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Google微软巨人之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30:09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13:45 《财经》杂志
Google真正开始与软件霸主微软短兵相接
何华峰/文
“网上office”
',1)">
如果说两年前人们谈论Google挑战微软时,更多的还是对这个正在迅速崛起和膨胀的新兴公司表示一种称赞,今天,它正在变成现实。
10月11日,Google正式推出在线文字处理服务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这不就是网上的Word和Excel吗?”类似的惊呼和评论四处蔓延。
你可以把Google Docs(文字处理)看作“网上的Word”,把Google Spreadsheet(表格处理)看作“网上的Excel”。如果一定要对两者进行比较,Google的这套技术除了拥有微软的Word和Excel的一般功能,最大的好处是允许协作者共享一个文件,进行实时修改,而且不用在存储器间倒来倒去。在办公室没有写完的一篇文章,回到家,换一台电脑也可以随时上网修改。
在此之前,8月28日,Google还推出企业版套装服务“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标准版,接近于微软的网络版Office套装(办公室文字处理);其中包括了个人电子邮件(Gmail)、即时通讯(Gtalk)、 日历(Google Calendar)。这一工具最迷人的地方,是一切由Google免费提供,无需用户维护和安装。
如果将Google推出的基于网络的软件应用套装与微软的Office对比即可发现,与微软的邮件处理系统Outlook相对应的是Gmail和Google Calendar(日历),与微软的Access对应的是Google Base。随着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的出现,一个Google与微软短兵相接的时代已经来临。
微软的一套Office软件价格为350-499美元,Google提供的应用却是免费的;微软的Office软件几年才更新,Google的软件却随时可以更新。
免费对收费,如果这场“战争”真的开始,结果似乎显而易见。不过有趣的是,即使在相互推出的服务已经如此相似的今天,Google和微软仍在刻意淡化这种竞争。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称,“Google也在推出Office”的想法“太有想象力了”。
李开复说,从功能来看,Google的新技术不可能取代微软的Office,还差得很远;“它必须在线才能使用,速度也慢。但它也可以提供一些新的功能,比如Gmail圈子。”一个Gmail圈子的人如果要一起做一个活动,从租场地到安排财务,都可以在网上共享一个文件同步修改;如果用Office来做,则需要做很多文件,传来传去。
对于有多个电脑的人来说,调用文件也将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用Google的软件,家里的电脑的文件如果要在单位的电脑上看,都无需再拷贝,直接上网即可。
在李开复看来,Google与微软两者的用户群不一样,同一个用户也不会厚此薄彼。“当我共享时,我用Docs & Spreadsheets;当我写一篇文章时,我就用Office。”
话虽如此,Google还是使微软处于尴尬境地。微软副总裁Antoine Leblond近日公开表示,微软不会搞Office软件的网上版,而且指出Google的软件严重依赖于浏览器,打印不便。
李开复认为,Google给微软最大的冲击,就是令微软在“要不要搞免费Office软件的网上版”问题上进退两难。他解释,一个公司能否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要看有没有足够的技术,二是看有没有包袱。毫无疑问,微软有这样的技术,“但微软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提供免费的服务,已有的赚钱的产品怎么办?这边(Office软件的网上版)如果做得不好,就竞争不过Google;这边如果做得太好,那边(收费的Office软件)又没法赚,怎么平衡?”
文字处理软件之争,只是Google与微软的一场遭遇战,尚不是战争的全部。Google对微软的挑战的真正实质是两个时代的战争,即Google代表的网络时代与微软代表的PC时代的战争。
新书《Google的遗产:Google的互联网搜索如何改变应用软件》一书作者史蒂芬阿诺德(Stephen Arnold)在书中总结,Google的目标是推动信息时代脱离个人电脑,进入互联网时代。为了成为网络计算机的平台,Google让用户在任何连接互联网的设备上完成任务。“Google是这个时代的转型计算机平台,可能将微软推下王位。这是一个与微软的个人电脑为中心的世界不同的典范。”史蒂芬预言道。
Google靠什么
1998年,Google由两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拉瑞佩吉(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一家车库中创办,当时公司只有三个人。八年后的今天。截至今年三季度末,Google共有员工9378人,分析师们预计今年的收入将突破100亿美元。
Google刚于10月20日公布的三季业绩显示,Google的收入2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劲升70%,较上季增长10%。
被誉为“网络女皇”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玛丽米克(Marry Meeker)认为,Google在通常比较弱的三季度收入上升,成本得到控制,利润强劲增长;其增长的原因包括用户强劲增长、用户的商业价值转化率提高、搜索质量提高以及稳健的国际增长。
从资本市场来看,Google与微软已差不多打成平手。10月24日,Google的股价为473.31美元,较一年前增长133.41美元,涨幅为39.24%;较之两年前2004年8月27日刚上市时增长365美元,涨幅336.99%。目前Google的市值高达1440.6亿美元,已经达到微软市值2819亿美元的一半。10月24日,微软的股价为28.28美元,较之一年前增长14.96%。而总体来说,微软的股价近年表现平平,较之五年前还下跌了9%。
Google的商业模式以搜索为基础,以巨大流量吸引了广告客户,这是Google收入之源。李开复对《财经》记者说,Google有三个网:一是用户网,能带来流量;二是广告网;三是合作内容网。这三个网是互动的,对Google都很重要。
Google的庞大的广告网是其业务基础。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之一、现任Google产品总裁拉瑞佩吉曾在演讲中说,“我们可能是世界上广告客户最多样化的公司,从小到大都有,分布于各个行业、上百个国家。我们想成为世界上广告客户最容易与之打交道的公司。”
目前,Google仍在千方百计扩大用户网和内容网,以此扩大与广告网的互动。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玛丽米克在研究报告中说,Google的“合作时代的战略”至关重要,是Google下一个增长点;与合作者的合作,将创建一个更强的生态系统。Google应当继续致力于与戴尔、Adobe这样的伙伴建立全面的全球关系,同时巩固与拓展与现有伙伴的合作关系,来维持或者得到更高的增长速度。
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除了文字,视频、音频也越来越重要,并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也加大了合作的必要性。
今年,Google与视频和音频巨头频频签定合作协议,包括 Sony BMG音乐、华纳音乐集团、维亚康的MTV、美国最大的卫星广播公司XM卫星网络下属的Dmark等。收购YouTube亦有此战略意图,合作的内容主要是:视频和音频巨头的内容可免费通过Google Vedio提供给用户,由此得到广告分成;视频和音频巨头通过Google Vedio分销。这种合作模式也对视音频的商业模式发起了冲击。
Google还看好移动上的机会,认为全球移动市场(2006年可上网的手机将占到30%以上)正在进入市场可接受互联网功能的转折点,Google可以在这里占一个有利位置,并在未来一到三年内开始获取收入。今年一季度,Google注意到在黑莓上用Google地图的情况很多,二季度便在一些国家推出在手机上安装Google地图。
微软的反击
面对Google从网络向传统软件领域的渗透,微软也不示弱,从三年前就开始打入网络广告市场;虽然目前还在亏损阶段,但实力不容小视。
2005年1月,微软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MSN搜索(MSN Search)。微软原本用雅虎的搜索技术,由MSN Search取而代之。为了推广MSN Search,微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推广活动,形式涵盖电视、报纸、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方式的推广活动,据称覆盖了90%的美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而且,其电视广告都是在奥斯卡、格莱美颁奖典礼等人气十足的节目中出现。据微软今年二季度季报,MSN有有2.6亿Hotmail用户、2.4亿Messenger用户。
微软还专门建立了广告部门AdCenter,类似于Google的Adwords和AdSense。
在杀入网络广告市场的战斗中,微软付出的代价不低。据Sanford C. Bernstein & Co.预测,微软在发展网络广告业务方面的支出,可能会使该业务的亏损在2007年6月30日结束的财年中达到9.47亿美元。
但至今,微软的网络广告部门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今年二季度,MSN收入5.8亿美元,亏损是1.9亿美元,亏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6%;其中广告收入3.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与上季持平。
一旦微软的网络广告业务开始盈利,Google与微软的这场战争又将揭开新的篇章。
今年6月16日,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宣布,将于两年内离开微软的日常经营,转投慈善事业。玛丽米克在研究报告中深情回忆:当微软还是一个市值不到50亿美元的公司时,她就在写微软的研究报告,而今市值已高达2800亿美元,“想想比尔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多大的神话!”
在谈及“后比尔盖茨”时代时,她称赞微软的高级管理人员,每个人都是风险投资希望挖去担任所投资公司CEO的精英。现在说Google能战胜微软或许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场注定漫长的挑战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从私人公司向公众公司转变的Google,正在迅速地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公司,一个网络世界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