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3:17
胡伟略
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外部转移,是确定无疑的,然而,这种转移是一个改革、发展的过程,必须在保证加强农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劳动力过剩固然不利于农业发展,但转移过速,把不该转移地也转移了,反而有损于农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其发展,农业要实现优质、高效和高产发展,主要在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改变农业发展落后局面,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个较长过程。在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仍是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它将经由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同时存在的局面,进而发展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人们在讨论农业劳动力过剩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种植业上,说它不需要那样多的劳动力。其实,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农业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渔和某些家庭副业的大农业。我们的种植业仍然需要保持精耕细作的传统,才能保持优质、高产,这需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力。而且我国地域辽阔,多数省市都还存在数量不等的荒地,有待于开垦,至于荒山、草原、水面有待于开发者,更是为数众多。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首先应着眼于大农业的发展,开展农业本身的多种经营,在此基础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使其发展为现代化产业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一部人向城市转移是必要的。然而,不可能所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中去,解决的根本途径还是要从自身开拓新路子,这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逐步使其升级为现代化产业。
乡镇企业包括多种行业,如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以及服务业等。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单一的农村经济结构,使农村呈现农、林、牧、渔、副五业兴旺,工、商、交、建、服(务业)综合发展的新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劳动者发家致富的新途径。然而,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环境污染较大等缺陷。促进乡镇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制定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二是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三是促进乡镇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在优势产业、项目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四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和项目要坚决关停整改,发展绿色经济;五是加强保护乡镇企业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劳动保障的水平。
二、大力兴建小城镇,发展中小城市
工业化以城市为依托。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都是选择原来工商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城市进行开发、建设。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实质上是在实现乡村工业化和人口城镇化。它不是不需要以城市为依托,而是要另辟新途径,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开拓、建设小城镇和中小城市。
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乡镇企业的经济支撑,而乡镇企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促进小城镇的繁荣,这种相辅相成的发展方式,不仅为实现乡镇工业化铺平道路,而且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大中城市。
三、加强城市对乡村的支援力度
农业和农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农村和农民更是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这种贡献水平不相适应的是城乡间逐渐拉大的经济差距,以及城市居民与农村人口间的收入差距。解决这种局面,除了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外,城市也应当加大对农村的支援力度。除了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方面加强支援,更应当在理念上加大扶持力度,变“输血”为“造血”,提高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提升农村自主发展建设的水平。(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