的文章,有没有时间看都是问题。所以,她在给叶子龙的信中最后也表示,如果主席公公没时间代她修改,就请将文章寄回来。
10月中旬突然接到通知,说是毛泽东要亲自见她。王海容欣喜若狂。毛泽东10月17日上午亲笔在王海容的来信上作出批示:“找王海容今天下午3时15分来这里一谈。”
王海容出入中南海,与毛泽东熟识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王海容与毛泽东的次女李讷年龄相仿(长李两岁),由于她常随王季范作客中南海,便与李讷成为朋友。因两人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各异,性格爱好共同之处并不多。但因是毛泽东的皇亲国戚,加上与李讷的友谊,王海容可以随意进出中南海,有时还能在丰泽园住上几天,无异是毛泽东家族的一名“编外成员”。正当花季妙龄的王海容性格文静,更兼家风书香渊源,她平素接物待人彬彬有礼,有与众不同的教养。这多少令毛泽东刮目相看。一次,毛泽东与王季范祖孙在中南海闲坐聊天。
兴致颇高的毛泽东和王海容闲聊起来。“海容啊,我这大门一直是朝你敞开的,什么时候想来就来,来了也可以住下来不走,就算是我们家庭中的一员,你看要不要得哇?只是不晓得你爷爷舍不舍得,放不放心罗!”
王季范说:“海容跟着你,走的是社会主义的大道,我怎么会不放心,不舍得呢?”毛泽东如此安排对王海容一生利也,弊也,那是见仁见智的事了。是非惟有留待后人评说。
在1960年10月毛泽东亲自见王海容之后,王海容进入北京师范学院。王海容读的专业是俄语系,按学校的教学方向,她将来毕业后是要去当中学俄语老师的。但是,王海容毕业后,却没有当过一天老师。无人知道她入学时是否走了“后门”,但众所周知的是她在1965年毕业分配时走了个大“后门”。
王海容考入北京师范学院后,她并不满足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这些知识。她涉猎很广,除了她的专业外,她对哲学、文学、数学,甚至军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即使是语言,除了俄语外,她对英语、法语、德语,也都学习。这为她后来“跳龙门”进入外交部工作,打下了较好的语言基础。
毕业以后,绝大多数的同学分配到中小学当老师去了,王海容则青云直上,这就使得她的同龄人没人攀附她这个高枝。这也许是造成王海容至今仍是单身的原因之一。
外交部之“王”
1965年11月,王海容进修学习结束后,由周恩来总理指示,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工作。开始,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部长与总理的文电收发,以及其他的一些文秘工作。
从职务上看,她因为刚从学校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充其量也只能是个级别最低的秘书而已。然而,由于她的特殊身份,由于她的特殊背景,还有德高望重的周恩来总理的特殊关照,她在外交部上上下下都有着特殊的“份量”。
王海容到外交部之后,的确春风得意。从她履历中可以看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她接连荣升了好几级。那时候,有“坐直升飞机上来”之说。
请看:1965年11月,她作为外语学院的毕业生,跻身外交部办公厅工作,按一般的情况,那顶多也只是个科级秘书而已。其后,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轰轰烈烈”搞了三四年。这期间,她出入中南海,活跃于毛主席身边,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名位,但其“活动的权力”则等同于钦差大臣一般。到了1970年夏天,由周恩来直接提名,说是因为工作需要,委任王海容担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负责人”不是什么职衔,虽然权力在握,毕竟比较虚浮。时过半年,到了1971年7月,王海容被正式任命为礼宾司的副司长。第二年,1972年,接着又一道任命下来,王海容被提为外交部“部长助理”。再过一年,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了。此后,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便是4年多,直到她因投靠毛泽东和“四人帮”而失势倒运。
周恩来临终向王海容、唐闻生披露关于江青的秘闻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那是1975年12月的一天深夜,电话的铃声。“出什么事了?”王海容心里暗自嘀咕。电话是周总理的警卫打来的,说总理有事叫王海容和唐闻生去一趟。此时的总理已因癌症而动过了几次大的手术。与绝症苦苦抗争了几年的他,这时已显得精疲力竭,癌细胞已无情地扩散了。总理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
当她与唐闻生驱车赶到305医院,心怀忐忑地迈进总理病房时,周总理脸色苍白地仰卧在病床上,总理的健康已经不允许他坐着待客了。
简短的寒暄后,周总理面色凝重地对王、唐说:“主席讲‘江青有野心’这句话,你们都听到过的,当时你们在场,你们要做历史的见证人。”总理讲这番话时语调不高,语气严肃。王海容和唐闻生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下,体味着总理的嘱托,感受着这句话里沉甸甸的分量。总理还想说什么,他动了动干裂的嘴唇,但又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于是便挣扎着去取水壶。王、唐急忙拿过病榻旁小茶几上的小水壶送到总理嘴边,总理慢慢吸了一口,微微摇摇头,示意不喝了。看到总理已很虚弱,王、唐含着泪,默默地退出了病房。
销声匿迹的六年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这一天,王海容和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工作人员一样,伏倒在毛泽东的遗体前痛哭不已。一个时代结束了,王海容的“窜红时代”也结束了。
同年10月,“四人帮”倒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中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被宣布隔离审查。王海容也被宣布停职,并在外交部接受审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交代,她说清楚了自己的问题。1978年12月底起,她的工作关系从外交部撤销了,移交到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待重新分配工作。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中央又决定,让王海容到中央党校进修学习。王海容在中央党校呆了3年。这3年学习结束后,她又回到中组部等待分配,一挂又是3年。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1984年,王海容终于结束了漂泊无涯的“等待分配”,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的副主任。参事室是国务院的一直属局,从职务上看,当然要比她原来的外交部副部长低些,但级别上仍保留她的副部长级待遇。
自从她来到参事室工作之后,由于单位不大,人不多,她不但和室的几位领导朝夕相处,平时跟一般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在一起交谈说笑。这样一来,原来围绕在她身上的那神秘的光环消失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王海容到参事室工作后,她的职务是参事室副主任,但级别还是她原来的副部长级,可谓“高干”了。但她对分管的工作,事无巨细,都爱亲自过问,还爱亲自动手,因此,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半开玩笑地说:海容跟一个行政处处长差不多。
王海容跟周围的工作人员,相处得比较融洽,平时,大家在一起,开开玩笑,聊聊天,她也有一份。有时,大家对时下的物价上涨问题议论颇多,她也同样会发几句牢骚。说到兴头上,她还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哎,你们给我参谋参谋,看我怎样才能发点小财,脱贫致富啊?”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半开玩笑地“开导”她说:“你就写回忆录,你如今具有大大的新闻价值,就凭你的那些经历写个几十万字,最好拿到国外去发表,起码也能挣它个几千几万的稿费。”王海容听罢,故作姿态地说:“那倒也是啊!要得,要得!”
然而,这毕竟是玩笑话,王海容一直没有动过心。据说,迄今为止,已有数十家报刊找她约稿,海外有些出版社还请她写回忆录,她都婉拒了。她把这些“回忆”默默地锁闭在她的心里,至今人们还没有读到过她写的有关往事的片言只字。和她经历过相同或相似命运的人,都纷纷在写“回忆录”。如章含之写了,发表了,唐闻生也写了,发表了,连毛泽东的生活秘书,那个当年曾是列车乘务员的张玉凤也写了,发表了,但是她却不写。是思考的果实还没成熟?是不愿将心中的隐忍披露于世?还是觉得为时尚早,时机未到?当年的贼船是她自己主动挤上去的,如今她如何在回忆录中评价自己?所有这些,我们外人都不得而知。
王海容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了,但她至今没有结婚。对此,许多人都大惑不解,见了她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免不了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结婚?”“她还想结婚吗?”“恐怕过得很凄凉吧……”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她之所以没有结婚,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大学期间,她年龄尚小,虽然也是谈情说爱的时期了,但她的身世,她那时的心境,她能看得上谁呢?自从“白马王子”求爱受挫之后,几乎所有的男生对她更是敬而远之。后来她上了贼船,便更加春风得意,“眼睛长到脑门上”。再后来,她颓然从高位上跌落下来,此后便是数年之久的门庭冷落,那时她无心考虑个人的婚姻问题。待她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以后,白发已经丛生,她已经习惯了单身的生活。
即使如此,人们发现,每天投寄给她的信件还是相当多的。这些书信中,除了工作的联系之外,也少不了异性的求爱求婚信,有热情奔放的,也有含情脉脉的。这些迟到的情书,一封接一封,从四面八方飞来。可是,王海容竟默默地将它们锁在抽屉里,将它们锁在心底里,从未与人谈起过。
今天的平民生活
今日的王海容虽然没有结婚,但她并不孤独。她有着一个幸福的热闹的家庭。和她居住在一起的有她的5个亲人:母亲肖凤林,弟弟王起华,弟媳裴震坤,侄儿王宇清,侄女王宇丹。她们的家就在中南海的旁边,住房原是过去的某外国使馆的一部分。一条僻静的小巷,隔开了繁华的闹市,一座欧洲风格的雅致小楼,显得格外清静,幽雅。
王海容的母亲,年老多病。再加上历经沧桑,饱受挫折磨难,老人身心受损,脑子已不太正常,受不得一点儿的刺激。家里请了个保姆,但王海容下班之后,也少不了买菜下厨房。
         
  *.*.*.*   2010-1-30 9:31:5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东方纵横深度评论报导集萃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jianye01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   2010-1-30 10:30:0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 楼
文章提交者:故事片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因为她知道,作为至高无上的领袖,毛泽东太忙,操劳的是党和全国大饥荒的大事,对自己这样一个中学毕业生的文章,有没有时间看都是问题。所以,她在给叶子龙的信中最后也表示,如果主席公公没时间代她修改,就请将文章寄回来。
==========================================================
一个小学徒,怎么可能知道“操劳的是党和全国大饥荒的大事”,当时全国那个敢说半个“饥”字?
  *.*.*.*   2010-1-30 10:46:5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文章提交者:故事片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在1960年10月毛泽东亲自见王海容之后,王海容进入北京师范学院。王海容读的专业是俄语系,按学校的教学方向,她将来毕业后是要去当中学俄语老师的。但是,王海容毕业后,却没有当过一天老师。无人知道她入学时是否走了“后门”,但众所周知的是她在1965年毕业分配时走了个大“后门”。
=====================================================
大家想想,当时秋季学期开学都是9月,毛泽东是在10接见。其后,王海容才进了北师院,那就肯定在10月之后了,这种11月进校的学生,不走后门怎么进?
  *.*.*.*   2010-1-30 10:49:5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5 楼
文章提交者:故事片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人们发现,每天投寄给她的信件还是相当多的。这些书信中,除了工作的联系之外,也少不了异性的求爱求婚信,有热情奔放的,也有含情脉脉的。这些迟到的情书,一封接一封,从四面八方飞来。可是,王海容竟默默地将它们锁在抽屉里,将它们锁在心底里,从未与人谈起过。
======================================================
毛左们真是会写文章啊,请看最后一句:“从未与人谈起过”。
再看中间那句:“求婚信,有热情奔放的,也有含情脉脉的”。
难道有人天天偷拆信件?那说明我们对这些文革残余还是在采取措施控制的。
  *.*.*.*   2010-1-30 10:53:2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 楼
文章提交者:dacula00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可怜啊!本来是飞黄腾达的,一下就掉到冰窟窿里面了!
  *.*.*.*   2010-1-30 13:52:0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 楼
文章提交者:东风51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亲戚,老毛最后众叛亲离只能靠几个亲戚支撑了。
  *.*.*.*   2010-1-30 14:07:3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8 楼
文章提交者:白说也说说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大家想想,当时秋季学期开学都是9月,毛泽东是在10接见。其后,王海容才进了北师院,那就肯定在10月之后了,这种11月进校的学生,不走后门怎么进?
========
圣旨下!摆香案接旨还诚恐诚惶,何谓后门?真是无知。
  *.*.*.*   2010-1-30 14:35:3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9 楼
文章提交者:贾令隆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要皇帝不腐败,无异于缘木求鱼。如今的贪官污吏,他们哪一个不是“最高指示”念得滚瓜烂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比谁喊得都响?!
李云鹤的丈夫李得胜穿补丁衣的补工费“罗卜盘成了肉价钱”,不吃瘦肉只吃红烧肉、抽专用烟,用专用瓷,坐专机专列、住全国各地别墅行宫,有专用泳池;
他老人家不仅自己干革命,还让全家都干革命,他让夫人李云鹤当了政治局委员、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在陈伯达这个组长面前指手划脚;让26岁的侄子毛远新当了沈阳军区政委和中央政治局联络员(中将军衔);,让26岁的女儿李纳当上了解放军报总编,(中将军衔);让1964年大学毕业的姨侄女王海蓉,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年纪轻轻就让她们担当这么重的革命工作,真是无私无畏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2010-1-30 14:51:1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0 楼
文章提交者:allwron1989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王海容和那个列车员扮演的是一个角色.
  *.*.*.*   2010-1-30 15:13:29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1 楼
文章提交者:太极1968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allwron1989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王海容和那个列车员扮演的是一个角色. ====大帝乱伦?
  *.*.*.*   2010-1-30 18:16:2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2 楼
文章提交者:13木鱼石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他老人家不仅自己干革命,还让全家都干革命,他让夫人李云鹤当了政治局委员、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在陈伯达这个组长面前指手划脚;让26岁的侄子毛远新当了沈阳军区政委和中央政治局联络员(中将军衔);,让26岁的女儿李纳当上了解放军报总编,(中将军衔);让1964年大学毕业的姨侄女王海蓉,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年纪轻轻就让她们担当这么重的革命工作,真是无私无畏啊!
  *.*.*.*   2010-1-30 19:25:4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3 楼
文章提交者:ryjjk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太极1968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allwron1989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王海容和那个列车员扮演的是一个角色. ====大帝乱伦?
  *.*.*.*   2010-1-30 19:33:0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4 楼
文章提交者:南隅聋者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ryjjk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太极1968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allwron1989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王海容和那个列车员扮演的是一个角色. ====大帝乱伦?
还有唐
  *.*.*.*   2010-1-30 20:37:0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5 楼
文章提交者:健步猫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ryjjk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太极1968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allwron1989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王海容和那个列车员扮演的是一个角色. ====大帝乱伦?
  *.*.*.*   2010-1-30 20:37:25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区上的文章系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版权归网站与作者共同所有,网站方维护作者合法权益。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   ├猫眼看人   ├经济风云   ├文化散论   ├史海钩沉   ├原创评论   ├中间地带   ├律师之窗   ├股市泛舟   ├会员阅读 ╋都市生活   ├健康社会   ├家长里短   ├旅游时尚   ├职场生涯   ├咱们女人   ├家有宝宝   ├消费漫谈   ├房产家居   ├车友评车   ├猫眼鉴宝 ╋影音娱乐   ├图画人生   ├影视评论   ├视频互动   ├音乐之声   ├网友风采   ├猫兄鼠妹   ├笑话人生   ├游戏天地 ╋文化广场   ├菁菁校园   ├甜蜜旅程   ├心灵驿站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汉诗随笔   ├闲话国粹   ├体育观察   ├开心科普   ├网络技术 ╋地方频道   ├东方纵横   ├凯迪华南   ├凯迪西南   ├凯迪海南   ├长三角 ╋站务   ├站务专区   ├投票专区   ├企业家园   ├十大美帖
 *快速回复:[转贴]毛泽东的爱将--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海蓉返回
你的用户名:   还没注册?    密码:   忘记密码?
琼B2-20060022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凯迪网络BBS互动区用户注册及管理条例。谢谢!
内容 最多:字节.
显示签名     帖子内容请不要超过8000个汉字

.
',1)">






编辑推荐
●“火车票实名制”给谁带来了不便 ●核电站低碳好处要让我看得见 ●东莞广告语、市歌和吉祥物 ●对“新拆迁条例”为何众说纷纭 ●大规模拆迁不应该继续 ●被情妇勒索索贿的官员值不得同情 ●没有衣锦,不愿还乡 ●谁在反对孔子 ●刘备墓招商是赤裸裸的文明贩卖 ●要换的主要是“药” ●网民当代表的意义何在 ●守株待兔的网络反腐前景黯淡 ●日本与中国教育根本区别在哪里 ●“三分之二同意”就能启动强拆吗 ●驻京办不能有,驻省办可以有? ●警惕公共利益被私有化 ●新拆迁条例潜藏着的魔鬼细节 ●从一个案例看地价是怎么涨起来的 ●群众和法官之间的距离 ●有多少贪官被情妇劫持 ●农民工兄弟回乡路为什么这么漫长 ●动物福利,不愿面对的“另一面” ●道德说教消灭不了“孩奴”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公民社会 ●繁荣国产电影只设限时间够吗 ●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是如何走… ●机动车环境税为何让舆论先激动 ●让全国人民先给教育部拜个大年 ●谁胯下的鸟大听谁的 ●又是爆竹惹的祸? ●我们的城市是一堆一堆的积木 ●阿凡达的市场后门 ●地震局振振有辞背后是死不认错 ●从图书馆文化透视西方文明的承传 ●必须有人为最短命学校的规划负责 ●这样一份清退令是国家的耻辱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凯迪网络 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0 - 2006Kdnet.Net
页面执行时间:62.50000毫秒
鸣谢: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 中国铁通海南分公司
提供本站信息管理带宽
[转贴]毛泽东的爱将--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海蓉-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解密毛泽东的晚年困境-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给江青的信-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历史之痛:毛泽东与张闻天的书信往来-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给江青的信-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张国焘和毛泽东的手段以及红卫兵运动-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刘亚洲:周恩来去世后的毛泽东(图)-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搞的是“人民崇拜”-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张玉凤:晚年毛泽东的几件事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毛泽东的晚年情结——家天下的回归-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致江青的信 烧毁前后的复杂政治生态-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毛泽东的关系演变-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从毛泽东与汪精卫,笑看“成王败寇”的政治哲学-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一张从未发表过的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合影照片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会见马科斯夫人(附照片)-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岩石: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对毛泽东看法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源于曾国藩?-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泽东五次选择接班人:经验丰富 教训沉重-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康生积极“反修”获毛泽东宠信-史海钩沉-凯迪社区11 [转贴]回顾“国家主席”之争,毛泽东首输一着棋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毛远新问伯父毛泽东:我还有点希望吗?-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转贴]赫鲁晓夫因人民公社与毛泽东反目 【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原创]民国时期的教育-史海钩沉-凯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