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读书难,破解难题难在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16:51
“哪个城市能让我小孩免费上学,我就去哪个城市打工。”
在莞的湖北籍农民工葛观炎一句率直的话,道尽了农民工子女上学之难、之痛、之无奈。葛观炎有些不忿:他在这个城市打拼10多年,为这个城市流血流汗,在这里安家立业生儿育女,而今,虽然城市也逐渐采取了一些措施接纳他们——例如逐步减少暂住证费用、到政府部门办事更加方便、他们被官方称为“新莞人”,而不是外来工……然而,他更在意的是公平和平等——仅从孩子不能在这里免费上学看,这个城市就不算是真正接纳了他们。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遭遇这样的“教育之困”?因为观念?因为歧视?因为政府的教育政策及投入?因为地方利益?抑或是因为公立学校学位不足?
民工子弟在粤读免费书难
极少数幸运儿即使能坐进公立学校的大教室,要取得心理认同更难
千辛万苦,费尽了周折,交纳了一笔不菲的“借读费”和“捐资助学费”之后,许素芬终于把儿子送进了广州天河一间公立的区一级学校上四年级。
告别了城中村里简陋的外来工学校,坐进了公立学校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儿子本该很开心。然而,开学还没到两周,孩子便回家向许素芬哭诉,明天再不回学校上课了。一问原因,原来孩子受不了同学们直呼他“湖南仔”(他的老家在湖南)、“猪肉仔”(他的爸爸在菜市场卖肉),也不接收他参加班里的篮球队,班里同学穿的波鞋就数他的最差。连老师都有些对他另眼相看——几乎不怎么点他的名回答问题。
许素芬很茫然:好不容易花钱让孩子读上了公立学校的“免费书”,却还是抹不去“民工子弟”烙印,处处受人瞧不起。难道农民工的孩子就一定要上农民工学校、没资格读公立?
许素芬的孩子还算“幸运”——至少,他是广州市30多万农民工子女中少数能进入公办学校、享受免费教育的孩子之一。更多的民工子弟,目前还只能每学期交1000多元的学杂费,进民办学校“读贵书”。这批孩子,大约有近20万人之多。
“民工子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户口都不在广东,他们有没有在广东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他们当然有这个权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袁征肯定地说,“人们常说‘外地人的孩子’、‘民工子弟’。这些说法容易造成错误的印象,似乎地方政府不应该为他们提供教育经费。但是,非本地户籍的少年儿童并不是他们父母的财产,而是独立的个人。受教育权是国际公认的人权。这些少年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父母兄长是什么人、什么户籍和身份。”
袁征认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政府要为在本地工作和居住的外来人员的适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服务,从这一点上说,广东的各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上责无旁贷。近几年广东出现了“民工荒”,仅广州市2006年就缺少40万民工。其成因固然很多,但如果我们做好非户籍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应该有利于缓解民工的不足。“何况,农民工为广州的交税做了很大贡献。他们在广州租房子买东西,实际上都是间接纳了税。不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说不过去!”
学位瓶颈何以如此难突破
以广州为例,一下子为30多万外来工子女建学校,政府得拿出123亿元
越来越多的非本地户籍农民工子女需要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成为摆在广东各地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燃眉之难题。
让全省130万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广东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阳光,愿望很美好。然而,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社会学教授蔡禾有此担心——仅以广州为例,广州政府不可能凭一市之力把所有的农民工子女免费上学问题全部解决,“从操作层面上看,一下子为30多万外来工子女建起学校,要划多少地,这些地从哪里出,要建多少楼,要配多少老师,要添多少设施……其所需要的投入将是个天文数字。”
有人算过这笔帐。据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到2010年,如果广州的公立学校逐步接纳所有非本地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全市的初中和小学总学位数将达到约160万个。全部纳入公立学校就读的话,比起2005年的101万个学位要新增约65万个学位。“这意味着,在这五年中平均每年要增加13万个学位、教师年均增加6000人;按平均每所初中容纳1000人、小学容纳620人计算,需平均每年新建初中22所,小学175所;每年需追加当年新增公立学校投入的经费24亿多元,五年共累计追加财政投入约123亿元。而2006至2010年广州市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合计约为491亿元。扣除预算中公立初中、小学的需要,实际五年合计新增经费约为51亿元。很显然,这绝对不足以支持公立学校一次性接纳所有适龄少年儿童或分五年逐步接纳所有适龄少年儿童。”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受学位“瓶颈”的困扰,农民工子女难以“挤”进公立学校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广州海珠区康乐小学,来自湖南的学生家长马银莲告诉记者,在她租住的房子附近,有客村小学、逸景小学等公办小学,但这些小学几乎没有学位,孩子只好到民办学校康乐小学读书。而康乐小学的负责人则称,这几年,附近公立学校有少量学位,这些学校就面向农民工子女招生。“名额有限,这些公立学校就招成绩最好的学生,很多农民工子女落榜了,最终还是到我们民办学校来读。”据介绍,这些孩子到公立学校读书,要交纳一笔不菲的赞助费,学费全免。与民办学校每学期1000-2000元的学费相比,公立学校很有优势,但学位十分紧。
国家政策如何破解难题
现有政策操作起来缺乏细则,人多量大地方政府难有冲动,如广东面对的是上百万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问题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2006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此规定。
“随同父母跨县流动的学生,符合流入地入学条件和免费范围并能确认学位的,可列入流入地免费义务教育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省外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义务教育问题”。这是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近日联合下发的《广东省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中制定的政策。
“积极稳妥地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各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非广州户籍学生报名公办初中,同样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相关学生可到居住地所在地段的学校直接报名,如该校有剩余学位,不得拒收非广州户籍学生,如没有剩余学位,则可考虑入读民办学校”。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上月底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法律的规定很明确,且并非没有相关政策,但农民工子女读免费书依然是难。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逐渐“松口”了,但操作起来仍然缺乏细则。
“解决数十万上百万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政府财力的问题。义务教育经费的供给以地方支付为主,当外来人口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地方政府不堪负担。因此,地方政府在这方面不会有冲动,而且越是外来人口多的地方,政府就越不会有此冲动。”蔡禾教授一番话道破“天机”——如果广州真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这个问题全部解决了,那么国家实行免费教育的钱给了学生的老家,这些孩子却在广州读书了,这笔账怎么算?而且,外来工子女的大量进入,可能会降低或影响整个广州的教学水平,广州市民同意吗?还有,广州免费了,更多的人会带着子女来,又须建更多的学校,如此反复广州能承受得了吗?
“因此我认为,(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必须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但具体的办法还要好好谋划。”蔡禾说。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200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