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美现象中博客热的冷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9:39
木子美现象中博客热的冷思考 2003-12-5 17:32:58    胡 蕊 宋伟晋  阅读314次
摘要:木子美现象,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某名家语),横扫了博客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时成为媒介的热门话题。木子美使博客几乎家喻户晓,博客中国等网站一度因访问量突增而瘫痪。木子美现象引起了网上网下更多的非议,同时也引发了互联网人,尤其是“中国博客”们的担心,担心博客文化在中国的前途。

  最近一段时间,原名李丽笔名(网名)木子美的性专栏作家的性体验日记在一些网站刊登后,引起了全社会的的轰动。木子美现象引起了网上网下更多的非议,同时也引发了互联网人,尤其是“中国博客”们的担心,担心博客文化在中国的前途。

  “木子美”的“蹿红”得益于互联网上博客文化的兴起,而博客文化为大众所认识和熟知,也是受惠于“木子美现象”。那么,何为博客?

  一、 什么叫博客:

  博客的英文名字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事物,即使在最新最大的英文词典里也查不到。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

  博客概念三要素为: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①

  按照《华尔街日报》记者佩姬?努南(PeggyNoonan)的解释: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网络生态,是草根记者……

  总之,博客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

  二、 博客的源起和蓬勃发展: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 “Robot Wisdom Weblog” 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名字。而“blog”这个词,一般公认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此后,它们逐渐成为博客的正式名字。

  著名IT记者和专栏作家保罗?安得鲁斯认为,博客以及其他网络新闻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媒体巨头在公信力方面的快速衰落,他们要努力推翻传统媒体的“守门人”:“新一类新闻记者正在兴起,他们以直接来自新闻源的‘原始素材’为基矗这些记者正在进行新的试水……是对体制官僚化的媒体的报复性破坏……博客改变了‘新闻’从个人传播到公众的信息流动的本性……只要一摁‘张贴’键,任何人都可以出版自己的作品,这将改变传统媒体出版模式。” ②

  目前,博客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队伍迅速壮大。据说每40秒,在世界上就有一个人成为博客。”。据Pyra公司的CEO Evan Williams说,自一年前Blogger上市以来注册者已达10万人,而仅今年1月份就又有2万人申请注册。③为什么在美国网络日志这么红?主因有两个:其一是工具变得非常方便,收费便宜、易于使用,像最红的Blogger公司,顾客从申请到建置好自己的网络日志,只要十五分钟,今年1月,该公司就新增了4.1万个使用者,保守估计全美目前已有50万个网络日志。④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注意到博客的兴起和日益重要的影响:《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赞扬说,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或说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

  在国内,著名新媒体研究专家闵大洪在《2002中国网络媒体回顾》中,总结了200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五个新特点,其中第五就是博客现象。他在报告中给予博客高度评价,他认为:“200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第一个是电子政务热潮,第二是政府加强管理,第三是业界加强自律,第四是门户网站盈利,第五是博客现象显著。……博客现象显著,代表互联网不仅对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文化、群体和个体也发挥重要作用。” ⑤

  目前国内博客以博客中国网(http://www.blogchina.com/)、博客中文网最为出名。博客中国网站开通以来,已经有2万多人次登录。而博客的繁荣,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开始正式过渡到以“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⑥

  随着博客的兴盛和发展,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对此现象展开热烈讨论并给予高度评价。

  三、 木子美对博客文化的扭曲

  著名新媒体研究专家闵大洪在《2002中国网络媒体回顾》中不无忧虑地说道:“现在博客仅限于互联网界少数精英分子这样一个较小的圈子的情况,这个概念和实际运作,究竟能够到一种什么规模或者程度,到底能对中国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产生多大的影响,这还要看今后的发展。” ⑦

  2003年,随着博客的兴盛,一些不良倾向也开始抬头。博客的发展与自律一时成了热门话题。木子美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博客现象,博客现象将会给网络传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让博客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持续健康地发展等问题。

  那么,真正的博客精神是什么?博客的健康发展源自于从根本上弘扬博客的个性化、知识化、平民化精神。博客是新名词,但是它一点也不新鲜、神秘。无论在技术上、形式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博客都平淡无奇,毫无可炫耀之处。但是,它的革命性也正是它最简单的形式,最朴素的技术和最平凡的平民精神。“博客不是全新的事物,黑客进一步的平民化,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它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更注重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⑧

  木子美理解的博客和博客精神则相当不同。在接受采访时木子美说自己当上博客是为了赶潮流。“6月19日在blogcn开始我的“遗情书”,因为当时一群同事、朋友都在上博客,就像以前一窝蜂上OICQ或上MSN聊天那样,我也赶个潮流,没有具体目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木子美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喜欢我行我素,喜欢赶潮流、喜欢张扬个性,这是木子美选择博客的原因。那么木子美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是博客和博客精神?在接受采访时木子美坦言:“我理解的博客很简单,就是私人日记(后来才知道日志不等同于日记,可以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形式),所以把每天的生活写下来,包括工作、泡吧、做爱等内容,绝大多数人的日记都不上锁,熟人之间看来看去,挺八卦也挺娱乐的。可能与我在杂志开性专栏,日记内容又比较“露骨”有关,慢慢地看客就多了起来,……和一般的个人主页相比, ‘BLOG’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恋。也有人把它当作一种新的交往模式,比如设为半社交性质的“沙龙”。 ⑨

  看来,木子美理解的博客更像是一场自恋性质的网上秀,随心所欲,木子美显然是并没有弄懂什么是博客。这种散漫和自由化的倾向无疑是对博客精神的扭曲。

  四、木子美现象对博客文化的贡献及引发的思考:

  既便如此,木子美对于博客及博客的发展还是有贡献的。木子美由于选择了“博客”发表,因此让“博客文化”一时间“洛阳纸贵”:各网站都忙于找“博客”的角落发表木子美“性文化作品”, 由于木子美的作品借“博客”这一条船载入互联网中,让“博客”沾了木子美的作品光,这些天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输入“博客+木子美”其资料最为丰富。11月11日,国内3大门户网站都在重要位置同时刊登了有关木子美的报道,而且新浪网还刊登了出版社审校后的《遗情书》内容。之后,随着“木子美”和“博客”检索数量的急遽攀升,导致凡是和“博客”沾边的大大小小的博客网站的访问量都大幅攀升。最近几天,“博客中国”和“博客中文站”先后因访问人数太多而陷入网络塞车和瘫痪状态。不过,前者是因为刊有《遗情书》,后者则是因为刊有各种围绕“木子美现象”的评论。

  面对“木子美日记”点击率的增加和日益汹涌的“木子美现象”探讨,不少专家和互联网人士开始日益担心起博客文化的前途。

  作为博客中国的创使人方兴东感慨地说,自从2002年8月,博客中国开始在国内全面引介blog概念和理念,并且正式给它命名了中国名字“博客”,至今已经1年有余。其间经历了互联网反黄运动等一系列事件,博客才终于被国内人士熟知并认同。但是,没想到却是木子美使“博客”家喻户晓……

  姜奇平认为,“木子美现象”的出现,是博客文化发展的必然,只是时间上来得有点早。像木子美这样极端的社会叛逆者,一般出现在后工业化时期,比如说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而目前中国还没有接纳这种文化的氛围和土壤,所以木子美借助博客文化的兴起,提前预支了这种文化,肯定会对社会和博客文化造成冲击和影响。⑽

  他认为,人们应该理性、慎重地对待木子美和博客文化,毕竟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阶段。许多人误解了木子美作为博客,对博客本身的意义。笔者认为博客的主要意义在链接,而不在引发链接的文本(或本文)。链接构成文本的上下文。木子美在博客上,充其量只是一个文本,围绕木子美现象的多元化价值观的表述和相互对话,才是木子美现象与互联网真正相关的意义。

  木子美现象也引起博客对自身行为和互联网规范的重新审视。11月17日,“博客中国”以网站的名义重发了中国《博客宣言》,同时发出了《博客道德规范》。国外已经有了草拟的“博客世界道德规范”,此次“博客中国”编译了这个规范的主要内容,同时向博客界的朋友们发出倡议和征求意见。拟定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公正原则、伤害最小化原则、承担责任原则。《规范》指出,“博客浪潮已经在全球掀起,博客在中国也开始步入大众视野。博客之于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具,而且是未来网络社会化的‘杀手级应用’。因此,博客世界(或者称为博客社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将直接决定博客的未来命运,也将直接决定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乃至网络社会化进程的步伐和方向。”⑾

  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和建设性。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博客”(Blog)现象在中国互联网界的显露;11月18日,新闻传播学术网站“紫金网”在改版之际,推出“博客擂台”新栏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博客网站、频道的出现对于博客个体而言,意味着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简单化与快捷化。⑿

  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和自律自爱,将是博客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在读者面前塑造博客世界公信力的根本保障。只有这样,博客才能在互联网世界里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注释:

  ① 博客文化网页www.blogchina.com/new/culture/

  ②方兴东:博客的世界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id=13055

  ③闵大洪《2002中国网络媒体回顾》http://www.ln114.net/lnsw.asp?news-id=20

  ④方兴东《博客的中文译名由来》

  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16901.html

  ⑤闵大洪《2002中国网络媒体回顾》

  http://www.ln114.net/lnsw.asp?news-id=20

  ⑥方兴东:博客: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电脑报》2002/10/9

  ⑦、博客中国网站http://www.blogchina.com/

  ⑧方兴东:博客: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电脑报》2002/10/9

  ⑨木子美访谈:对我来说博客(blog)是一种自恋

  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16668.html

  ⑽姜奇平:《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和评价“木子美现象”?》

  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id=17110

  ⑾⑿方兴东《博客复活互联网平民精神》/《中国经营报》 2002-11-26日

  作者系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2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