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速冷”的多重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6:02:41
       中美关系眼下有跌入冰窖之势。“谷歌事件”的一个非官方意向,却招来了美国当局的激烈反应。先是美国国务院发表有关声明,接着是国务卿希拉里影射中国限制网络自由,甚至还有奥巴马的“彻查事件真相”的强硬谈话。用法国一家媒体的说法,美国正把“很小的事搞成天大的事”。

  那么,美国为什么不惜损害中美关系执意要“做大”该事件呢?首先,中美关系自奥巴马上台以来走过近一年的蜜月期,国际关系有时也尤如人际关系一样,“高开”之后必然会有一段“低走”的调适阶段。从历史上看,奥巴马的前任们处理中美关系的路线一般都是先恶后喜、先疏后近,唯独奥巴马上任时因美国史无前例地面临一大堆需要中国等国际社会密切合作解决的棘手事,才一开始就拔高中美关系,这注定了中美关系波动的可能性。由于奥巴马执政一年来的政绩平平,支持率下降,为此迁怒于中美关系,符合于逻辑。

  其次,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实力格局的变动也决定了中美关系不可能走直线。国际政治理论的建构主义者认为,身份和利益有着密切关系,国家是具有身份和利益的实体。中美之间也有着根本性的身份和利益的冲突,这些冲突随着身份的变动会变得更激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代言,发展中国家以及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乐意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一超独霸”的美国挫败感,这促使美国保守力量鼓动对华强硬的路线,从而影响了中美关系短期走势。

  第三,冷战后,美国发现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并没有起作用,转而采用“不能遏制就影响其发展进程”的实用主义政策。美国把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政策着力点放在网络用户上,对外宣扬网络自由绝对主义,搞双重标准,凭借在网络技术及网络实力上的超级地位,积极为某些势力制造发挥空间。所以,美方对别国服从于美国的“网络自由”,有着内在的渴求,一旦得不到实质满足,就恼羞成怒,有种“图穷匕见”的焦虑。中美闹到这般动静,恐怕始作俑者谷歌当初都没有预料到,谷歌成了美方价值外交的炮灰。

  最后,奥巴马和希拉里“击鼓叫阵”,意在即将来临的中期选举。刚结束的一场参议院议员补选,民主党失去了议会的绝对多数控制权,让民主党上下感受危机和压力,奥巴马和希拉里此番表现类似于二人在一年半以前初选时对华攻击的言辞。美国再次操作“中国话题”,本质是竞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