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微软缘何畏惧Googl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6:15
http://brand.icxo.com/htmlnews/2005/11/22/723401_0.htm
《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 ( 日期:2005-11-22 09:49)
【ICXO.com编者按】如果微软真想与Google一决高下,微软或许应该改变它的管理哲学...
精彩推荐: 最热资讯排行榜TOP20 世界品牌实验室 首页 沃尔玛VS家乐福 未来谁赢? AMD的一次成功公关 英特尔的"主板攻略" 李嘉诚打造屈臣氏货架帝国 微软重大重组计划的影响 联想提前弃用IBM品牌 阿迪达斯和锐步两强携手 硬撼耐克霸主 Google四面开花 变成科技章鱼 宝洁网络建设与规划策略 2005十大品牌公关案例 蒙牛1116级台阶 联合利华 瘦身之术整合之道 谁登上了“神六”的营销航空母舰? 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营销启示 从5万到5亿的创业故事 怎样的广告最具销售力? 诱惑的11种美丽表情 营销“盘中盘”操作全揭秘 雀巢136年成功经验解密! 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
虽然创建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Google却发展得相当成功,这既让计算机领域的巨头感到畏惧,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Google成功秘诀的好奇心。
Google的搜索引擎无所不在,以至于现在“Google”某人或某事已经成为人们的专门词汇,无论他是核心知识工人还是普通网民。此外,Google也成为网络门户,并逐步开发桌面应用软件,譬如Google Toolbar和Google Desktop,更不用说还有诸如Gmail和Google Earth等产品。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即大获全胜,其股价自此一路走高。如今所有人都在等待Google的下个动作。
总部设在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Google让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感到齿寒,但它却对一个特别的公司构成了特别的威胁——微软。原因何在?正如跟踪研究技术行业动态的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所言,Google现在及将来可能开发的产品(包括其他公司的产品)使人们怀疑,这个来自华盛顿州莱德蒙德(Redmond)的软件业巨擎或许会逐渐丧失对新一代软件应用开发平台的掌控。
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拉斐尔·艾米特(Raphael Amit)指出,“Google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从战略上逐步减少人们对微软产品的依赖。”
但沃顿的专家也认为,构成威胁(即使是巨大的威胁)是一回事,真正要击垮微软又完全是另一回事。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场大卫王与巨无霸(David-and-Goliath)的角力将走向何方。
近来,微软的几大举动明显透露出对Google的担忧。它宣布要进行大型重组,以减少公司严重的官僚作风,为公司注入更多活力。沃顿的学者称此举是微软对竞争对手,尤其是Google,接二连三入侵其领地做出的直接回应。此外,目睹重要员工被Google挖角也让微软陷入尴尬境地。就在10月4日,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与Google宣布结成伙伴关系,互相分发和使用对方的软件技术。该交易被看作是对微软的又一次进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在下载Sun的Java软件时,Google工具栏将成为浏览网络的标准选项。
但是沃顿商学院的信息技术部资深主任肯戴尔·怀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认为,微软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只是公司重组、员工跳槽,或者Google的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门户的名气与日俱增。他说,微软之所以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它早在二十年前就意识到,控制家用电脑的操作系统将会为其带来巨额利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多数公司都将操作系统视为纯粹的商业产品,但微软却认为它是在电脑行业掘金的关键所在。
怀特豪斯指出,“正由于视窗操作系统占据着统治地位,微软才得以如此强大。占据统治地位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主要软件程序的开发商,你的产品就必须在视窗操作系统下运行。也就是说软件开发商必须运用视窗操作系统提供的编程能力,即它的应用编程接口,简称API。”
但许多计算机行业人士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核心平台可以更上一层楼,技术权威应当发明基于网络、运用浏览器操作且以浏览器语言而非操作系统语言写成的平台。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也是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共同创建生产浏览器的网景通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和其他人的梦想。安德森夸口说,等到网络出现后,电脑操作系统就不过只是‘漏洞百出的设备驱动器’”,还特豪斯回忆道。“后来[微软总裁]发表其著名的备忘录,警告威胁到视窗操作系统的网络‘潮汐’已经来临,并且开始积极备战网景造成的威胁。然而网景并没有取得成功。在微软的阻止下,它最终未能推出基于网络的新平台。
那么Google的新产品又对微软造成了怎样的威胁?怀特豪斯提到Google地图。开发人员可以利用Google地图的应用编程接口,将Google地图嵌入他们自己运用JavaScript制成的网页。登陆http://www.googlemapsmania.blogspot.com/,(该网站称自己是非正式的Google地图博客日志,专门跟踪受Google地图影响的网站、创意和工具)可以看到许多利用Google地图作为主要引擎制成的软件产品。
除Google外,也有其他公司提供基于网络平台的产品与服务。在这股竞争热潮的驱动下,微软宣布推出与Adobe(PDF文件格式的开发商)和Macromedia(开发了制作视频与动画的Flash与ShockWave软件)抗衡的新产品。Adobe已于今年年初宣布与Macromedia合并。怀特豪斯说,“鉴于PDF和Flash SWF文档格式可能成为网络软件开发的新兴平台,微软难免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普通商品?
怀特豪斯还说,值得注意的是,“我所说的所有应用软件都是用网络浏览器写成,它们在Windows、Mac和Linux系统中都可以运行。你的电脑仍然需要操作系统,但至于选择何种系统却是无所谓。操作系统最终可能成为八十年代人们想象的那种商品,这对微软而言可不是好消息。”
托马斯·Y·李 (Thomas Y. Lee) ,运营与信息管理学教授,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分析Google对微软的挑战。“我不知道Google是否对操作系统本身造成了威胁,但它的确威胁到了微软的业务模式。微软在他们的操作系统下开发软件[譬如办公系统软件],并从中获利。”
李认为Google拥有两大核心优势。公司为人才创新创造了自由宽松的环境,并鼓励程序员在Google上开发自己的产品。“Google的员工真的非常非常优秀,有些还是来自顶尖计算机系的最优秀的毕业生。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聚在一起,自然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此外,Google也不惧怕别人生产与他们类似的产品。看看与Google地图捆绑的所有拓展产品就会明白个中原因。”
沃顿商学院运营与信息管理教授巴拉吉·帕德马拉汗(Balaji Padmanabhan)同意怀特豪斯的观点。他说,“将来的家用电脑不会安装许多软件,而且其中多数应用程序都可以脱机运行。”帕德马拉汗指出,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与甲骨文公司(Oracle)曾经梦想过推出这种系统,用户只需通过普通家用电脑就能与中央计算机进行无线联络。
“但这种想法从未真正付诸实施,主要是因为无论是覆盖面还是速度,当时的网络都无法与今天媲美,”帕德马拉汗说。“当然这个概念也有其优势,一方面用户需要更新的软件数量有所减少,而这也正是Google希望达到的目标。另外,由于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可以不断更新来修正错误和打补丁,这样家用电脑用户的安全可以更有保障。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网络的稳定性。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由于网络不稳定而打不开要用的工作表程序。所以这个问题将来必须要得到解决。”
法学教授凯文·韦巴赫(Kevin Werbach)称,微软的竞争对手并不只有Google。“任何成功的网络和软件公司都可能对微软构成威胁。“微软在计算生态系统领域占据着无可比拟的统治地位。所有可以吸引大量用户的活动对于微软都是潜在的威胁,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微软其实对业内的每家企业都是威胁,同样每家企业也都对微软施加了压力。”
韦巴赫说,对于多数电脑用户而言,家用电脑操作系统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微软的影响才会如此强大。现在网络在电脑应用中日益重要,如果与网络相关的任何东西在电脑应用中成为主要内容,都会对视窗操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等软件程序造成威胁。而这些软件程序带来的利润比操作系统本身更加丰厚。“Google并没有阻止用户使用某种特定的操作系统。但如果用户需要的功能是由Google而非微软的产品提供,就会对微软的利益造成损害。”
未来的任务
韦巴赫指出,“微软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公司的扩张。当公司规模扩大时,就越来越难以象过去那样保持增长。计算机行业是成熟的产业。在发达国家,其实人人都拥有电脑。所以微软如果要继续增长,就必须找到拓展市场的新途径,这也是它进军游戏、无线和商业软件市场的原因,但在这些领域他们存在着巨额亏损。Google成为网络市场领军人物的事实阻碍了微软的拓展步伐。”
但微软从来不在逆境中屈服,所以才能赢得今天的地位。李说,微软的高级管理人员“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看到了威胁,他们知道在线广告、桌面搜索功能和增进对客户的了解是未来赚钱之道。所以他们正在组建自己强大的人才阵营,准备对竞争对手发起还击。而且青睐微软及其产品的用户也不在少数。”
艾米特说,“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在Google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之日没有买它的股票,我会说是因为Google还只有一种产品,即搜索引擎。它的扩张或许会损害微软的利益。但微软的产品种类要丰富得多。全球90%的电脑都安装微软的系统,Google要赶上它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营销学教授彼得·菲德(Peter S. Fader)认为,微软以前就听到有人说Google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每次出现新的威胁时,人们就想,‘看吧,它要把微软赶下台了。’相信这次也是同样的情况。Google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微软此前已与许多对手交锋过。如果说这是一场龟兔赛跑,微软就是一只非常出色的乌龟。它需要做的是想办法让自己的产品也具有竞争对手产品的功能。不是说它的产品一定要比对手强,但至少是平分秋色。”
怀特豪斯指出,如果真想与Google一决高下,微软或许应该改变它的管理哲学。微软的资源十分丰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它也曾对网景公司发起类似的“浏览器大战”,九十年代末微软的网络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非常成功。它后来主要致力于核心操作系统和桌面应用程序业务。我们看到微软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开发Vista[延误多时上市的操作系统,以前内部命名为长角牛(Longhorn),定于2006年替代Windows XP 操作系统],但多年来微软在IE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动作。
“不清楚微软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网络会成为未来的平台。它在打败眼前的对手后,总会收缩战线,重新致力于发展核心资产。这次可能也会采取此种战略。但这种做法恐怕无力阻挡终将来临的网络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