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必知“潜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7:47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

冬季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冬季温度逐渐向凉冷下降,同时气压也较高,而且空气也比夏季明显干燥。九九重阳之后,体现深冬来临的节令----霜降也很快来到。此时,冷空气活动增多,气温明显开始下降,当冷空气较强时。日最低气温会大幅度降低,有时可导致感冒、心血管病、肺气肿等病人的大量增加。深冬接近立冬,此时节气交错的大环境也必然要影响到人体内部生物环境的稳定。据英国一位医学博士研究,在冬季过程中,人体内的凝血酶元、纤维蛋白元、全血容量、血沈、毛细管抵抗力等生理参数都呈微观下降状态。因而,深冬进补是维护机体健康的最好时期。

季节划分一般把农历6-9月定为冬季,这种划分法世界各地虽在时间上可同属一个季节。但南、北实际气温差异较大,所以,现在多以候平均气温为标准,即10~22℃气温的候天气,均可视为冬季。


冬季气候对人体的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 冬天气温渐低而气压渐高,人体出汗减少,血液流向体表不如夏日那么盛,但脉管仍带有扩张的余势,故冬季正常脉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似羽毛状。

2.冬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并易产生微小的裂口,纤毛活动减少,使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吸气功能。

3. 冬季大气中正离予增多,使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自1400/分降低至1100 次/分,使人感到喉干燥和头痛。

4. 冬季易发疾病,如急性胰腺炎、凤湿热、哮喘、慢性肾炎、感冒等。

5. 冬季冷空气活跃,可促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胆结石绞痛等病发作。

6. 冬季气候易诱使人精神及情绪上的波动,表现为乏力、不愉快、不想工作、失眠、头痛和易激动等。尤其在天气变化前救小时中,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冬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防凉防燥。可从中医所谓的“肺”着手。因为“冬三月,肺气旺”,肺不但气旺,也是最易被侵犯的脏器。使肺气旺而不受外邪之侵,是冬季非药物性养生的基本方法。

1) 咀嚼鼓漱每天晨起和临睡前,有如咀嚼口香糖一样(张大口)作上下额运动100次。然后闭嘴,舌抵上齶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反复36回。咀嚼时,额部肌肉会将滞留在左例头部的血液向下牵引,送回心脏,促进血液回圈,抵御冬季凉气。

2) 压揉承浆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即可感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时,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复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冬燥,而且含有可延缓衰老的腮腺素, 这种物质可使老人面色红润。本法简捷实用,作为长期保健可以不受时间、场所的影响,随时应用。

3) 冬季敲法肺与大肠相表里,由于冬燥易导致大肠蠕动变慢,形成季节性便秘。我在马来西亚讲学时,学到一种敲法。眼睛的正下方颊贵处,是大肠经络贯通处,只要有规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颧骨四周,就可使肠功能恢复正常。方法:并拢食、中、无名指,以指肚有节律的轻敲。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此时,作几分钟的冬季敲法,可立刻产生便意。便通则肺亦强,整个精神状态也会明显改善。

4) “嘻”字功为古代呼吸锻炼的呼气法之一,有“去肺家一切积气”,“出肺中之浊气”的健肺功能。方法是在空气清新处站立片刻,尽量吸入新鲜空气,稍顿一下,然后口中发出嘻(xi)音,渐渐呼出浊气,反复36次。“嘻”字音可以清肺。对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冬季养生的食补和滋补

冬季气压较高,温度减低,而且空气干燥,其养生离不开润燥、暖体、养肺、益气。在饮食方面,要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耗气辛辣之品,要多食一点敛气固脱的涩味、酸味食品。如胡麻、核桃、糯米、蜂蜜、酸奶、甘蔗、果茶等滋阴润燥之物。粥对于老年人是冬季最好的含养方法之一。

明代医学家李挺云:“凡晨起食粥,利肠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粥须热食,所以可御冬凉;粥可生津,所以能防冬燥。日本第十次和汉医药学会(1994年)报告,大米提取物对小鼠胃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它可增加具有保护胃粘膜作 用的前列腺素E2。投给大米提取物后,动物胃粘膜前列腺素E2的含量为平时的3倍,为胃溃疡发生时的15倍。

近来发现糯米对动物胖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此外,大米种皮所合的多糖对实验动物有较佳的抗癌作用。这种多糖能溶于水,不容于有机溶煤。所以,糙米作粥时,多糖可以溶在粥中,对抗癌保健也有积极意义。

“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这是明代戒庵老人《煮粥诗》之句,近代科学证实了粥对人的强身、抗病作用。冬季养生除单纯性米粥外,尚可酌加一些天然药物,使食疗、食养结合为一体。如莲肉粥养神固精,扁豆粥和中补脏,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茗(茶)粥化痰消含,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固肠涩精……

对于冬季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乏力、失眠,易激动等,可用薏苡仁50克、大米120克、红各50克、莲子肉30克加水煮成粥食之,效果甚好。一般1周左右即可恢复正常。

此外我国古代其他养生保健的经验,也可作参考:

农历七月十一日,取枸杞子放汤沫浴,令人不老不病(《常氏日抄》)。七月,取松仁,捣如膏,每次服鸡蛋般大1块,每日3次,延年身轻(《神仙饵松实法》)。立冬日,用水吞赤小豆40粒,一冬可免赤白痢疾(《法天生意》)。八月采百合,晒干蒸食之,甚益乏力(《杂篡》)。八月一日,以绢袋取柏树叶下落水,拭双目,明爽无疾(《遵生八笺》)。是月采柏树仁,晒干为末,每次服5克,久服延年(《图经本草》)。九月九日采茱萸插入发中,避恶气而御初寒(《风土记》)。是月宜进地黄汤,其法取地黄洗净,以竹刀切薄片晒干,用时取2O克,煎汤饮服(《千金月令》)。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西京记》),等等。

从现代医学理论来看,上述方法确实对中老年保健有益。如枸杞能显着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活力、抗体效价及增加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有免疫促进作用;地黄则有强心、降压、保肺、利尿和抗真菌、抗炎等作用;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从而减轻心肌缺血状态,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我国自古至今积累了相当多的进补方法,如在冬令之际,精神上要保持内心宁静,收神敛气,为冬季来临而阳气潜藏作好准备。要早起早睡,适当减少运动量,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造成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药物方面多采用以枸杞子、柏仁、地黄及菊花单味或复方饮用。其中以甘菊花100克,枸杞子50克浸酒(低度白酒500克)3至5日后,每日饮用,是《西京记》中记载的冬冬之交的最佳进补法。其意在于菊花入肝肺而解毒,枸杞子入肺肾而滋阴,加之白酒振奋阳气,故可养生保健。

在西方国家,也重视季节进补,但他们主要以维生素类药为主。如美国营养研究中心主任Kirschmann教授,曾推荐下面的处方,方便而有效。作为深冬时的补剂,我们也不妨一试。

其处方组成:维生素B1 50mg、维生素B6 50mg、叶酸10mg、蜂王浆10ml、全生酸(pantotheicacid)10mg、肌苷100mg。以上为一次量,每天2次。总之,中西医节令进补虽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个,使机体防御能力提高,逐渐而平稳地向冬天过渡。让身体更加健康,精力更加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