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25:01
平衡阴阳、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祛风散寒、清脑宁神、开发智力、提高免疫力、开通闭塞、软坚散结、驱邪扶正、温通气血、散寒补虚、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
灸疗的作用
艾灸可以治寒、热、虚和实症,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古代已为许多著名中医临床家所认识。
艾灸的四大作用:
1、温经散寒,行经通络;
2、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3、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的一般性治疗效应是由两方面构成的:
1、艾灸产生的特殊“药气”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时产生的“药气”由灸位的皮表及随呼吸被机体吸收,能起到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也就是说,艾灸有直接“驱邪”的效应。此外,这种“药气”显然还具安神、醒神和通窍的效用。
2、艾灸生火热,其热刺激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生热,其适量的热刺激施于适当的灸位(主要是穴位)便产生艾灸最主要的治病效应。
无论实症、热症、虚症、寒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病体体表可以出现一些具“嗜热性”的腧穴,所谓“嗜热性”是指在此施灸,患者会无一例外地感觉舒适。
而实热、阴虚内热症一般而言,热病呈整体的产热亢进及散热障碍状况。这种整体的“热态”多为邪正相争,机体对病理性刺激反应过敏过激所导致。在热病过程中,机体的穴道起着行营卫、溢奇邪的作用。穴道这之种功能有其限度,由于病理产物堆积等因素,在病程一定的时期便导致某些局部穴道不通、气血不荣的状况。穴道不通则痛,气不荣则寒,这就是为什么,在热病状态下,某些穴位具有嗜热性,灸后感到舒服的原因。因此,施灸时机体的局部(灸位)“得温而舒”,在局部就起着通穴道、行营卫、驱病邪的作用(这些作用又互为因果),并继而通过作用于经脉系统产生远道放射,扩散效应,从而起到对整体的调整、治病作用(包括抵消病理性恶刺激,抑制机体的过敏、过激反应,使机体的“传输、通讯”系统恢复秩序,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及对病理产物的吸收、排泄能力等)。
《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气,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艾在保健养生中有着神奇的力量,受到历代医家和养生家的青睐。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记载:“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又有:“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的记载。
艾灸具有开窍醒神,增加心藏搏动量,強心抗休克的作用,能收补精益气,回阳固本之功效,具特有穿透肌肤之效力,可活化細胞调整末稍血管扩张功能,平衡人体阴阳,促进循环系統,具提高白血球及淋巴細胞的活动率,与提升免疫力及人体自愈能力,收到保健防病之功效。即使身体健康狀况良好者,每周溫灸二次,就能让身体机能延缓衰退,防止老化,并保有光泽亮丽而且紅润的肌肤,兼具強健养生与美容塑身之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