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谎心理分析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22:55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说谎是人的本能,说谎在现实生活中是相当普遍的,它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可怕,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我们的传统的正统教育中,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的确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我们不能强求学生不分场合一律要求诚实守信,我们应该对诚实守信与不说谎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笔者曾在不同类型的中学担任过近20年的教育工作,经过笔者仔细的观察,发现无论是重点中学的学生还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说过谎,中学生说谎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但他们说谎心理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对中学生的说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总体而言,中学生的说谎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满足的心理,这主要是满足学生的虚荣心理。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特别爱面子,绝大多数自尊心较强,男生特别喜欢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而女生中则多数为怕羞,害怕其他同学嘲笑。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表现自己的优越感,表现自己在各方面的才能;也有的学生则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他们往往在这些方面显示自己的实力,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学生即使有时自己做错了事,他们往往也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承认也是轻描淡写,不当一回事。
二是自我保护的心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有些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中学生对社会和学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又十分简单,而说谎是一种自我保护简单有效的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缺乏兴趣,有些学生则更是极端采用逃课的方式,一旦教师发现问题后,有些学生说谎,编造理由以逃避教师的追究,来实现自我保护。再如,有些学生因害怕家长而涂改成绩册,这是学生自我保护的突出表现。
三是习惯心理。在这类学生当中,有的学生往往自我表现欲极强,善于随机应变,这部分学生知识并不一定丰富,但表现得似乎无所不能;这类说谎者更多的是缺乏良好的教育,他们从小就学会了说谎,没有问题会说谎,遇到问题更会说谎,以蒙蔽教师、家长和同学。这些学生一旦发现谎言就要败露时,还会不断地继续说谎,以掩盖事实的真相,用谎言来支撑和巩固原有的谎言,这是一种典型的病态心理。虽然这一类学生只是少数,但危害极大。
四是哥们义气心理。这一类说谎者大多是自己并没有犯错误,犯错误的是自己的好朋友,但自己又非常清楚这一事件的过程。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好友,或是为了使自己不被同学嘲笑和孤立,他们撒谎为的就是哥们义气。
五是侥幸心理。这类学生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往往很放心,在一般情况下不说谎,偶尔犯一次错误在教师在和家长面前说一次谎,很容易得到教师和家长的信任,从而达到蒙混这关的目的。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也还会对某一件事情抱有侥幸心理。
六是引人注意心理。有些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重视,有些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的好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所谓的“差生”,有些学生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因而导致了学生感到遭到冷落的感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说谎。还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但为了排除自己的孤独,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时也会说起谎来。
七是逗乐心理。有些学生有时会对好友说一些逗人的谎言,相互取乐。而有些学生心理空虚,感觉生活很无聊;也有的学生以说谎为幽默,经常在同学之间通过说谎来娱乐;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在课余时间里与其他同学通过说谎来调剂一下气氛,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达到放松的目的;还有一些同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借助于西方某一特殊的节日(如西方的“愚人节”)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说谎取乐。
八是善良心理。说谎并不都是坏事,在特定的条件下需要人们去说谎,最常见的如医院里的医生对垂危的病人或得了不治之症的病人,他们往往把病情告知家属,而不是直接告诉病人本人,其目的则让病人能在心理上放松并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虽然学生不像医生那样,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思想品质较好的学生也会发出善良的谎言,如有些学生做好事不留名或为了帮助某一同学而采取不留名甚至于用假名的形式,所有这些都是善良的表现。
九是从众心理。当学生中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的时候,老师追究这一事件的责任时,许多同学虽然知道,但不会向老师告发。这里有的是朋友的义气心理因素影响;有的是恐惧心理,害怕同学报复;还有不少的学生则是一种从众心理,大家不说我也不讲,反正与自己没有关系;如在一些普通中学中,有的学生破坏了学校的课桌、门窗等,如果没有被教师发现的话,学生往往都不会承认,这需要教师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查出来。
基于对上述说谎心理表现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说谎应作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
德国心理学家作过一个调查,在对“说谎是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时,对459名孩子进行了询问,其中有159名孩子认为说谎不好,另外113名孩子认为,要把说谎这件事和时间、场合结合起来考虑。总而言之,认为说谎不坏的回答略多。
具体分析之一:教师和家长不能对学生的说谎作简单的批评。事实上,学生的说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诚如日本心理学家相场均认为:“说谎是和人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本质上看说谎并不是坏行为。可是,说谎也确实往往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说谎既有愉快绝妙的一面,同时也有卑劣可怕的一面。”教师或家长对学生善良的说谎不但不能批评,相反还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只有不合理的说谎教师和家长才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
具体分析之二: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分析学生说谎的原因,是学生品德有问题,还是教师或家长的因素。如果是学校和教师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或是我们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如果是这样,我们则应该不断重新建立新的亲近的师生关系,并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如果是学生的问题我们则需要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具体分析之三,由于学生说谎心理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材施教。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说谎心理情况,而且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多一些爱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耐心和恒心,在必要时,教师也有必要进行合理的说谎,如教师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有时需要违背事实,需要用称赞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赏识和引导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撰文:汤巧根
嫉妒之火,让它远离孩子
田淑琴
事件回放——
事件一:
河南信阳一位高中女生,半夜把一杯硫酸泼到同学的脸上。是怎样的仇恨才使她做出如此歇斯底里的举动?答案让见多识广的办案人员大吃一惊——作案者的动机仅仅是“她比我学习好”。
事件二:
江苏南通一个姐姐,自认为妹妹处处比自己强,比自己更多得到母亲的欢心,失落、嫉妒之余,把硫酸泼向母亲和妹妹。
事件背后——
不能容忍别人比我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嫉妒是人在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待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进而产生的失落、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然而,这种心理现象亟需关注、疏导——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控制,任嫉妒心理泛滥,就会形成不良性格,乃至因嫉妒心理的过度膨胀酿成恶性爆发。前文提到的信阳中学的泼硫酸事件,就是一个因嫉妒心理恶性膨胀的典型。
我们的教育少了什么?
两起惨案犹如一声警钟,让我们在为当事人痛惜之余,不得不做亡羊补牢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有何缺失?孩子因何染上嫉妒恶疾?
我们的教育少了什么?当我们急功近利于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技能时,我们忽视了、淡漠了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位中学老师对此感慨良多:现在孩子的嫉妒心太强了。他执教的班里有两个学生唱歌都很好。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中,因为一个孩子的演唱获得的掌声多,从此,那个被比下去的孩子就不肯理自己的“对手”了。这都是刚刚十二三岁的孩子呀!
看,嫉妒就是这么伤害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既不能面对他人的成功,也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于是孩子整天生活在不快中,怨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被“我不如人”的痛苦包围。说到底是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在作怪。嫉妒之初是失落、自怨;发展下去便旬仇视、伤害他人。
让孩子远离嫉妒心疾
正确地疏导孩子这种负面情绪,正确地对待竞争,都是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急需关注,必须对面的问题。
提醒一:对孩子的要求或者说期望值不能过高。要做到只求尽力,不求最好,从根本上给孩子减压。
提醒二:当孩子遭遇失败时,要注意孩子,使之认识到挫折就是来自生活的挑战,人应该具有承受挫折、迎接挑战的能力。
提醒三: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应使孩子正确地认识竞争。要明白对手不是仇人,嫉妒也不是要强,进而使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乐。
提醒四:要让孩子懂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是积极的参与和快乐的心境。
提醒五: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当发现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时,应及时帮助并进行心理疏导甚至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只有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都会让心理的重压与痛苦远离孩子。要认识到,孩子健康的标准首先是健康的心态。
总之,全社会都要来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卫生的教育,才能让所有的孩子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