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课上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6:06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中心小学 贾丽娜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分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在思想品德课中,师生要进行大量的发言,进行沟通、交流和表演、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有人说就要有人听。然而,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表述,唯我独尊,这是现在孩子的通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倾听。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呢?
(一)换位体验,自我约束
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投入、专注地倾听时,便能够吸收知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活动开展起来也十分顺利。因此我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伴或他人的讲话,要尊重别人,做到有始有终,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述。如:在教学《认识新同学》一课时,在“让你认识我”这一环节,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我先不急于让他们进行介绍,而是先提出要求:在介绍自己时,组内成员要一个一个说,当别人说的时候,要安静、专心地倾听,这表示你很有礼貌,会尊重别人,我想别人也一定会喜欢和你交朋友的。在我的明确要求及激励下,多数学生做到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但少数学生还是很难做到。于是我找出班上最活跃的“因子”,让他们做“小老师”,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安排“听众”先认真听,过不了多久,“听众”不安份起来,有交头接耳的,有左顾右盼的,有做小动作的,这时,发言者的神情往往由欣欣然变得讪讪然。教师见机让他们谈谈感受,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不安份曾给别人带来同样的尴尬,从而进行自我约束。这种交换角色体验的方法,收效颇为显著。
(二)榜样示范,家校配合
学生善于倾听,教师要做出良好的榜样。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要以听众的角色,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同谈话者做积极的信息交流。非言语信号包括:交换眼神、侧身倾听、举目凝视、含笑点头等。言语信号可以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我理解你的话”,“我被你说服了”,“你说得有道理”等。当学生感到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时,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而教师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影响学生,他们会采用同样有活力的倾听策略,并在听完后提出建设性的反馈。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课外也是学生培养倾听习惯的好场所。我们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这样家校共同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就不难了。
(三)想方设法,激发兴趣
要想使学生认真倾听,不能延用传统的威逼式,那样学生只是怕惩罚而去听,是被动的听,而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地听。两者完全不同,最后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内容或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引起学生倾听的欲望。教师可以为教材配上相应的动听的音乐或美妙的画面。如学习《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课时,本课内容十分感人,于是我一边播放比较低沉的曲子,一边用低沉的声调开始了诵读。在音乐的陪衬下,朗读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学生非常投入地倾听着,不知不觉进入到作品之中……再如学习《我家的家规》一课时,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将家长“请”出大屏幕来介绍孩子遵守家规的情况,并提出对孩子的希望,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上了电视,激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攫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听乎耳,入于心。
其次,教师要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要做到语音标准,语调适宜,语态亲切。一个有着深厚语言素养的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将他的学生牢牢地吸引,并诱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倾听情愫。
另外,在课上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并予以适当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一种向上进取的氛围。如:李林同学在开学时,上课不专心,眼睛一直看外面。有一节品德课,我偶然发现他坐得很好,并及时表扬了他,还奖给他一颗品德星,同学们都把目光移向了他,对品德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以后,李林及其他同学都坐得端端正正,并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都盼望着自己能成为品德星。对于个别学生不认真倾听的,给予纠正,并及时找其谈心,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四)多种活动,发展听力
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学生的发展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要教会学生倾听,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理解上的辩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活动和训练活动,求得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辩论式”活动,学会听中思考,学会完善自己的表达。真知在辩论中越辩越明。学生的思维也在互相争辩中获得发展进步。争辩的基础是认真地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只有认真地听清别人的观点,吸收了别人的优点,明确了别人的不足,才能很好地进行反驳。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供争辩的内容,巧妙设计,还要牢牢抓住课堂上出现的争辩的苗头,组织引导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和发展倾听能力。例如在"谁勇敢"一课中,“议一议”环节出现了三种危急情况,让学生分析遇到下面情况应怎么办?结果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意见不一,争辩不休。此时,我让学生上来辩论,让学生自己评价,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交易式”活动,让学生在表达中倾听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不解、困惑去倾听小组内其他同学,从他人的感悟中得到启发,汲取精华,又把自己预习、收集到的信息材料,“说给”、“展示给”同伴共享。学生就在这样的互动中不断丰富知识、不断的提高发展自己的倾听能力。
3、“评述式”活动,学会在听后复述、评析,提高倾听能力。“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喜闻乐见的,而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颇多,在给他们讲故事时,我先讲一些情节简单,篇幅不长的故事,让他们在听过一两遍后能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这种训练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将要求作了调整,要学生能完整地、基本正确地复述出故事内容。在同伴复述的同时,学生要认真地听,找出亮点,指出不足。
4、“听写式”活动,学会边听边写,提高听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听写不是语文中简单地听写词语,而是听写诗歌、童谣等。在思品教师用书中有很多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童谣,我从中摘录一些,给他们听写,开始一小句一小句地听,慢慢地就是听写一整句、一整篇。在这样的训练活动中,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的习惯也在逐渐形成。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耐心地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诚心地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反复抓。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对倾听有一定的认识,能主动、自觉地听,从真正意义上学会倾听,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